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如今,克莱莫纳又重返世界制琴业的巅峰,领军复兴大业的是两位大师:比索洛蒂和莫拉西。

2010-09-12 17:13 新民晚报 陈友义

麦加

麦加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克莱莫纳(Cremona)是仅8万人口的历史小城,城内有建于1267年高达111米的托拉佐教堂钟楼,比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还高 出24米,傲居意大利之首。不过这座钟楼的王者风范也只限于数公里方圆之内,相比这座小城的提琴制作业,钟楼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因为克莱莫纳是全世界提 琴制作家们的麦加。

从16世纪中叶起,阿玛蒂家族、斯特拉迪瓦利家族和瓜涅利家族造就 了克莱莫纳近300年的辉煌。三大家族流传的提琴,如今都已成绝世珍品。提琴制作大师不可逾越的技艺,使得留世作品充满着神秘。1737年,93岁高龄的 斯特拉迪瓦利在完成最后一把小提琴“天鹅”后溘然去世。1743年,耶稣·瓜涅利的小提琴“大炮”帮助帕格尼尼征服了全欧洲,一年后瓜涅利也驾鹤西去。 1747年斯特拉迪瓦利的高徒贝尔贡齐悄然离世后,提琴的圣城就逐渐凋零了。她的光芒射向拿波利、都灵和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国家。到19世纪初,克莱莫纳的 制琴业几乎已经绝迹。

如今,克莱莫纳又重返世界制琴业的巅峰,领军复兴大业的是两位大师:比索洛蒂和莫拉西。

   比索洛蒂9岁起学习小提琴,他起先从事木雕和镶嵌艺术,后来进入克莱莫纳提琴制作学校。从1962年起跟随意大利著名制琴家和修复家萨空尼着手整理斯特 拉迪瓦利的博物馆。分类、整理和修复那个神话般的文物过程,向他逐步揭示了斯特拉迪瓦利的真正秘诀。这些秘诀看来并不神秘但是很难达到。博物馆里的经历完 善了比索洛蒂的制琴艺术,使他的风格大变,并带他越来越接近克莱莫纳制琴艺术的顶峰。克莱莫纳的传统制琴方法采用内模制琴,它有别于法国的外模制琴。木模 是在提琴的里面,提琴的侧板围绕着木模而成。第二步才把木模取出合上琴箱。用这种方法做琴,提琴在木模周围严格地沿着一条风格曲线发展,这条曲线限制了侧 板的走向但让制琴家按照个性完成。用同一木模所做的琴是相似的,但声音却是独一无二的。

   比索洛蒂从不参加任何提琴制作比赛,坚守单纯的制琴业。他的制琴工艺,处处严格按照克莱莫纳的传统,琴板弧度对称均匀,棱角线条完美无瑕。他很少使用砂 纸,而是用极薄的钢片刮净,角木和衬条的做法和选材和斯特拉迪瓦利一样。比索洛蒂曾经说过:“做一把好琴不容易。我一般要二百来个工时做一把琴,我从来不 同时做两把琴,因为我只能专注于一把琴。”在过去35年里他总共完成约200把提琴。现在年逾80但仍未封刀。他的三个儿子也从事提琴制作但没有自立门户 而是团结在父亲周围,就像克莱莫纳古老的提琴作坊一样。

莫拉西的提琴工作室位于克莱莫 纳市中心附近,离斯特拉迪瓦利的塑像不过数步之远。1955年莫拉西从克莱莫纳提琴制作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达25年,培养了不少年轻制琴师。他出生在山 区的木工家庭,手艺极好。英国著名弦乐器杂志“斯特拉德”(Strad)曾这样描述莫拉西工作时的情景,“他能双手同时使用工具,刀法又准又快,动作是如 此谐和娴熟,制琴时木屑纷飞如雨,使人联想起米开朗琪罗在创作雕像。” 他制作的琴使用内模和外模都有,采用酒精漆,琴的音色甜美而音量大,风格接近瓜涅 利。

如今两位大师年事已高,他们的作品正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关注。北京有一位企业家就 收藏了莫拉西在2003年制作的一套四重奏乐器。一位台湾收藏家在过去数十年中向比索洛蒂购买了25把提琴。在大师们的培养和指导下,一批年轻的克莱莫纳 制琴师脱颖而出,正在不断地取得国际性的声誉。比索洛蒂说过:“我相信,自称掌握了制琴秘密和法则的人,是永远做不出完美的乐器的。就像伟大的斯特拉迪瓦 利,他一生都在完美自己的技艺,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大师们正在谱写着克莱莫纳东山再起的更辉煌一页。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