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为了净化文艺舞台的不良风气,保证艺术的纯洁,文化部近日通过《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达“假唱禁令”

相关 About

假唱 Lip sync

2009-10-23 21:21 人民网 赵凤兰

王昆

老艺术家王昆被视为坚持真唱,真诚对待观众的楷模。

在前不久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记忆·情深——王昆从事革命文艺工作70周年师生演唱会”上,84岁高龄的王昆一曲《划船调》唱到一半,不得不中断气息,让自己缓一缓,王昆为此连连向观众致歉,然而现场观众却以雷鸣般的掌声来表达理解和宽容。“为王昆老师举办个唱是有风险的,一个80多岁的老人能走得动路就不易了,我们曾劝王老师对口型,但王老师坚持真唱,她对待艺术很真诚。”北京东方华夏艺术中心的焦韵凝告诉笔者。

    80多岁的老艺术家唱了70年的歌,在观众面前却从不敢怠慢;如今那些凭一两首歌一炮走红,歌龄极短的年轻“唱将”们,却屡屡在演唱会上对口型,以“假唱”愚弄观众。对此,内地一位资深音乐人曾深恶痛绝地说,内地的“假唱”现象已经达到让人不可容忍的地步。

    为了净化文艺舞台的不良风气,保证艺术的纯洁,文化部近日通过《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达“假唱禁令”,对以假唱手段欺骗观众的,处5万元人民币以上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同时还将定期指派专人对公益性演出及经营性演出进行监督抽查,拟用猛药擒拿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

    新规出台  各方拥护“‘假唱’禁令”

    新规同时还规定,明星“假唱”,主办方也要受罚。笔者为此采访了几家演出公司和演出商,大家一致表示支持新规。一位演出商说,“歌手‘假唱’的情况几乎全出在‘拼盘’演出中,因为赶场,歌手往往下午五六点才到,晚上七八点就得登台,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因此干脆‘假唱’。还有的就是那种‘演而优则唱’的歌手,他们出唱片的真正目的就是走穴演出挣‘快’钱,没有足够功底和训练,所以一登台就放CD对口型。作为主办方,我们当然希望歌迷能花钱看到歌手的真功夫,而且歌手真唱时现场互动的气氛更好。以前为免歌迷投诉,我们还在合同上注明不准‘假唱’,否则后果自负,现在有了新规定,我们就更不用担心了!”

    对于新规的出台,笔者还采访了部分歌唱家和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说,唱歌唱的是心声,“假唱”是传递不出心声的,歌唱家要真诚面对观众。中国煤矿文工团的“80后”歌手春天参加去年春晚时,对多名歌手因唱功不过关退出晚会触动很大。她告诉笔者:“春晚彩排时,有很多歌手记不住歌词,一唱嗓子就破,这说明他们平时没训练,只是临时抱佛脚。歌唱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假唱’破坏了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观众对于“假唱”新规的反应又如何呢?新浪网对此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共有4395人参与,不能接受艺人“假唱”、“假演奏”的达到3843人,占总人数的87.4%;而针对艺人“假唱”、“假演奏”是否应该受到处罚的有3223人,占总比例的75.6%。

    看来,治理“假唱”深得人心,势在必行。

多年积弊  “南郭”是怎样炼成的?

    据介绍,“假唱”兴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露头”的时候,观众头脑里还没有“假唱”的概念,不能对演唱辨别真假。电声技术在舞台上和电视上的高速发展,使得“假唱”刚刚出笼就受到了制作人、歌手乃至部分观众的“欢迎”。而以电声设备的不足为由,又使“假唱”有了真实或虚拟的借口。为了保证播出效果,各类主题晚会历年都在“假唱”,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假唱”风由此也盛行和弥漫开来。当这股风气愈演愈烈,从最初的公益性演出开始转向营业性演出时,花“真金白银”前来消费的观众开始有了抵触情绪。“假唱”、“假演奏”行为逐渐开始激起民愤,也屡屡被媒体谴责,其中有闯荡江湖草台班子中的三教九流,也有声名显赫国家剧团中的知名艺员。

