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周小燕喜欢看足球,她把自己比做球员。2009年,在中 国文联六十周年庆典上,她道出最大心愿:“90多岁是足球的下半场,要踢进两个球:培养更多的老师和人才,真正原创一部国人喜爱、走向世界的歌剧。”此次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的歌剧《一江春水》就是她精彩的“临门一脚”。

相关 About

周小燕 Zhou Xiaoyan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时间:2016-03-04 11:02 深圳商报 楼乘震

《 深圳商报 》 2015-01-11 深圳商报记者 楼乘

这是一位纤瘦单薄的老太太,但这又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歌唱家,是一位桃李遍天下的教育家,她就是周小燕教授。她今年已是98岁了,仍活跃在声乐教学第一线。

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

周 小燕1917年7月生于上海,不到周岁随家到武汉。父亲周苍柏早年是中国第一代银行家,与周恩来私交甚笃。父亲很早就发现了女儿的天赋,从小培养她学钢琴 和外语。周小燕18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考取在上海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声乐专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武汉过暑假的周小燕霎时觉得自己已经 长大,组织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演出。周小燕首唱《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继而又演唱了《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 城外面是故乡……”从此,整个武汉、整个华北、整个中国的上空,到处激越唱响着这样的歌词:“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家乡,大家拼命保故乡,哪怕敌人 逞豪强。”

“中国夜莺”的起飞

在周小燕的小弟为抗战捐躯以后,父亲作出了影响她一生的决 定,让她带着大弟去欧洲留学。1938年9月,她来到法国巴黎。举目无亲的姐弟在华侨的热心帮助下站稳了脚跟。周小燕在民国政府驻法使馆的招待会上唱起了 《长城谣》,不仅得到法国总统的首肯,还认识了俄国著名音乐家齐尔品。在这位指路人的指点下,周小燕考取了巴黎音乐师范学校,由于她的出色表现,许多著名 音乐家都主动要来教她。然而此时,纳粹将战火烧到了法国,由于缺医少药,大弟也不幸病死,周小燕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老师和同学的安慰下,周小燕想到自己 不能就此沉沦下去,否则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多灾多难的祖国。在齐尔品与许多老师的帮助下,周小燕终于克服自身嗓音上的缺点,在声乐学习上获得了成功。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齐尔品为周小燕创作的清唱剧《蚌壳》上演引起轰动。随后,周小燕参加了一系列音乐会,还应邀去卢森堡为联合国会议演出。在 首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周小燕与多位大师同台演出,当周小燕以典雅、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用意大利学派的圆熟技巧、华丽音色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 欧洲经典声乐时,流淌出西方人从未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就连法国最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杜费也参与评说:“周小燕这个来自中国的‘夜莺’,她的嗓音 ‘像白雪般纯净,有钻石的光芒’,花腔技巧,尤其是颤音、断音、经过句、华彩段,圆熟高超……”从此,这只“中国之莺”飞到了法国、欧洲,直至世界人民面 前。

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

1947年,周小燕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分别9年的父母身边。她马不停蹄地到各地演出,在复旦、交大等大学筹粮募捐义演。

1949 年7月周小燕赴京参加了第一届文代会,周恩来邓颖超陪她游览了颐和园,为她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此时,已是一副烂摊子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被共 产党接管,改名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应她的老同学、首任院长贺绿汀之邀担任声乐系主任。从此,这位享誉世界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就与教育结缘。那些日子里, 周小燕几乎放弃了个人所有的一切爱好,也不顾儿女,深入工农兵,将整个身心投入到讴歌新中国的成就中去,培养了许多歌唱家。195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日报》还为此专门发了消息。

逆境中的歌声

好景不长,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来,对她的 音乐教育造成很大的干扰。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上海音乐学院是重灾区,周小燕被批被斗,打扫厕所,种地养鸡,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在琢磨声乐上的事。她注意 到“样板戏”里演员的唱腔和唱法和从前不一样了,就感到“我们的教学、唱法也要改进。”当然,作为音乐教育家,令她最痛苦的是不能教学生。直到1973 年,在强大的“民间呼声”下,校革委会终于同意“尝试恢复”周小燕工作。一回到学校,就有两位穿军装的小战士向他敬礼,一是魏松,一是韩适。后来又增加了 一个“工农兵学员”罗魏。周小燕收了他们做学生,偷偷拉起窗帘,让魏松他们把耳朵贴在留声机上听没被抄走的几张外国歌剧唱片。最终,来“改”她的人却被她 “改”了。

