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O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因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试听 Plays

♬ 伯恩斯坦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op.125 1989 腾讯视频 ( 视频 )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卡拉扬 柏林爱乐 1977年 腾讯视频 ( 视频 )
♬ d小调第九交响曲 合唱 贝多芬 腾讯视频 ( 视频 )
♬ 里卡尔多·穆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腾讯视频 ( 视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罗曼·罗兰评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全书’而飞翔。”

背景

这部《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 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道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但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站起来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而且是挤命地把它咬断。现在,在他的面前闪烁着晨曦,一条新的道路敞开了。罗盘针恢复了正常,扬帆启程了。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终于赶跑了死神。

他的第二人生,是他奋发图强、勇于创造的时代。他从社交场里摆脱出来,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心灵作伴。随着《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的相继问世,到他 45岁时(1815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生。“在痛苦中求欢乐”是贝多芬当作信条的高尚的语言,他默默地忍耐着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桎梏之苦,期待着欢乐,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人生的目标……。

那一天终于来了。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的首演,使他戴上了桂冠。贝多芬那年54岁,也就是他逝世前3年。奥涅格尔说:"贝多芬的失聪促成了他内在的成熟,有助于集中他的天才,把他从时代的无聊和庸俗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说是中肯之言了。假若贝多芬生于富家、或者他是个常见的脆弱的天才、而且没有完全耳聋的恶运,恐怕像《第九交响曲》那样的杰作也就无法诞生了。

按罗曼·罗兰的说法,《第九交响曲》就是两大河流的汇合点。一条河流是席勒的《欢乐颂》,另一条河流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本身。只有这两者完全融合时,这部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才能诞生。

贝多芬从青年时期就敬爱诗人歌德和席勒,尤其是对席勒的崇敬,终生未渝。因为席勒的理想主义和贝多芬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1785年席勒写出以欢乐、仁爱、和平为主题《欢乐颂》。这首诗是他在德累斯顿一个俯瞰易河的美丽的葡萄园中写的。促成他写作这首诗的动机之一,是他和挚友克里斯朵夫•戈特弗利特•凯尔纳之间的深厚的友谊。这首诗翌年发表在他主编的杂志上,感动了许多德国人。那时,贝多芬16岁,是否读过这诗,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的波思青年们尊它为 “盟约之歌”。那时,贝多芬有一位名叫路特维希•菲谢尼希的朋友,是一位青年教授。他在大学里教法律,但他热爱席勒的诗,甚至常常在课堂上停下正课来吟诵席勒的诗句。因此,他在热情、正义的学生当中人缘儿很好。菲谢尼希教授从1791年开始,大约两年之间,和席勒交往密切,对席勒颇为了解,贝多芬从他那里听到有关席勒的情况,于是,比从前更加尊重席勒了。

根据菲谢尼希教授于1793年1月26日写给席勒夫人的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在那时已在为《欢乐颂》写草稿了,经过了29年之后,直至 1822年,他萌发了在《德意志交响曲》的终乐章里加入大合唱《欢乐颂》的构想。在贝多芬作曲笔记上有这样的记载:“《德意志交响曲》,在合唱之后变奏,或者删去变奏也可。在交响曲的最后,加上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和合唱。”

另外,几乎同时,他又在构思另外一部交响曲,那就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这个《第九交响曲》的构思在1812年完成《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之前就已经以《德意志交响曲》为名构思完成,于1822年迅速进入创作阶段了。原因是那年10月10日,贝多芬最信赖的伦敦爱乐乐团来请他创作新交响曲了。这时,贝多芬想到这或许也将会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于是决定创作一部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大型交响曲。于是,他放弃了业已完成的《德意志交响曲》的构想,重新设计《第九交响曲》。他把《欢乐颂》当作一生的最后的而又是最重要的阶段的壁画,也就是当作“遗言”写在《第九交响曲》的最终乐章。

于是,这部交响曲从1823年8月,进入了正式作曲,翌年1824年2月完成。席勒的《欢乐颂》在这里终于结出了硕果。从开始构思至今已经31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现在得到了报答。1824年5月7日(星期五)晚7点,在维也纳科隆特纳托阿剧院举行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正指挥由乌姆劳夫担任,贝多芬也手执指挥棒站在指挥台上担任副指挥。但是,耳聋的贝多芬不可能听见乐队和合唱,队员们盯着乌姆劳夫的指挥棒,贝多芬的挥挥棒只是在空中徒劳地划着圆弧。

