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有很多在伊犁生活了一辈子的汉族同志,经常听到哈萨克族人吟唱歌曲,只觉得旋律优美,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却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现在好了,伊犁州党校退休教师萨伟最近办起了一个解读哈萨克族歌曲的音乐网站(www.ule-hasake.cn),解决了很多人听不懂哈萨克语歌曲的问题

2008-10-06 23:05 天山网 紫燕

天山网讯(记者紫燕摄影报道)有很多在伊犁生活了一辈子的汉族同志,经常听到哈萨克族人吟唱歌曲,只觉得旋律优美,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却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现在好了,伊犁州党校退休教师萨伟最近办起了一个解读哈萨克族歌曲的音乐网站(www.ule-hasake.cn),解决了很多人听不懂哈萨克语歌曲的问题。目前,他已译配、上传了60多首哈萨克语歌曲。

9月1日,萨伟自建的解读哈萨克族歌曲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开通仅两天,点击量就达7000次,迅速被广大哈萨克族同胞所知,也吸引了众多民族音乐爱好者,网友的好评如雪片般飞来。他的一位北京同学说:“这个网站很有特色,不同于一般的网站,音乐和解说都是如此美妙,相互辉映……”萨伟留学国外的女儿打电话来自豪地说:“我的同学说,以前从没听过这样好听的音乐,没见过这么美妙的民族舞蹈。”

谈起自办解读哈萨克族歌曲音乐网站的初衷,萨伟感慨地说:“就是想通过自己编译的这些歌曲,让世人来认识伊犁,了解哈萨克民族风情。”

打开萨伟的网站,点击鼠标,除了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哈萨克语歌曲,看到演员边舞边唱的视频外,还能听到萨伟的解说和他的清唱,虽然声音苍老但不失韵味,能让人充分理解歌曲里表达的思想感情。

萨伟的父亲酷爱音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的姐姐曾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与施光南同窗。他自幼受其影响,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5年,萨伟来到伊犁学习哈萨克族语言文学。当他第一次听到哈萨克语歌曲时,就觉得哈萨克民族音乐是发自灵魂的音乐,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哈萨克族的语言仿佛能跟音乐融合一般。从此,萨伟就迷恋上了哈萨克族歌曲。几十年来,萨伟一直忙于工作、事业,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2007年退休后,他马上投入到自己所期盼的事中。

萨伟对编译歌曲的事非常认真。他说:“汉语的古诗词有平仄之分,哈萨克语诗歌的和谐性也很强,也存在着构词音律上的内在联系,不注意这些规律,即使译文写得再好,始终也是两张皮,贴不到一起去,不但会改变歌曲的节奏和结构,还会破坏原歌的韵味。”所以,他在准备编译某一首歌曲之前,在唱熟的同时,还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每个词由几个音节组成等。在对哈萨克语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萨伟为了适应汉语表达方式的需要,不断灵活地变换构词手法。

译配工作很辛苦,但对萨伟而言却是快乐的。他工作时完全把自己和歌曲融为一体,当音乐达到高潮时,他的神经也兴奋到了极点。每当他找到合适的词句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萨伟出色的专业水平,使他的译作常让哈萨克族同志竖起大拇指。萨伟说:“王洛宾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根本原因就是他能将少数民族歌曲与汉语规律和审美习惯结合起来,使原作焕发出新的风采。”

为了方便萨伟的工作,儿女们给他添置了电脑。在妻子的帮助下,萨伟学会了上网。网络可真好,萨伟一下子就成了网迷。

随着电脑知识的积累,萨伟发现,他也可以建个网站,这样他就可以向社会宣传哈萨克族音乐,还可以更广泛地结交朋友。经过没日没夜的学习实践,萨伟解读哈萨克族歌曲的音乐网站在互联网上闪亮登场。网站开通以后,萨伟不断接到哈萨克族同志打来的电话,赞扬之余表示感谢。但也有人指出,这个网站美中不足的是播放速度慢,有时不顺畅。萨伟为此感到内疚,他说:“为了减少开支,租用了别人的网站服务器,受网宽限制,所以有不尽人意之处。”

采访最后,萨伟说:“近两三年来我编译了60多首哈萨克族歌曲。现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欣赏、传唱哈萨克族歌曲,领略哈萨克族风情。”萨伟对自己退休的生活很满意,他说:“晚年能干一点自己一生钟爱的事,觉得很幸福、很快乐。”

记者感言:

近两年国内掀起了唱原生态歌曲、少数民族歌曲的热潮,一些国外音乐工作者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音乐宝库在中国,中国最丰富的音乐宝库在新疆。

正当新疆的音乐受到万众瞩目之际,萨伟用他的专业特长,用他的执著和努力,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

若没有王洛宾记录、整理、介绍,就没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新疆歌曲走向世界。我们同样相信,经过萨伟的努力,一定会有更多的哈萨克族歌曲在国内外传唱开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