“盖棺的时候关门”

人们注意到,当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顾 欣、魏松、雷岩、李彩琴、万山红等等歌唱家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时,首先感谢的就是恩师周小燕。周小燕的学生何止这些,限于篇幅,我们不能 把这长长的名单列出,然而头脑清醒的周小燕看重的不是学生能否夺得金牌,她从比赛中看到了中国声乐教育的差距,深感中国歌唱家的文化底蕴还不够。她要培养 更多的“小燕子”,让他们飞出国门。

周小燕有个学生,得意地自称是她的“关门弟子”。周小燕对他说:“谁跟你说我关门了?”“那你什么时候关门?”周小燕一字一句地回答:“盖棺的时候关门!”“我活到100岁,教学到100岁!”

周小燕 70多岁时还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并亲自出任艺术总监。虽然没有任何演出活动经费,但她每周上课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许多歌剧演员慕名而来。

在 为江苏省歌舞剧院排练意大利歌剧《弄臣》时,周小燕大腿股骨骨折。长长的钢针把裂开的骨头重新固定好。没过几天,周小燕将演员叫到了病房,逐一辅导。彩排 时,她摇着轮椅悄悄地在观众席旁边的走道上观看。带着钢针,周小燕还执笔撰写了洋洋40讲有关声乐知识的电视专题讲座稿。为没有条件进高等音乐院校学习的 声乐爱好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机会,并使之成为中国声乐教学的一套重要文献。为了音乐,她完全忘记了身上的伤痛。

知情人透露,周小燕几年前曾生过一场重病,左眼也失明了,但看到她在排练场上瞪着大眼睛不停地挑出破绽,为了教一个学生如何处理尾音中的升调,不仅逐句哼唱示范,还站起来让学生摸着自己的腹部体会气息的运用,谁会相信她失明了呢?

学生就是她的孩子

在 周小燕心底,学生就是她的孩子。为了学生,她宁愿和儿女分开;为了学生,她甘于奉献一切。1996年,周小燕的老伴、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病逝。在美国的儿 女又一次动员母亲和他们一起去美国,可周小燕不答应:“我不去。我的学生都在这里,我去那里干什么!”当她的儿子看到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少儿合唱团的孩子 们,好几代的学生那么的爱戴妈妈,他被震撼了。回到美国后给妈妈写了一封长信“……你这一生没有白过,你的事业在中国。只有在中国,你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 功,……看到你这么多学生,我觉得你是对的。如果你心思都在教子女上,最多你只教出我们两个。现在你却为国家教出几代学生,……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我很 骄傲……”

踢好人生的“下半场”

周小燕喜欢看足球,她把自己比做球员。2009年,在中 国文联六十周年庆典上,她道出最大心愿:“90多岁是足球的下半场,要踢进两个球:培养更多的老师和人才,真正原创一部国人喜爱、走向世界的歌剧。”此次 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的歌剧《一江春水》就是她精彩的“临门一脚”。

有人提醒她的得意门生廖昌永劝劝周小燕不要太累了。廖昌永说:“其实 我们做学生的会劝先生控制上课量,不能像我们年轻人一样去拼,但是先生告诉我们,工作就是她的生命,‘过闲’会让她感到失落。我想这是她长寿的秘诀,而她 的艺术生命在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得到延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侧影。”确实如此,前不久,在上海文化艺术奖的颁奖典礼上,荣获“文化杰出贡献奖”的 廖昌永在谈获奖感言时,就是把周小燕的愿望“真正原创一部国人喜爱、走向世界的歌剧”作为自己的梦想。

像廖昌永一样,周小燕“哺育”出来的中国夜莺们正在起飞。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