演奏顺利结束了。当乐队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听众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来赞美大师的新作。但是,贝多芬没听见。他背向着听众,茫然呆立着,真是悲剧。人们被他的身影引出眼泪,同情他的女中音歌手拉着他的手转向听众。这时他才发现听众们的狂热,听众的激情传到了他身上,他颤抖着,他胜利了。掌声经久不息,他被5 次请到台上。当时,对宫廷里的人物也只不过鼓掌3次,由此也可看出听众对这部新作狂热的程度了。

他把此曲献给了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在众多的交响曲当中,把这部具有帝王气魄的作品献给当时的帝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特点

概括而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以下三大特点:

  • 第一,在交响乐中使用人声。四名独唱和混声四部合唱,在当时无疑是极大的冒险。如果对自己的才能没有足够的自信是办不到的。
  • 第二,与一般的交响曲相反,第二乐章是谐谑曲,第三乐章是平静的柔板。这是为了把焦点集中于最终乐章的《欢乐颂》,在这里作了富有戏剧性的处理。第三乐章的内向,对于烘托最终乐章非常有利。后来,布鲁克纳等许多作曲家成为他的追随者,可见这一作法的效果是很明鲜的了。
  • 第三,全曲规模宏大,戏剧性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规模宏大、《第五交响曲》戏剧性强,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则兼备了两者的优点,并且凌驾其上。

乐章赏析

  •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这个乐章规模之大,仅次于《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瓦格纳评论道: “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 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谐谑曲式,并且有些接近狂乱。与之相反,中间部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兰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按瓦格纳的说法,“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 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贝多芬在此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柔板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如此洋溢着爱情的崇高的乐章是绝无仅有的。罗曼•罗兰评价道“音乐艺术一旦被贝多芬这样的人物所驾驭,就能自由自在地发挥用笔墨在狭小的纸面上难以表达的错综复杂的爱情和思想”,柏辽兹则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 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这是整部作品的精髓,贝多芬的超人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个乐章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及人声。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至此,席勒奉为至高无上的人类爱和贝多芬的理想完全一致了。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说《欢乐颂》是贝多芬交响乐的颠峰之作,更因为整部作品仿佛是贝多芬一生与其命运的一部斗争史。乐曲的第一、第二乐章均采用小调,表现了贝多芬早年的命运多舛,痛苦与绝望一直伴随着他、折磨着他。但他一直坚持着,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慢慢地,痛苦转为宁静(第三乐章),以至到最后他完全得到解脱,得到了真正的永恒的最终的欢乐(第四乐章)。斗争,一直充斥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尤其是《第九交响曲》,更能给在痛苦与绝望汹涌的风浪中挣扎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和希望。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No.9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O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因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它包括4个乐章:

  • 1.不太快的庄严的快板,引子中神秘的空五度像是开天辟地前的混沌。主题从混沌与黑暗中渐现,似闪电劈开长空。但这个主题如魏因加特纳所说,很快又钻到地里,如阿拉伯神话的恶魔在一股烟柱里消失了一样,等到它再爆发出来时,又出现一个新主题。新主题出现后,很快就到达副部著名的悲怆引子。而副部是由大量不同的题材集合成形形色色的、长短不一的乐段。在这个第一乐章中,贝多芬还是造成了两股巨大的波澜,从神秘中慢慢升腾而互相撞击着,达到崇高的顶点。在一个强烈的高潮之后,乐队回到开头震颤的空五度中去。然后是用开头素材作成的高度集中的展开部,接下去是整个主部的再现。在尾声中,在乐队低音区出现的预示不样的持续低音似乎在预示着什么,贝多芬以一个内蕴丰富的隽句而结束了这个乐章中关于悲剧的叙说。
  • 2.十分活泼—急板—十分活泼。这个乐章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谐谑曲。这个乐章的基本主题是贝多芬创作这首交响曲之前8年确定的,其节奏结构很像奥地利民间的兰德勒舞曲。在这个乐章里,虚幻的、怪诞的形象在舞蹈节奏下互相追逐与交织。与前后两段的不安和多少有些慌乱的戏谑比,中间有一段田园诗般幻想的陈述。
  • 3.如歌的柔板,这个抒情的慢乐章实际是一首双主题变奏曲。其第一主题是沉思般的如歌旋律,而第二主题略带圆舞曲特点,贝多芬标明为“小步舞曲风格”。它在第一主题的变奏之间两次出现,丰富了这一主题沉思性的旋律。这个乐章结束前,号声打破了宁静,成为对第四乐章的预告。
  • 4.快板。按托维的说法,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中的计划是“使我们潜心思索前3个乐章,然后逐一加以否定,使我们感到这3个乐章都无法达到他所坚信的欢乐。在这3个乐章都遭舍弃之后,一个新的主题就将成为欢乐的颂歌。”在这个乐章中,先是一个狂风暴雨式的急板乐句,这个乐句被瓦格纳称为 “可怖的号角合奏声”。随着重现3个乐章基本主题,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的宣叙调—一否定。贝多芬原来打算为这里的宣叙调填上歌词,但后来又觉得人声在此时出现不具备条件而删除了歌词。直到用席勒的《欢乐颂》作为歌词的那个伟大主题出现,男中音才用独唱表达:“呵,朋友们,不要用这样的声音,还是让我们把更愉快的歌声汇成欢乐的合唱吧。”

