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戴勒所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将假声男高音的地位稍微朝三、四个世纪之前的情形归复一点,是有限但可敬的努力。

相关 About

阿尔弗雷德·戴勒 Alfred Deller 英国假声男高音

时间:2017-04-26 20:34 音乐周报 nolix

刊载于2014年1月7日《音乐周报》

阿尔弗雷德·戴勒

这张EMI唱片的演绎者是阿尔弗雷德·戴勒(Alfred Deller,1912-1979),上世纪重要的英国假声男高音。

当作曲家蒂皮特1942年第一次在坎特伯雷大教堂里听到戴勒演唱普赛尔的《片刻笙歌》(Music for a while,特别的译名)时,他承认在那一刻“几个世纪的时光倒流归来了”。在蒂皮特的耳中,这是一种多么卓越的声音啊——清亮、饱满、纯净得近乎器乐,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弹性和柔软,与他以往在一些教堂声乐席上的苍白刺耳的高男高音声部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时的蒂皮特正处于复兴普赛尔活动的前沿阵地,直觉告诉他:戴勒也许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普赛尔男高音。然而,他还是想先找些专业人士评判一下戴勒的声线,于是在1944年的除夕为他安排了一场首次登台演出,结果自然是技惊四座。而此时32岁的戴勒,已经在坎特伯雷大教堂里默默无闻地唱了好多年。

在蒂皮特慧眼识才之后,戴勒开始为BBC电台演唱,并灌制了很多唱片,曲目包括英国民歌与琉特琴歌曲、巴赫的康塔塔及许多牧歌类作品。1950年,以他名字建立的戴勒合奏团成立 ,在复兴具有英国特色的阉人歌手唱法的时候,还致力于将伊丽莎白、詹姆士一世时代大量已经被淡忘的曲目一一重新搬上舞台。那些后来居上的假声男高音后辈,无论是埃斯伍德还是肖尔,都承认戴勒对他们的指引作用。埃斯伍德尤其对戴勒嗓音之美赞不绝口:“他为分句的理解和诠释注入了新的概念。”

这张EMI唱片就是戴勒至臻完美的歌唱艺术的反映。虽然曲目大多是看似朴素的早期巴洛克或文艺复兴风格,戴勒却显示出了一个“讲故事者”才有的风趣与掌握节奏火候的技巧,不急不躁 ,让原本单一的旋律线也有了些“神神叨叨”的温存童真之趣。特别是道兰的几首,很容易就能将听者拉入一种自由自在的幻想境地;而英国人口中“最有我们英格兰自己风格的声音”这样的称赞放在那几首莎士比亚歌曲上并不过分。当然他钟爱的一直是普赛尔,所以占据了唱片后面的一大半,但笔者总觉得凄美压过了圆润几分。人们不禁叹惋,他逝去后的当代,真正优秀的假声男高音两只手就差不多数完了吧。而《留声机》杂志则认为,戴勒所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将假声男高音的地位稍微朝三、四个世纪之前的情形归复一点,是有限但可敬的努力。

与年轻辈假声男高音不同的是,戴勒很少演唱歌剧。他仅有的一次歌剧经历似乎是在1960年的布里顿《仲夏夜之梦》中饰演仙王奥伯龙。他所执著着的艺术,毕竟还是私密化的、沉思性的。

1960年代后期,戴勒的声线变得浑厚沉暗了点,深邃固然好,却少了早年的那种有灵性的柔韧。但是,他直击歌曲本质的能力却在与日俱增,比如1977年与伴奏者施潘瑟所留下的道兰琉特琴歌曲录音,据说当时的他还患着咽喉炎,依旧不舍不渝地录完。

1979年,戴勒因心脏病在博洛尼亚去世,电台里的讣告就是在他所演唱的普赛尔《片刻笙歌》背景下宣读的。伤心的蒂皮特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的声音有一种不可亵渎的纯净,听起来又那么的彬彬有礼,那么的形单影只,有时甚至是虚弱易碎的。然而,这是一种因纯净而生的易碎感,它同时又是一股力量,是我们彼此艺术中最精华的东西。”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