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悲剧交响乐,整个作品充满了悲哀的气氛,犹如一片焦土,什么都被毁灭了的情绪与感觉。

相关 About

肖斯塔科维奇 - c小调第8交响曲 Op.65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Op.65

时间:2017-02-04 21:34 《艺术教育》 罗众

《艺术教育》 2014年05期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内容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悲剧交响乐,整个作品充满了悲哀的气氛,犹如一片焦土,什么都被毁灭了的情绪与感觉。文章从和声语言和配器风格两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意图探究肖斯塔科维奇新颖的和声语言及独特的配器手法。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和声语言 配器风格

一、作曲家及作品简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最著名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于革命后在音乐学院学习,于1919年考入列宁格勒(当时的名字)音乐学院。他的《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43年,这是一部悲剧交响乐。作者说:“这部作品试图表现人民的感情上的体验,反映战争的可怕的悲剧。”①

二、和声语言

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声是富有个性的,他很喜爱协和的三和弦和纯自然音体系,这样和声的整体风格听起来就非常传统,但他又会使用一些同古典音阶及和弦不太一样的组成因素。他不喜欢和声色彩的变化,即使是欢快的音乐作品也充满了安静的沉思的和声音响。以下笔者将从线条和声、复调和声和中心和音技术三个方面对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进行分析。

1.线条和声技术

线条和声,即和弦的线条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横向的完整性超越了纵向。形成了类似旋律的和声序进,在旋律音型的影响下产生和弦。

和声的旋律音型的基本形式(经过音、辅助音、延留音以及其他音)集中了旋律运动的较重要的类型并广泛发展,这里和弦外音成为了和弦构成的重要因素,音乐中的旋律线直接影响了音响的整体效果。

线条和声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和声调性结构力的松弛与古典调性的瓦解。②随着音乐作品中线条和声技术的运用,复调和声就在作品中占据了主导。

2.复调和声

复调和声就是复调织体中的音高结构。复调和声的特点是:和声的中心不再是和弦,而变成线条,形成单声部的和声思维,即将和声的纵向联系变成了横向联系。

复调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形成了音乐的发展,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是复调和声结构的基础,即缺乏纵向和声的整体性。

这里是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开头,所有的声部都演奏相同的旋律,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和声已经不再是和弦,而变成了线条。这里的旋律线条指明了复调主题的和声内容。

一开始的三小节可以看成#g小调的主功能(t)。分别是根音位置的#G、三音位置的B和五音位置的#D。第五小节是降三音和降七音的六级(tsvi),第六小节分别是降低的五级和四级,然后到三级(#D),第八小节的#D是属功能(D),#G是主功能(t)。

复合和声是复调和声的特殊形式。它是一个和弦的综合体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③这里和声的组成因素是一直变化的,当旋律发展时,复合和声的下层和弦是不变的,变化的是上层的因旋律发展而形成的和弦外音。

第一乐章第113小节至第122小节,和声不再是线条,而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的层次,除第一小提琴外,其他的声部是一个整体,这就是复合和声对位。

3.中心和音技术

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声的中心仿佛都是协和的三和弦,但是在局部,有些不协和的和声却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因此影响了调性关系。这里的调性基础不再是协和的三和弦,而是不协和的和弦,或是不协和的和音。

不协和主音构成不协和调性,然后使用不协和的和弦(或和音)进行音乐创作,使得其建立的功能发展成中心和音技术。

中心和音原理是指,作曲家选择自己美学上合乎理想的、特定结构的和音(一个或一组),为音高关系体系的基础——中心成分,通过重复、移位、变化、变形、派生对比等发展手法,产生出整首作品的音高关系体系。④

这里是第一乐章的再现部,旋律是英国管的独奏,和声在弦乐组。这个乐段的音高结构是建立在bE—G—bB—D这个七和弦的中心成分之上,作曲家通过对和音的易位来发展音乐,除了低音提琴的高声部的G一直保持不动,其他的声部都是半音下行。这样的和声手法在古典——浪漫乐派时期是没有的。

三、配器风格

肖斯塔科维奇的配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功能性,即主题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什么时候结束都非常清楚。

