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巴黎歌剧院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2009-07-28 15:50 中国新闻网 陈文斌

文/陈文斌

    人文地图

    巴黎歌剧院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品读要点

    巴黎歌剧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歌剧院广场,正式名称为巴黎艺术学园。自建成后它的名称经历过许多变化:1791年以后叫做“歌剧剧院”,1794年改名为“艺术剧院”,1804年又变成“帝国音乐学会”,而在1814 年以后变为“皇家音乐学会”。在非常时期,它还充任过押禁囚犯的拘留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治风云对它的影响。其实,在1790年以后的10年间,巴黎歌剧院已收归巴黎市政府管辖,但10年后,随着拿破仑登上法国皇位,巴黎歌剧院又为他的私人辖有。从1802年起,拿破仑就掌握着歌剧院所代表的文艺界的决定权,只有他才能够决定是否投资于一部新歌剧的制作和具体剧目的上演。他的内政部长也拥有强大的否决权。在1807年,拿破仑试图恢复歌剧院在过去的年代中曾经充当过的角色——成为绝对听命于他的国家附属品。他于1811年强迫其他较小的剧院向巴黎歌剧院缴付资金款项,歌剧院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扩张。

    巴黎歌剧院的原址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兴建的,但在1763年遭遇大火,歌剧院被焚毁了。剧院就迁往杜伊勒利宫内。直到6年后,才迁回原址。1781年6月,新建的剧院又遭回禄之灾。此后近100年,巴黎歌剧院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灾祸频仍。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想在巴黎盖一座举世无双的大歌剧院。他想创造一种能够代表自己时代风格的建筑,借此粉饰太平。为此,在1860年,拿破仑三世为歌剧院的建筑设计举行了一场竞赛,有170多件作品参选,就连皇后也亲自设计了一个。最后脱颖而出的中标者,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铁匠之子——夏尔•加尼埃。加尼埃在研究了几百年来欧洲各地的剧院建筑、考察了各种视听效果之后,创出一种“拿破仑三世 ”的风格并深得拿破仑三世的赞赏。实际上,这一设计在风格上是法国折中主义最典型的代表。所谓折中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倡行折中主义的建筑师往往任意模仿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建筑风格,并进行自由组合,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追求纯粹的形式美。这种风格的兴起是和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19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上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以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在许多国家和城市就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杂糅并存的局面。

    折中主义建筑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中主义艺术的中心。而到后来,又转移到美国开花结果了。总的来说,折中主义的建筑思潮是倾向于保守的,因为它们大多没有跳出以前的固有模式,没有跟上迅疾发展的新浪潮,缺乏对新建筑材料的认识和新建筑技术的使用,没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烦琐的雕饰,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它的用材极为讲究,装饰繁复富丽,铺设的大理石,连花纹纹理的搭配都十分考究。据说加尼埃曾为此周游欧洲大陆,遍觅石材。所以,整座剧院里里外外都是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剧院于1861年开工,但当工人挖掘地基时,发现在地下有大量的地下水。为此,进行了8个月的抽水工作,将水位降到地下近4层的深度,地下第5层作为水道,工程才得以继续。直至今日,巴黎歌剧院的地下仍有一个人工湖。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巴黎歌剧院终于完工,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

    巴黎歌剧院的外观分为3个层次,皇冠形穹顶、三角形山墙和正立面的柱廊。主建筑的4个顶角是4个完全相同的塑像,它们环绕着一个半圆形的穹顶,而穹顶最上方还端立着一个皇冠一样的小顶,好像给歌剧院戴上了金光闪烁的帽子。穹顶下方,歌剧院的正面是一排宏伟的柱廊,构图基本上模仿了卢浮宫的东廊,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卷曲草叶花纹装饰的混合物。从前方大街上不同距离处望去,都能看到歌剧院相当完整的轮廓。

