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波兰一直为音乐宣言所定义。解放的呼声是肖邦清楚发出的,虽然他多半待在巴黎。它误导许多后人产生了一种乡愁的错觉,以为人类堕落之前曾经有过天堂。

2013-07-12 09:54 外滩画报 诺曼·莱布雷希特

文/诺曼·莱布雷希特 译/盛韵

安德烈·柴科夫斯基从湮没中被拽出来,今夏会首演他的一部主要歌剧。

音乐世界要不是泥足深陷于瓦格纳、威尔第和布里顿的纪念,今年本应花时间反省一个更麻烦的问题:波兰音乐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两位音乐家曾经致力于寻找这一难题的答案,他们的百年纪念也接踵而至,今年是维托尔德·卢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明年是安杰伊·帕努夫尼克(Andrzej Panufnik)。第三位安德烈·柴科夫斯基(Andrei Tchaikovsky),也从湮没中被拽出来,今夏会首演他的一部主要歌剧。他们三人帮助我们理解了波兰人和波兰民族,以及它在今天的意义。

波兰一直为音乐宣言所定义。解放的呼声是肖邦清楚发出的,虽然他多半待在巴黎。它误导许多后人产生了一种乡愁的错觉,以为人类堕落之前曾经有过天堂。 1919 年的巴黎和会,刚刚独立的波兰的首任首相(也是一位显赫的钢琴家)伊格纳齐·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出席了会议。乔治·克列孟梭问:“帕德雷夫斯基先生,您就是那位伟大的钢琴家吗?”“千真万确,总统先生。”“哎呀,一落千丈啊!”帕德雷夫斯基未必认为搞政治就是丢身份,但是他活着的时候看到梦想被国内冲突弄得变了味儿,直至被德国第二次入侵彻底击碎。他的音乐像肖邦一样,固守 19 世纪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传统。而到了下一代音乐家,席曼诺夫斯基那复杂的个性话语被斥为缺乏爱国热忱。在波兰,音乐应该符合政治预期。

然而那些预期被强权所操纵。纳粹占领期卢托斯拉夫斯基和帕努夫尼克曾在非法的地下咖啡馆演奏四手联弹(他们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是唯一一份躲过战争浩劫留存下来的乐谱),刚从华沙废墟中走出来重新开始作曲,却又发现苏联虎视眈眈。他俩都在严格的监控下生活。1954 年,卢托斯拉夫斯基完成了一部协奏曲,表面上看是献给巴托克,但暗中掺入了被禁止的不和谐音。帕努夫尼克写了一首肖邦颂,一首田园交响曲。

此后的波兰音乐主流分成了两支。帕努夫尼克充分使用了每一种现代手法,写了 9 首交响曲,其克制的结构表现了一种对波兰的持续忧虑——卡廷屠杀、琴斯托霍瓦的黑色圣母,等等。政治上被禁的卢托斯拉夫斯基在 60 年代解冻后吸收了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理论,创作了《威尼斯游戏》,他的《第二交响曲》借鉴了布列兹的印象派序列主义,同时通过他的弟媳、一个卡巴莱歌手加入了一些流行歌曲。帕努夫尼克于 1991 年去世,卢托斯拉夫斯基三年后也离世。从 80 年代起,卢托斯拉夫斯基的音乐在国际诠释者如艾萨- 佩卡·萨洛宁和安妮- 索菲·穆特的大力推介下赢得了许多听众。萨洛宁指挥洛杉矶爱乐高调为索尼唱片录制了卢托斯拉夫斯基的音乐,爱德华·加德纳则采取低调风格,指挥 BBC 交响乐团为 Chandos 录唱片。帕努夫尼克的交响曲在 CPO 唱片稳定出版,一支不那么张扬的柏林乐团一丝不苟地忠实呈现。现在正好可以将这两条脉络放在一起比较。他俩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波兰音乐。格拉日娜·巴切维茨(Gra yna Bacewicz,1909-1969)带有欺骗性的安静音乐正在获得关注,危险而虔诚的格莱茨基(Henryk Mikoaj Grecki,1933-2010)写出了最受欢迎的现代交响曲。波兰电影的复兴吸引了两位很有潜力的作曲家兹比格涅夫·普莱斯纳(Zbigniew Preisner)和沃伊切赫·基拉尔(Wojciech Kilar)。

然而当我们审视波兰音乐的主流,通常会忽略另一面的叙述:犹太人的沉默。沉默今夏会打破,大卫·庞特尼(David Pountney)将在布雷根茨首演安德烈·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威尼斯商人》。一个波兰柴科夫斯基?不,这不是他的真名。他出生于 1935 年,原名罗伯特·安德烈·克劳特哈默(Robert Andrzej Krauthammer),他的祖母用俄国作曲家老柴的名字把他偷带出华沙犹太隔离区,在碗橱里藏了两年。他的母亲死于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在一次钢琴大赛上,小柴吸引了鲁宾斯坦的目光,开始了钢琴家的国际事业,时常在演奏肖邦和舒曼时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钢琴家科瓦塞维奇称他是“我这一代人中最棒的音乐家”。小柴 1960 年搬到伦敦,开始热衷于莎剧,小心翼翼地隐瞒同志身份。他几次自杀,1982 年因肠癌去世,年仅 46 岁。莎士比亚最后的杰作《威尼斯商人》一直在等待大作曲家的改编,小柴死时只有几个小节尚未完成。这部歌剧从未上演。庞特尼的制作将从多个维度展示小柴的歌剧才华,一个犹太作曲家在最为反犹的经典戏剧中的声音。

年底前我们应该有结论,波兰音乐的本质,或者说 21 世纪的波兰是什么。它是由两条主流,即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构成的吗?如果是,大家尽可以忽略之。如果不是,我们必须得重绘地图,想象一个完全不同的波兰,比起为之生为之死的倔强的民族国家,它更是失败的渴望。这就是为何今年会标志一个音乐大国的成熟。

诺曼·莱布雷希特: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专栏作家 。十余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被翻译成 13 种语言,其中包括全球热销的《大师神话》和《谁杀了古典音乐》。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