    “唱双簧”的不仅是歌曲,就连最应坚持真唱的歌剧、音乐剧界近年来也开始出现滑出底线的“假唱”现象。对此,一位文艺评论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假唱’、‘假演奏’虽不像假烟、假酒那样致人性命,但造成的影响同样十分恶劣,同样超过了基本职业道德的‘底线’。”

    然而,当“假唱”的抨击者纷纷将矛头指向演唱者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歌手却“叫屈”说,有时候演员“假唱”、“假演奏”并非出于本意,往往是演出举办单位提出的要求。“那些大型演出场所,不配备上千万元的音响根本出不了效果,而一些中小城市的举办单位无力使用高档音效系统,这样一来,真唱、真演奏的效果很差,举办单位便退而求其次要求歌手‘假唱’和‘假演奏’。”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著名歌手屠洪刚、男高音歌唱演员王宏伟等表示,他们都遇到过此类无奈的情况。

    “‘假唱’背后涉及到许多利益‘链条’,治理‘假唱’无疑会牵动一些人的利益,影响很多人的饭碗。”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改变“假唱”不仅是对乐坛歌手发起的呼喊,同时也应该是对电视台的导演、演出商的要求。尽管一些大型晚会因为演出规模大、参演人员多、观众期望高等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有任何“闪失”,不能冒某个演员届时“嗓子不在家”的风险而让这场亿万公众瞩目的大戏演砸了,但大型晚会更应该率先垂范,将真唱进行到底。国家大剧院艺委会主任吴祖强早在国家大剧院启用之前就曾对外宣布:“用扩音就别进来,把住这个艺术门槛!”同时他们禁止“假唱”进入国家大剧院。作为专业演出场所的大型剧院,要分辨真伪、杜绝“假唱”、“假奏”应该还是能做到的,这就需要剧院加强行业自律,信守对观众的承诺。

    尊重观众  “弃假”尚需苦练内功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对什么是“假唱”还存有疑议。有人甚至认为,只要不是别人唱的,是演员自己唱的就是真唱。他们还给对口型的唱法取了个学名叫“还声”。为此,笔者向有关文化主管部门求证,他们表示,只要当场不发声不演唱,就是“假唱”。

    对于“假唱”,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也心存焦虑。他说:“音响技术的发展,使歌手们演唱的正常机能退化,对技术等辅助手段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而长年的对口型,使相当多民族唱法的歌手成了半残废。在前不久的‘金钟奖’流行歌手比赛中,很多知名歌手落马,就是另外一个证明!”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央视也开始真唱了,前不久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就是全部真唱。现在很多大腕,像刘欢、宋祖英等,无论在什么场合,哪怕自己的声音条件出了状况,哑了、破了,都不假唱,坚持真唱!

    实际上,对口型无疑是饮鸩止渴,“有些人追求的所谓‘完美’,是以牺牲真正的声乐艺术为代价的。”一位资深音乐人告诉笔者,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演出,都不能保证十全十美。世界顶尖级的歌唱家有时也会唱破音,但观众认为他尽力了,也会尊重他原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杜绝“假唱”还能够有效约束一些投机取巧的演员和演出团队,如果确实害怕“演出效果不好”,那就应该好好苦练“内功”,或者尽可能减少过多的商业演出场次。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徐沛东分析:“在目前文化产业化方兴未艾的时刻,却存在着大量‘假唱’的现象,是令人很痛苦的事。这个已存在 30多年的现象,终究要在法规的监督下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逐步解决。歌手要生存,就要尊重消费者,拿出自己的真才实料,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

    面对文化部的重拳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双重夹击,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如不改弦更张,还能继续在乐坛和娱乐圈混下去吗?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