接下来独唱歌手唱出“欢乐”,合唱队男低音声部应和“欢乐”,第一节歌词为: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的光辉照耀下,人们团结成兄弟。第二节歌词为:愿世间尘寰中,曾与我们患难与共的生灵,愿世界上贤惠的淑女、正直的弟兄,和我们一起欢乐,共亨大同,让不配享受这福份的恶棍,到阴暗处号哭捶胸。第三节歌词为:在自然环抱中的人们,畅饮美酒芳醇,普天之下无论贤愚,共赴锦绣前程。自然赐给我们爱和酒,和生死不渝的友情,连最低微的人也像天使一样欢欣侍立在上帝面前。

在这一节之后,光荣的火焰熄灭,深深的黑暗中一些怪诞的声音打破庄严的静默,这些怪诞的声音渐渐变为神秘而遥远的军队进行曲。拉斯金把这个乐思称为“一层帷幔,蒙在过于崇高、人类难以理解的恐怖事物上。”紧接着第四节歌词为:欢乐,像骄阳越过,壮丽的无垠太空,弟兄们快踏上征途,像英雄一样快乐地走向胜利。最后第五节歌词,通向辉煌的高潮:万民呵,拥抱在一起,和全世界的人接吻。弟兄们,在星空之上,一定有慈父水世长存.芸芸众生,你们为何俯拜在地,世人啊,你们可预感到造物主?飞越满天星辰,飞向太空去朝拜至尊!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版本,首选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节日乐团、合唱团版 (Schwarzkopf, Hongen, Hopf, Edelmann演唱),EMI,CD编号CDH7 69801—2,这是富特文格勒1951年7月的录音。这是贝九的最好阐释,它深刻地展示了贝九的内蕴,后人无法企及,可惜是单声,有底噪。东芝公司20 比特重制后,效果比原版有所提高,CD编号TOCE—3007。其次可选:

  • 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合唱团版(70年代版,Tomowa- Sintow, Baltsa, Schreeier, Van Dam演唱),DG,CD编号415 832—2,《企鹅》评介三星。
  • 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合唱团版(60年代版,Janowitz, Majdan, Rmentt, Berry演唱),DG,CD编号429 936—2(全套5张),《企鹅》评介三星。
  • 3.哈衣库特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勋伯格合唱团版(Margiono, Remmert, Schasching, Holl演唱),Teldec,CD编号9031 75713-2,《企鹅》评介三星。
  • 4.伯恩斯坦指挥柏林广播合唱团、德累斯顿爱乐合唱团、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德累斯顿乐团、列宁格勒基洛夫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版(Anderson, Walker, Konig, Rootering演唱,庆祝两德统一在柏林墙边的演出实况),DG,429 861—2。
  • 5.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版(Lorengar, Minton, Burrows, Talvala演唱),Decca,430 438—2。6.朱里尼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赛夫合唱团版,DG,CD编号427 655—2。

贝九《企鹅》评为三星的版本还有;