    由正面或西侧门可进入到歌剧院内部。建筑物的中央就是观众厅。观众厅是一个巨大的法国马蹄形多层包厢式,据说这样的设计可使室内的视线效果和演出效果达到最佳,保证观众享有良好的音质。观众厅包括有池座、散座和4层包厢,共计2150个座位,歌剧院1万多平方米的阔大面积保证了观众席的宽敞和舒适。池座宽20米,深28.5米。楼座三面是4层的包厢,可由中央楼梯或两侧的红木梯通向各层座位,在楼梯厅的后面有一个圆形大厅和一个休息厅,观众在演出间隙,可以在此休息、聊天,舒适而惬意。

    巴黎歌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它宽32米、深27米,台口部分宽为16米、高13.75米,前、后台都很宽敞,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在台上演出。舞台的台面略微向观众厅倾斜,并比观众厅高出0.95米。为了便于布景,歌剧院的舞台上方有33米高的净空,设有升降台等机械设备,可以吊装各种布景。它是第一个把这高起的部分表现在外形上的剧院,这大大拓展了舞台的表现力。歌剧院后台的设计也非常讲究,能够满足演员的各种演出需要。它设置了一条坡道,可以让送布景的车辆一直推进剧院内来,十分方便。许多演员都有专门的化妆室、浴室和厕所等。巴黎歌剧院舞台的设施十分现代,显示出建筑设计的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对以后的剧院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不愧是世界第一流的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的室内装饰富丽堂皇、细腻柔媚。门厅的大楼梯用大理石建造,充满了巴洛克建筑的趣味。剧院内的雕塑、绘画、挂灯、烛灯等都华美精巧,充满着浓郁的洛可可风格。它的室内天花板、墙面、楼梯和每一处角落,如同一个个珠光宝气的首饰盒。还有1964年夏加尔画的天顶,精美绝伦,让人目眩神迷。

    巴黎歌剧院的正门前还伫立着一座名为《舞蹈》的大理石雕像,它高达3.3米,是法国雕塑家卡尔波于1865—1869年间塑造的,为剧院增添了浪漫典雅的气质。雕像是为了庆祝巴黎歌剧院的建成而做的。当初,为了塑造出最符合歌剧院的设计,卡尔波收集了许多资料,还不辞辛苦地去歌剧院里写生,以便最鲜活地记录下芭蕾舞演员们表现出的各种曼妙姿态。最后,卡尔波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古典主义作品中得到启发,终于创造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雕像。他摆脱了雕塑的象征含义道德概念,直接把具体的生活情景艺术地表现出来。整个雕像刻画的是一群迸发着青春活力和生命激情的青年男女舞者翩翩起舞的姿态,它那旋转性的律动与青春狂欢的运动组合,被巴黎人誉为“天使的舞蹈”。

    巴黎歌剧院是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剧的剧院,设计师虽然反对当时建筑界中流行的模仿古建筑的风气,但歌剧院也深深烙刻着过去的痕迹。它的正面显然模仿卢浮宫东面,室内大楼梯则模仿波尔多剧院,但它们都比原型华丽复杂得多。它的内外大量堆砌着巴洛克式的装饰,使用了法国出产的各种颜色的大理石,有白、蓝、红、绿、玫瑰色等,营造出极为灿烂堂皇的色彩。歌剧院的平面设计巧妙精致,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建筑物以平面出现很难吸引人,但这个设计却不同凡响,耐人寻味:它表明建筑师在安排每种功能、每个空间、每个细部的精心和匠心。在风格上,巴黎歌剧院是奢华的历史主义的一大成功。它本身所体现出的“建筑艺术多元理论”对欧洲其他国家颇有影响。现在,巴黎歌剧院经过再次的修饰,焕然一新。每天它的大厅都向游客开放,去领略一番,绝对会获得不凡的感受。

    品读札记

    巴黎歌剧院是19世纪法国折中主义建筑的丰碑。整个建筑以意大利的巴洛克风格为主,杂糅着古典主义手法,并拼贴着一些洛可可装饰。建成后立刻成为新艺术风格的标志,对法国及现代欧洲的折中主义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自《品读世界建筑史》)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