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曲家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

相关 About

陈钢、何占豪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Chen Gang, He Zhanhao: 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 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

2008-07-07 23:30 新芭音乐网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何占豪、陈钢作曲。这是一首满誉中外的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作品。作曲家选择了我国南方地方戏曲——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从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选择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梁、祝这对那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赋予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

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势特点,对原来越剧的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高,加以发展和创造。在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的结构,较好的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在艺术处理上,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吸收了我国戏剧中丰富的表现手法,比如在程式部尾部吸收了戏剧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运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为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做了成功的尝试。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感染力很强,在国内外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国外评论家称它是非常迷人和神奇的"《蝴蝶爱情》"协奏曲"。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小提琴震音的背景上,传来了悠扬而秀丽的笛声,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表现了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观。在竖琴淡淡的音色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纯朴而优美的爱情主体:(片断1)

这段主题音乐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淳朴的爱情。按着由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对话的倾诉,表达了梁祝草桥结拜的动人情景。弦乐队重复主体,是梁祝的爱情理想得到完美的体现,独奏小提琴经过一段主体奔放的华彩演奏,出现了活泼,生动的第二主题:(片断2)

这断主体音乐不断出现,刻画了梁祝同窗三载的深厚情谊以及欢愉的丰富幸福情感。结尾处,去掉转入慢板,用凄凉的如泣如诉的旋律描述了梁祝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的音乐突然变为低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定音鼓交织着乐队的不协和音,把情绪引入悲剧性的抗争中,预示着不祥的征兆。紧接着由铜管乐器奏出了凶暴的封建势力的音乐主体(片断3)

这种阴沉的音乐背景下,演奏了小提琴采用我国戏曲中特有的散板节奏和连续递进的和弦进行,奏出了祝英台的痛苦和不安,接着又以强烈的切分和弦,表达了祝英台的反抗主体(片断4)

这一反抗的主题与封建势力压迫的主题反复交替出现,使音乐的情绪越来越激烈和紧张,逐步形成一个高潮,深刻地描绘了祝英台反抗封建礼教的感情和抗婚的场面。(片断5)

展开部的容量很大,包括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和哭坟的生动场面,是全曲的中心部分。楼台相会的音乐发展了呈式部的爱情主体,特别是发展了那段由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答旋律,艺术魅力十分强烈。当音乐进行到祝英台哭灵投坟时,音乐的节奏不断加强加快,采用我国戏曲中紧打漫长的手法,配合板鼓尖锐的音响,把音乐推向悲剧性的高潮。当祝英台从身跳到梁山伯的坟里时,一声惊天动地的锣拔,接着铺天盖地的锣鼓管弦齐鸣,悲切地奏着爱情主体的片断。(片断6哭坟、7跳坟)

再现部,是呈示部爱情主体的再现。美丽动人的长笛华彩旋律和竖琴的级进滑音,为人们展示出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奏响了令人难忘的主题旋律,梁祝化作彩蝶,相随飘逸起舞,深刻的揭示了人们对梁祝的同情、祝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片断8)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曲家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纯朴美丽的爱情主题,然后和大提琴对答,比拟着梁山伯、祝英台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情景,在一段自由的华彩尾声过后,引入了活泼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了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p#分页标题#e#
  第二部分——展开部 沉重的大锣和大提琴、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独奏小提琴奏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这个由副题变化而来的抗婚音调与引子发展而来的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逐渐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乐曲转入慢板,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地奏出了沉重悲切的曲调,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以散板、快板来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这里变化地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中板的紧拉慢唱的手法,逐渐形成第二个高潮——哭灵投坟。在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之后,锣鼓管弦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
 
  第三部分——再现部 长笛和竖琴将音乐带入仙境,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蝴蝶,翩翩起舞。人们歌颂着他们忠贞的爱情。
  这部作品于1959年写成并初演。当时,何占豪、陈刚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作品塑造了八个音乐形象:
(1)结拜 (2)共读(3)相恋 (4)送别
(5)抗婚 (6)楼台(7)哭坟 (8)化蝶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