  • 1.马克拉斯(Mackerras)指挥利物浦爱乐乐团、合唱团版(Rodgers Jones, Bronder, Terfel演唱),EMI,CD编号EMX186。
  • 2.希科克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北方小交响乐团版,ASV,CD编号CDQS 6069。
  • 3.霍格伍德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古代音乐团版,Decca,O-L,CD编号425 517—2。
  • 4.加德纳指挥革命和浪漫乐团、蒙特威尔弟合唱团版(Otter, Jobnson, Cachemaille演唱),DG,CD编号439 900—2(全套)。
  • 5.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合唱团的80年代金版(Perry, Baltsa, Cole, Van Dam演唱),DG,CD编号439 006—2,《企鹅》评为三星保留一星。

贝九的历史录音:

  1. 富特文格勒有1942年录音(指挥柏林爱乐乐团、Kittel合唱团,Briem, Hongen, Anders, Warke演唱);TAHR,CD编号FURT 1004/7(全套),1954年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合唱团版(Seefried, Anday, Dermota, Schoeffler演唱),DG,435 325—2。
  2. 托斯卡尼尼有1952年录音(指挥NBC交响乐团、罗伯•萧合唱团,Farrell, Marriman, Peerce, Scott演唱),RCA,CD编号GD60324。
  3. 门盖尔贝格有1938年录音(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阿姆斯特丹Tonkunst合唱团,Sluys, Luger, Tulder, Ravelli演唱),ARHI,CD编号ADCD 113。
  4. 魏因加特纳有一个1935年指挥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版(Helletsgruber, Anday, Maikl, Mayr演唱),REAR,CD编号 GEMMCD9407。

分析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125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8至1824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该作品是古典音乐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亦属于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

该作品篇幅宏大,长达一个小时之上,前无古人。贝多芬也是首个在交响曲中使用人声的主流作曲家。末乐章的歌词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An die Freude)中部分诗句改编。该作品的别称“合唱”由此而来。

时至今日,《第九交响曲》仍在世界文化界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该曲第四乐章部分音乐,经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整理,以《欢乐颂》(Ode to Joy)之名成为欧洲联盟的官方盟歌以后。另一项证明是2003年,该交响乐的手稿,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330万美元的天价售出。正如苏富比的手稿部负责人,史提芬·路博士(Dr. Stephen Roe)指出:“这是人类的一大创举,足以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与《李尔王》平起平坐。”另外,2001年9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柏林国立图书馆收藏的《第九交响曲》手稿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当中。

历史

创作历程

该作品原是由伦敦爱乐协会(The Philharmonic Society of London,今皇家爱乐协会)于1817年委托贝多芬创作。贝多芬1818年开始创作,在1824年初完成全曲。此时已距其《第八交响曲》的出版已达十二年之久。但早在1793年,贝多芬便意欲并尝试为席勒的《欢乐颂》谱曲,但已经散佚。1810年代初,贝多芬也在草稿本中写下了一些乐思。第二乐章谐谑曲的旋律,可追溯到贝多芬作于1815年的一首赋格。

贝多芬之前的一些作品也为该作品奠下了基础。1808年创作的《合唱幻想曲》,形式上与钢琴协奏曲相似,在最后也加入了合唱和独唱;与该作品一样,人声的旋律先由器乐奏出。而该旋律与《第九交响曲》亦有类似之处。往更早看,《合唱幻想曲》的主题亦在1795年左右的一首名为“回馈的爱”的歌曲中有所体现。

末乐章声乐的导入部,对贝多芬而言是一大难题。贝多芬的朋友安东·辛德勒(Anton Schindler)后来回忆道:“当他开始创作第四乐章时,(他心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挣扎。他致力找出一个适当的方式,引出席勒的《欢乐颂》。一天,他走进一个房间,大声叫道‘我找到了,我刚刚找到了’。接着他给我看了草稿,上面写着‘让我们为不朽的席勒唱出颂歌’。”然而这句话也没有出现在最终版本上。贝多芬之后也不断修改了这部分,最终才成为今日的引子。