肖斯塔科维奇在配器方面和柴科夫斯基有些相似,他们同是莫斯科乐派。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虽然很少变化,但是对待每个变化都是非常认真严谨的。甚至在超过两分钟时间的乐段中,都只会采用一种方法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乐曲的开始有点像其《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引子。乐曲开头有两个核心的动机,一个是助音式的动机,一个是上行大跳的动机,它们使得整部交响曲连贯统一。主题在发展上几乎是静止的,但从内容来看,音乐是一直向前发展的,音色上是有变化的,主题的音域在上升,在逐渐提高。

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开始处,弦乐组的乐器在长时间的演奏结束后,逐渐结束了低音的演奏。此处还有一个类似马勒的配器手法:木管组的齐奏。

在乐曲的再现部,有一个类似人类声音的宣叙调,这里的英国管就起到了这样的功能,好像是大战后幸存者孤单凄凉的独白。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乐器选择也特别讲究。

一般而言,中提琴在大多数的管弦乐队中往往是担任从属声部,很少单独演奏旋律。对主题本身来说,音乐的音区更适合由大提琴来演奏,但是大提琴要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因此作曲家对大提琴有所保留,这里使用了中提琴。

接着由小提琴、木管和铜管相继演奏。这种动作机械、表情麻木的托卡塔进行让人毛骨悚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出现相继由木管、铜管和弦乐演奏的惊恐万状的“尖叫声”。⑤

这里有一个很鲜明的音型从高音一下子落到了低音,像炸弹一样。

木管乐器都是在高音区,而且是齐奏。我们可以称之为“尖叫声”,或者说像炸弹。

这里所谓的尖叫声或炸弹声,在高音区是木管齐奏,低音区的小号强调最后一个音,以至于有一个降落点。如果没有小号,就没有了降落点。音乐总是非常强调这个降落点,第二次出现会更加强烈。

又一次出现尖叫式的音型,交给了铜管乐器。这里又再一次强调降落的点。这里“尖叫声”的音色由圆号演奏。

再现部分,尖叫的音型一直在变化,这里选择弦乐,降落点又换到了一个色彩性较强的乐器。

此处配器手法采用同组乐器演奏,不同组乐器对比,分配较均匀。

结尾的部分,第三与第四乐章紧密连接在一起。第三乐章的结尾是整个乐队的全奏和强奏。后面音乐减弱的手法非常典型,完全按照乐器递减的顺序,先是铜管,然后是木管,只剩下弦乐。

通过分析,我们对乐曲的每个音都可以解释出来,能看出作曲家为什么会这么写。肖斯塔科维奇的写作习惯是:先是弦乐主题陈述,后用木管组,最后用铜管组,这是他比较习惯的写作顺序。

总的来说,肖斯塔科维奇的配器还是非常传统的,乐曲是有调性的,是传统的大小调,曲式上也比较传统,乐队在编制上也非常传统,非常古典,几乎没有加入特别奇怪的乐器。

结语

本文从和声语言与配器风格这两个方面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声语言还是非常古典和传统的。虽然作曲家摒弃了最简单形式和弦构成的三度音程结构原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旋律、和音、不协和和弦等方面发现其只是古典音阶及和弦的变形。在一个段落结构的开始和结束时,普通的主和弦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这是肖斯塔科维奇最典型的医学论文和声特征。

纵观全曲,总的来说,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都是有调性的,曲式上也比较传统,乐队在编制上也非常传统,非常古典。他的作品继承了交响乐的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主题、发展部、高潮和结束部的界限都非常清楚。肖斯塔科维奇在配器时,一个很小的片段可能会运用大量的乐器。很多乐器在同时演奏,是重复性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配器手法中,和声或进行转变是非常明显的。旋律总是非常的悠长,织体也是拉长的,呈线型的。

美国音乐学者曾这样评价肖斯塔科维奇:“他不用美丽的旋律来取悦听者,不用温暖的音色来拥抱人的心灵,也不用伟大的赞歌来称赞生活。尖锐得像一把利剑似的小号、低沉得有如大地呻吟似的弦乐、令人胆颤的小军鼓的敲击,在怪诞节奏上跳跃的木管,是他常常使用的表现手段。他表现什么?——爱。这就是他一生的主题。这爱是从无尽的、永恒的悲剧中升华起来的。”⑥

注释:

①⑤钱仁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128,133.

②刘康华.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2).

③天津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编印.尤·霍洛波夫.现代和声概论.罗秉康,译.

④刘康华.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02).

⑥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M].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201.

参考文献:

[1]钱仁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尤·霍洛波夫.和声学教程[M].罗秉康,高燕生,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4]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上、中、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