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近年来,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等大师的家长式的指挥风格已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蒙拉特尔式的亲近、平等、温而文雅的指挥套路,这种风格似乎更适合于站在指挥坛上的女性指挥。

2014-01-06 12:32 新民晚报 周炳揆

苏珊娜·马尔奇

芬兰女指挥家苏珊娜·马尔奇 

简·格罗芙

英国女指挥家简·格罗芙

周炳揆

近日,英国女指挥家简·格罗芙首次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登台,这是一场莫扎特的音乐会,其中有《魔笛》——格罗芙指挥的是一个适合节庆场合演出的节略本,比正本要短一个小时。女性指挥登场“大都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大都会”133年的历史上,女指挥的出场总共才3次:上世纪30年代一次,1976年和1996年各一次。

古典乐坛的女性指挥相对缺少是一个事实,据统计,在103个最大的美国交响乐团(以预算规模计)中,仅有12个乐团有女性指挥,排名前列的22个著名乐团,只有一家是由女性领衔的——玛琳·艾尔索普任音乐总监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最近两个演出季,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乐团有半数以上不见女性客座指挥,仅有5个乐团两季都有女性指挥,看一看纽约市新的演出季的节目表,所有器乐音乐会的指挥中,只有两名女性。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业内人士(其中不乏备受尊敬的人士)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诸如“演奏家喜欢听从男人的指挥”,“漂亮的女指挥会使演奏家走神”等等,也有人认为指挥这个行当是个体力活,女性难以承受“乘飞机、指挥、再乘飞机、再指挥……”这样的快节奏。

这种性别上的偏见也有历史的渊源,回顾一下“大都会”的历史,1930年代,荷兰出生的女指挥家安东尼亚·布里科成为“大都会”历史上首位乐队指挥,但是,当时美国享有盛名的男中音约翰查尔斯托马斯居然公开声称他将拒绝在女性的指挥下演出,直至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新英格兰诸州依然不接受女指挥。所以,莎拉·卡德维尔于1976年、西蒙·扬于1996年在“大都会”的登台,着实地被认为是希罕的事了。

应当说,这种性别偏见时下已日渐式微,古典音乐界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他(她)们不再注重指挥坛上站着的是男是女,“大都会”也绝不会又要隔十几年再出现另一位女指挥。最近,“大都会”已经宣布:2016-17演出季,芬兰女指挥家苏珊娜·马尔奇将会率她的歌剧团出演旅居法国的芬兰女作曲家凯嘉的歌剧《爱在远处》。马尔奇近年来很有成就,2009年,她临时救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下个演出季,她将首次荣耀指挥“纽约爱乐”。

古典音乐的指挥界存在激烈竞争,平心而论,当今具备一流实力的女性指挥并不多。所以,要有杰出的女性指挥脱颖而出,竞争的战场就转移到了培训这一环节。据统计,拥有指挥系博士学位的人中,女性的比例要超过实际在乐团执棒的女性,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问题是女性指挥乐队确有一定的复杂性,男人指挥乐队时的一些强有力的肢体语言,被解读为“有力量”、“有男子气概”;女人作同样的姿态,则被认为是“催逼”、“霸道”等。近年来,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等大师的家长式的指挥风格已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蒙拉特尔式的亲近、平等、温而文雅的指挥套路,这种风格似乎更适合于站在指挥坛上的女性指挥。

2013年9月,玛琳·艾尔索普应邀指挥了BBC的逍遥音乐会的告别夜音乐会,她是首位执棒这场直播欧洲的盛会的女指挥。时下,艾尔索普身兼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和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业内人士认为,她的上升势头没有停止,大西洋两侧的一流乐团终将出现一位女性音乐总监,很可能就是玛琳·艾尔索普。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