首演

贝多芬原打算在柏林进行作品的首演,因为他认为维也纳的音乐品味已被罗西尼等意大利作曲家独占。但他还是听从了朋友的意见,将首演地点定为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肯恩顿门大剧院首演,由维也纳皇家宫廷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演奏,迈克尔·乌姆劳夫(Michael Umlauf)指挥,贝多芬亦在台上监督。然而前者亲见贝多芬两年前指挥《菲岱里奥》排练的窘况,故要求乐手无视贝多芬的指示;贝多芬仅在乐章开头打拍子,给出速度,中间翻谱而已。女高音与女低音部分由两位新秀韩妮耶特·松塔格(Henriette Sontag)和卡罗琳·昂葛尔(Caroline Unger)担当。同时首演的还有贝多芬的《向大厦献礼序曲》和《庄严弥撒》的前三部分。由于这是贝多芬十二年来首次向公众亮相,所以音乐厅内熙熙攘攘。

关于《第九交响曲》首演的花絮有很多。据当时的听众称,乐队并没有完全准备充足;之前仅进行了两次总排练。除此之外,首演大获成功。贝多芬的动作十分富有激情,据小提琴乐手约瑟夫·伯姆(Josef Böhm)描述道:“他好像想演奏所有的乐器,为整个合唱团歌唱。”其力度指示倒受到了乐手的遵从。观众鼓掌时刻有不同说法,一是第二乐章谐谑曲之后,而是全曲结束时。但共同的一点是当时气氛十分热烈,掌声雷动,欢呼经久不息;观众起立达五次之多,空中飞舞着手帕、帽子。据称贝多芬的速度比乐队要慢,所以最后是女低音将他扶转过身来,才看见了这一盛况。当时皇室最高成员也不过要三次站立致礼;站立五次被认为是很不妥当的。甚至连警察都来维持秩序,企图制止观众不断地起立。贝多芬事后感动万分。

然而5月23号的演出却远没有那麽受欢迎。当时亦有对该作品的负面评价,批评其不协和之处。

配器

木管乐器

  • 短笛(第四乐章)
  • 2 长笛
  • 2 双簧管
  • 2 单簧管(A调、降B调、C调)
  • 2 低音管
  • 低音巴松管(第四乐章)

铜管乐器

  • 4 法国号(D调、降B调、降E调)
  • 2 小号(D调、降B调)
  • 3 长号(中音、次中音、低音,第二、第四乐章)

打击乐器

  • 定音鼓
  • 大军鼓(第四乐章)
  • 三角铁(第四乐章)
  • 钹(第四乐章)

结构

该作品共四个乐章,完整的速度标记如下:

  • 1. 不太快的快板,有些庄严地
  • 2. 谐谑曲:甚活泼—急板
  • 3. 甚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起始速度—中庸的行板柔板—同样的速度
  • 4. 宣叙调(急板—不太快的快板—活泼—如歌的柔板—非常快的快板—急板)—非常快的快板—进行曲一般地—活泼的非常快的快板—庄严的行板—不太快的柔板—有力的快板,一直紧张地—不过分的快板—极急板、庄严地、回到极急板

全曲时长约65分钟左右,是当时最长者。贝多芬将谐谑曲放在了慢乐章之前,是一大创举(尽管他在一些其它作品中也作过这样的处理)。

第一乐章

首乐章,奏鸣曲式,二二拍。全长约15分钟。其开头是16小节的引领性乐段,由弦乐震音和标注特弱的下降动机组成,似乎由乐队调音声音中找到灵感,并自然地转到d小调主题上。第二主题在降B大调。呈示部有两个小结束句。发展部对主题动机的变化持续而有逻辑,其中还有一段赋格,高潮重复了引子的动机,但变为了特强。再现部几乎完全不变。尾声很长,有一悲凉的半音下降,低音不变,重复七次,格外引人注目。该乐章被瓦格纳评为“恐怖的进行曲”。其情绪阴郁狂暴,气势排山倒海,高潮部分定音鼓的滚奏、多次出现的悲剧性下降音型,都增强了其感染力。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谐谑曲,四三拍。贝多芬首次在交响曲中将谐谑曲放到第二乐章的位置。该乐章以著名的八度跳跃开头(包括定音鼓的独奏部分),谐谑曲部分更是完整的奏鸣曲式。“发展部”里定音鼓也再次担当重要角色。三声中部有长号的独奏,也有主旋律的多次重复,造成固定的效果。这一部分也被扩展为五节的结构。这一乐章急促而有战斗性的谐谑曲与美好回忆般的三声中部形成鲜明对比,在尾声中体现得更为别致。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慢乐章,宽泛而言可以称为变奏曲式。其两个主题,一个出现三次,一个出现两次,但都有旋律或调性上的变化。但其中也穿插有如同发展的段落。该乐章向来以平缓华贵、美丽动人著称,但其中也有强烈的齐奏。

