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中国音乐传承几千年,到我们这一代如何传下去?这不仅是音乐家的责任,也是媒体的责任。西方的“古典音乐”至今仍是堂堂正正的古典音乐。

2012-06-07 09:36 东方早报 章红艳

章红艳

近期央视音乐频道连续推出二胡、琵琶“十大青年演奏家”,引发不少议论。许多同行、朋友、音乐爱好者问及我的意见,甚至问我为何不在 “十大”之列?

我必须说,央视音乐频道致力于音乐传播,贡献很大,包括这次“《光荣绽放》十大演奏家、歌唱家系列音乐会”活动,其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具体做法,我却不能认同。所以当他们与我交换意见,并邀我参加“《光荣绽放》音乐会”的时候,我拒绝了。

为什么?

一是我认为这次评选过于随意、过于草率。冠以“十大青年演奏家”称号,并在中央媒体公布,是一件极郑重的事情,不能没有定位。是奖项,还是荣誉称号?是国家的、央视的,还是频道的?而且评选程序是什么?有没有专业的评选机构?有没有公开而严格的程序?很多人在问,这究竟算是什么性质的评选?那20 位候选人,以及最终的“十大”是怎么产生的?

二是缺少一致的评选标准。仅从二胡、琵琶的评选结果看:“二胡十大”的基本年龄在40岁以上,有的超过50岁(超过50岁也算青年?);而“琵琶十大”基本年龄在40岁以下,可见“青年”二字没有标准。在成就方面,“二胡十大”确实多为名家,“琵琶十大”则落差太大。别说是“演奏家”,有的入选者,其真实水准还不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这样的“琵琶十大”有什么“光荣”可言呢?

三是不应以“网选”方式评选艺术家。 前些年评选超女超男,近些年评选什么达人,虽然争议不断,好在是大众娱乐。而“网选”音乐家,或以“网选”方式评选象征国家意义的艺术家,不能不说是严重错位!正如我们不能想象梅纽因、帕尔曼、马友友是网络票选出来的,而且我们的音乐家也不应被放到投票机上操弄。这次评选,不加区别地把主流意义上的音乐演奏家与从事流行、时尚音乐的演奏者混为一“弹”,显然不妥,也失去了主流媒体应有的文化导向。

四是此次网络投票太多负面状况,应引起反思。网选“十大”,候选人自己投自己票者有之,公然在亲友、听众、粉丝中拼命拉票者有之,选票在短时间里上浮数万票者也有之,此外网络上公然出现多个“刷票”广告,已被网民质疑“幕后操作”、“假排行”。这种既不“高雅”又不“严肃”的事情,过去在高雅音乐、严肃音乐领域从未发生过。这虽不是主办者的预期,却不能不说是该活动的结果!面对这样的乱象,难怪除我之外,还有多位杰出琵琶演奏家在已知入选的情况下,退出活动,谢绝参加演出。

许多年间,我常常有感于媒体之于文化的关系。从前,我对媒体抱着很大的希望,相信媒体是文化的推手。但这些年,随着媒体的日益市场化,我越来越觉得对于文化艺术而言,媒体既是“福”,又是“祸”。媒体传播文化,照理是好事,但又因为媒体考虑的重点并非文化,而是收视率、广告,总之是赚钱,所以这种传播,往往使文化变味儿,这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

中国音乐传承几千年,到我们这一代如何传下去?这不仅是音乐家的责任,也是媒体的责任。西方的“古典音乐”至今仍是堂堂正正的古典音乐。我们的古典音乐就不行了吗?必须变成流行音乐、视觉音乐、时尚音乐才叫创新吗?写到这里,坦率地说,我对各种旨在媚众的、花样百出的所谓“创新”,内心充满了反感!(作者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琵琶演奏家)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