提要 Overview

在纪念国家确认基诺族30周年的座谈会上,基诺族乡乡长李永红介绍了基诺山乡文化事业取得的骄人新绩:“民歌

2009-08-30 00:12 人民政协报 张春莉

基诺族

基诺族长老在演奏传统乐曲。  记者 贾宁 摄 

“基诺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仅各种音乐就有300多种曲调、乐器有10多种。无论办婚事、喜事、丧事,用嘴巴说不出来的话都可用唱歌来表达;每逢有月亮升起时,群众都会自发地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在我们重大的民族节日,比如‘特懋克’节(打铁节)等,歌舞常常会通宵达旦……”谈起本民族的能歌善舞,基诺乡党委副书记陶篝旺引以为豪。

“我们基诺族老人有老人的歌曲,青年有青年的歌曲,儿童有儿童的歌曲,结婚有结婚的歌曲……见动物唱动物,见植物就唱植物。山里,田里,家里,谈恋爱,唱的都不一样……劳动创造了基诺族歌曲。”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民间艺人沙车长老动情地介绍。

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基诺人在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热带山区丛林文化。有专家历经50多年的田野探索发现,这种热带山林文化系统主要由“13年一轮的山地轮作文化、原始茶文化、以七音竹筒为标志的狩猎采集文化、奇异的歌唱文化和非凡的爱情文化”五部分组成。

听说要接受采访,白佳林、白腊者、沙车等七位基诺族长老都特意穿戴上以白色为主基调、红色与黑色等色彩相间的家织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斜挎着手工制作的小挎包,在乡政府文化站等候。

长老又即卓巴,是基诺族各个村寨的寨主。得知采访意图后,几位长老从文化站内搬出了竹椅,摆放上两个用竹制作的大小七音竹筒、竹笛等演奏起来。伴随着长老们灵动的手指和娴熟的吹弹技艺,如雨打疏竹,又似幽谷莺啼的优美乐曲在空旷高远的基诺山深处悠扬地飘起。

谈到七音竹筒的渊源,基诺乡宣传干事刀艳林、一位清秀的傣族姑娘向我们介绍:“热带山林的动植物丰富,因此,基诺人狩猎采集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七音竹筒为标志的狩猎采集文化也十分独特,显示了基诺人的非凡创造力:猎得麂子以上野兽的猎手们即刻遵照惯例,速选一根大竹,依传统工艺制作一套七音竹筒,清脆悦耳的祖传猎歌立即响彻山林。七音竹筒虽不等于现代七声音阶,却正是音乐发生学上罕见的一种原生态,为七音阶起源这一人类音乐史学的难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今天是太阳温暖的日子,也是月亮明亮的日子。非常漂亮的美女,您在哪儿?在谁的家,睡在谁的家?我时时刻刻忘不了的亲人啊,我俩何时约会呢……”吃饭的时候,75岁的白佳林长老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巴歌勒》情歌。他风趣地说:“唱歌要揣摩透了人的心思再去唱,这样唱出来的歌儿,连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听了都会流泪的!”

据专家考证,基诺族人口少,但其热带山林文化的人文内涵却巨大而独特,可与我国的平原旱地农耕文化、南方稻作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黄土高原文化、沙漠绿洲文化、雪域高原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盆地坝子文化、热区糯稻文化、海洋岛屿文化等并列,成为一种新的区域性文化。

在纪念国家确认基诺族30周年的座谈会上,基诺族乡乡长李永红介绍了基诺山乡文化事业取得的骄人新绩:“民歌专辑《我的家乡基诺山》、《大鼓舞》、《奇科》等一批弘扬基诺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受到专家和社会的好评。其中,基诺《大鼓舞》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哦勒住》、民间器乐《奇科》被列为州一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5名民间艺人补列为省级民间艺人。歌曲《一醉方休》获云南省首届酒歌大赛二等奖和传承奖。”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