第四乐章

末乐章,快板,变奏曲式。该乐章中加入人声,效果类似康塔塔,结构也可以明显地分成几个部分。起始两部分有介绍性质。一个暴烈急速的引子作为开头;低音弦乐演奏出宣叙调旋律,然后之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重现,但都被低音弦乐打断。之后它终于独自弱奏出主题(即“欢乐颂”的旋律)。第三部分是乐队对主题的加强、变化和升华。

第四部分,暴烈的引子短暂重现,然后由独唱男中音唱出宣叙调旋律,以及主题。第五部分中,主题被合唱、独唱、乐队装饰、变形,并在高亢的齐声歌唱中结束。第六部分以军乐形式奏出,主题旋律相同,但节奏由四四拍变成了八六拍,造成奇特的变化。第七部分是有两个主题的赋格段,加入了复调的色彩。第八部分是大合唱和乐队对主题的重申。

第九部分呈现出了另外一个主题“拥抱吧,万民”,速度标记“庄严的行板”,有典雅的戏剧性。第十部分两个主题经过必要的修正,同时出现,并以复调形式缠绕在一起。第十一部分重现了第九部分的戏剧性元素。第十二部分是对欢乐颂首句的再次配乐,更强调了快乐的气息,合唱结尾处,有四位独唱家的柔板四重唱。

之后直到结尾是宏大的尾声,又有三个部分,以欢乐为中心,经过热烈的快板和庄重缓和的壮板,到达鼎沸的极急板,在嗡鸣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影响

贝多芬之后的许多浪漫乐派作曲家都受该作品影响。

  1. 1831年复活节,瓦格纳将该作品改编为钢琴独奏。由于钢琴无法演奏所有的声部,所以瓦格纳的取舍也有其自己的特色。
  2.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末乐章主题与“欢乐颂”主题很相似。据说勃拉姆斯对此的回应是“笨蛋都看得出来”,因而可能是有意为之。又,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被誉为“贝多芬第十”。
  3. 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中,也运用了半音构成的四度,与该作品首乐章尾声基本相同。
  4.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首乐章的开头处,可能是在模仿该作品开头的织体和氛围。
  5.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三乐章对该作品谐谑曲致敬,尤其是下降的四度和鲜明的定音鼓音响。
  6. 在其它领域该作品亦有相当大的影响:
  7. 该作品对CD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当初飞利浦与索尼公司都计划用较小的光盘,但最终使用了直径12厘米,因为这能装下当时《第九交响曲》最长的录音,富特文格勒1951年指挥的74分钟版。然而也有说法称事实并不是这么浪漫,容量的巧合只是牵强附会的理由。
  8. 在小说和电影《发条橙》中,该作品都处于重要地位,是主人公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
  9. 冷战期间德国分裂时,欢乐颂曾作为其奥运会联合队的队歌。
  10. 1972年,欢乐颂的音乐(无歌词)被采用为当时的欧洲共同体(现欧盟)之歌,1985年则成为欧盟盟歌
  11. 科索沃独立后亦将欢乐颂作为其国歌。
  12. 欢乐颂也曾被改编为罗得西亚的国歌。
  13. 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的《赞美诗新编》第18首《快乐崇拜歌》也以此曲为歌谱。

速度和配器的修改

贝多芬对其交响曲都做了速度标示。但现代的指挥家常常不遵循这些标示,在慢乐章演奏得更慢些,在末乐章军乐部分又更快些,并做了一些其它修改,例如将第一乐章的“回原速”推迟。但一些本真主义指挥还是忠实于贝多芬的原意,褒贬不一。

后人对配器也有修改,来降低演奏难度,或音响更为流畅。如对圆号与小号的一些处理,避免了过大的跳跃;对长笛和小提琴的处理,取消了别扭的行进。

古斯塔夫·马勒对该作品进行的配器修改相对著名。他使一些管乐部分增加了一倍,以和现代的大规模弦乐队相协调。他认为贝多芬如果在现代,亦会做此处理。

著名演出

  1. 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于1942年4月19日,为庆祝希特勒53岁生日而作的演出,被后人称为“黑色贝九”。
  2. 托斯卡尼尼于1952年录音的演出被NBC新闻台的多个节目使用。
  3. 伯恩斯坦于1989年圣诞节为纪念柏林墙的倒塌所作的演出有独特的政治意义。他用“自由”代替了原作中的“欢乐”。演奏者云集了德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的多个乐团和独唱者。[10]
  4. 小泽征尔于1998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指挥了全部的第四乐章,乐手来自五大洲。
  5. 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981年所作的录音长达79分钟,是最长的演出之一。

