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但昭义:那是1962年的一个春夜。我胆子比较小,在周先生家门口站了半个小时都不敢敲门。

相关 About

但昭义 Dan Zhaoyi 钢琴教育家

时间:2019-01-21 22:27 解放周末 吴越

在钢琴教育界,“但昭义”是个响亮的名字。他培养的李云迪、陈萨、张昊辰、左章等,纷纷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崭露头角,并一路成长为国际瞩目的青年钢琴演奏家。

但昭义甚至是中国钢琴教育的一个符号。迄今为止,他的学生中,有29人次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其中有8次获第一名,进入前3名的有24人,这些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

可在但昭义看来,比起过去的“辉煌成绩”,他更希望人们能够关注钢琴教育、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学钢琴是为了滋养,不是为了做‘工匠’。”但昭义说。

我的个性是不愿忽悠人,“半瓶水响叮当”是我不能接受的

但昭义说起话来慢悠悠的,温柔而谦和,并不像那些习惯在闪光灯下高谈阔论的“名师”那样引人注目。他是习惯做“蜡烛”的人。

从小学习钢琴的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并非天赋过人的演奏家。初中时在学校晚会表演钢琴,同学们的热烈鼓掌非但没有激起他的表演欲,反而把他吓得躲到了钢琴下面。

做老师,是但昭义给自己找到的最佳位置。他喜欢思考,善于吸收不同人的长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怀着这样的态度,但昭义兢兢业业,带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在钢琴道路上不断探索、不停攀登。

解放周末:您培养出一大批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优秀学生,但您却不太愿意被称作“金牌教练”,为什么?

但昭义:我评价自己在钢琴学术领域是“Poor”的,也就是“贫穷”的。我本身并不是很有天赋的那一类人,“先天不足”;再加上学习阶段正好遇到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方面都有限制,“后天失调”。最开始教学的时候,还会觉得摸不着头脑。所以说,我从来没有把培养获奖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

解放周末:从上世纪90年代起,您培养的学生一个个地成名成家了,外界的欢呼和期望会给您带来压力吗?

但昭义: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是不愿意处在大家都对你寄予厚望的环境下的。拿到一些好的成绩,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和高度。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基础工作,这是我擅长的。

就像我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任教,1995年到了深圳艺术学校。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我想,那我就去“开发沙漠”吧。

解放周末:您似乎很享受做老师?

但昭义:可以这么说。我的个性是不愿忽悠人,“半瓶水响叮当”是我不能接受的。如果遇到不懂的,那我必须要去弄懂,不然就完全没有底气去教学生。也是因为这种性格,养成了我喜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翻阅很多书籍资料,不断学习。

上世纪80年代,四川逐渐有了一些钢琴比赛,会有一些专家来讲课。任何专家来,我都会去听课,坐在第一排做记录。我个人的做法是,梳理一下今天专家讲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是对我有启发的。但凡有一点觉得是新的,就马上把它记住,然后实践。所以,从每个专家那里,我都能有一点收获。

我的生物钟比较固定,早上四五点就会醒。早上也比较容易产生灵感,常常会写点东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还不多的时候,我一有时间就会琢磨一些问题。比如业界争论不休的怎样看待音乐与技巧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循序渐进与跨程度跃进的关系等。我从自己的疑问出发,查了很多资料,经过思考和总结写了一篇《钢琴教学中的若干关系问题》,作为给自己的解答。有了这么一个过程,花了这些时间以后,我后来再教学生的时候就通畅许多,说得更明白。

解放周末:很多人都很好奇,您培养学生究竟有何“秘籍”?

但昭义:其实,钢琴教学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系统工程,远不是一两个绝招就能教好学生的。当然,教学上我们还是能够总结出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路径和经验来指导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比方说,我在启迪学生理解肖邦音乐的时候,就曾经从傅聪先生那里学习借鉴了“中国诗词解读法”。因为中国诗词的意境和肖邦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是相通的。我给学生解释肖邦的《幻想波兰舞曲》作品61号时,就会用“沧山如海、残阳如血”来启迪学生去想象和体会。

总体来说,我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总结为“三个注重”:注重基础、注重声音和注重音乐表现。不要轻视这平淡无奇的三条,这是我走过很长的教学路程才总结出来的。

我在自己的笔记中写过:“我今后要做这样的老师”

周广仁,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也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去年年末,90岁的周广仁给78岁的但昭义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今年90岁了,由于身体原因,刚刚停止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但是小但还年轻,应该还可以继续教学很多年……”

1961年春到1964年夏,但昭义北上北京,在中央乐团边学打击乐边进修钢琴。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拜入周广仁门下,成为她的学生。多年来,但昭义曾多次表达对周广仁的感激之情,感谢恩师当年在他心里播下的那颗“种子”。

一封信无法道尽两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当年恩师的谆谆教诲,但昭义始终铭记在心。

解放周末:您第一次见到周广仁老师是怎样的情景?

但昭义:那是1962年的一个春夜。我胆子比较小,在周先生家门口站了半个小时都不敢敲门。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