歌词 Lyrics

席勒原诗《欢乐颂》中没有的文字,即贝多芬自己添加者,以斜体标注。

德文原文邓映易所译之通行译文直译译文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Sondern laß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und freudenvollere.Freude! Freude!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欢乐!欢乐!啊!朋友,不要这些调子!还是让我们提高我们的歌声使之成为愉快而欢乐的合唱!欢乐!欢乐!
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Tochter aus Elysium,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四海之内皆成兄弟。欢乐,天国的火花,极乐世界的仙姬;我们如醉如狂,走进你的圣地。习俗使人各奔东西,凭你的魔力手相携,在你温存的羽翼下,四海之内皆兄弟。
Wem der große Wurf gelungen,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Mische seinen Jubel ein!Ja, wer auch nur eine Seele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Und wer's nie gekonnt, der stehle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谁能作个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谁能得到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真心诚意相亲相爱才能找到知己!假如没有这种心意只好让他去哭泣。谁算得上非常幸运,有个朋友心连心,谁有一个温柔的妻子,请来同聚同欢庆!真的,只要世上还有一个可以称知己,否则离开这个同盟,让他偷偷去哭泣。
Freude trinken alle WesenAn den Brüsten der Natur;Alle Guten, alle BösenFolgen ihrer Rosenspur.Küße gab sie uns und Reben,Einen Freund, geprüft im Tod;Wollust ward dem Wurm gegeben,Und der Cherub steht vor Gott.在这美丽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一切人们不论善恶都蒙自然赐恩泽。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它让众生共享欢乐天使也高声同唱歌。一切众生吸吮欢乐,在自然的怀抱里,她那玫瑰色的足迹,善人恶人同追觅,甜吻,美酒,生死之交,都是欢乐所赐予,虫豸也和神前的天使,一同享受着生命。
Froh, wie seine Sonnen fliegenDurch des Himmels prächt'gen Plan,Laufet, Brüder, eure Bahn,Freudig, wie ein Held zum Siegen.欢乐,好象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朋友,勇敢的前进,欢乐,好象英雄上战场。欢喜,好象太阳飞行在天上壮丽的原野里,兄弟们,赶你们的道路,快乐地,象英雄走向胜利。
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Diesen Kuß der ganzen Welt!Brüder, über'm SternenzeltMuss ein lieber Vater wohnen.Ihr stürzt nieder, Millionen?Ahnest du den Schöpfer, Welt?Such' ihn über'm Sternenzelt!Über Sternen muss er wohnen.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拜慈爱的上帝。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空上。拥抱吧,万民!这一吻送给全世界!兄弟们,星空的高处,定住着慈爱的天父。万民,可曾跪倒?可曾认识造物主?越过星空寻找吧,他定在星际的尽头!
反复: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Diesen Kuß der ganzen Welt!Brüder, über'm SternenzeltMuss ein lieber Vater wohnen.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Diesen Kuß der ganzen Welt!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Tochter aus Elysium,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反复: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灿烂光芒照大地!反复:拥抱吧,万民!这一吻送给全世界!兄弟们,星空的高处,定住着慈爱的天父。拥抱吧,万民!这一吻送给全世界!欢乐,天国的火花,极乐世界的仙姬。欢乐,天国的火花!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Arietta2020-05-07 08:52:54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没有之一。
弹弹2019-04-19 12:03:12 彪罗曾在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后,认为:‘如此伟大的音乐,只听一次怎能了解?’索性令人关闭出口,把全场听众硬留下来再听一次全本贝多芬第九,被人戏称为指挥「贝多芬《第十八号交响曲》」。
贝多芬 - 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Op.125
作品信息
作曲 :贝多芬 1822-1824
作词 :席勒 1785 《欢乐颂》
编号 :Op. 125
时长 :1:05: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昵称 :贝九
献给 :König Friedrich Wilhelm III. von Preußen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5-23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