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从王玫在青岛亲手制作出的中国第一把小提琴上所演奏出的昂扬旋律,将永远载入中国的文化史册。

2010-11-14 21:19 齐鲁晚报 曲海波

王玫

口曲海波

2005年9月17日至29日,首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举行。从此,3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承办权永久落户青岛,该项比赛填补了青岛市没有国际文艺赛事的空白,确立了青岛市在小提琴艺术方面的突出地位。

回眸历史,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侵入和西方传教士的出现,西洋音乐也借助教会的宣传在青岛传播并发展,小提琴、钢琴、风琴等西洋乐器也流入青岛。 1935年9月10日出版的《青岛民报》,在一整版的版面上,分别发表了题为《介绍中国提琴制造成功者》、《音乐家王玫》、《一位忠诚的艺术者给我的印象 和思想》、《我制造提琴的经过》等四篇文章。这些文章介绍的正是一位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在青岛轰动中国乐坛的小提琴演奏家、中国第一把小提琴的制作者, 他的名字叫王玫。

洋人的歧视激发了王玫亲手制作小提琴的决心

王玫,原名王文栋,1907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一个平民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法资银行万国储蓄会。从在中学念书时起,王玫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并且特别喜欢 小提琴,长时间坚持用自己精心修复的一把别人丢弃、已损坏的小提琴日夜苦练。1926年这一年北伐战事激烈,万国储蓄会从济南迁到了青岛,随之迁居来青的 王玫也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一段音乐传奇。

1930年定居青岛4年后,王玫辞去银行工作,成为青岛市立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从此,他的职业和爱好结合起来,开始在青岛乐坛上如鱼得水地施展才能。王 玫发起组织了一个由音乐爱好者参加的群众团体———“青岛音乐会”,并担任会长。“青岛音乐会”成立后,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此时的王玫已是青岛小有名气 的演奏家,并因此结识了当时另一位小提琴手、日后成为中国小提琴事业领军人物的谭抒真。

根据当时史料记载,那时青岛已有不少业余管弦乐团,其中有一个主要由外国侨民组成的乐团水平最高,而王玫与谭抒真也都成了该乐团里的小提琴手。这个乐团的 指挥是俄国人,王玫因为使用那把自己修复的小提琴,在乐团里受尽了外国人的歧视。尽管如此,王玫还是埋头苦练,锲而不舍,逐渐以高超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青 岛内外。一些爱国之士在当时青岛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既赞扬他的演奏技巧,又为他未能操上一把好的小提琴而感到遗憾,更有人建议他换一把好琴,拉出我们中华 民族的水平,打击洋人的傲慢气焰。切身的体会,朋友的鼓励,终于激发了王玫制作小提琴的决心。

潜心研读小提琴制作理论,解剖旧琴找毛病

1933年初秋,清凉的海风吹来时,王玫已经开始研读制作小提琴的理论。朋友赠送给他的两本有关小提琴制作理论的英文书籍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里面介绍了小 提琴的上页板、琴马、f孔等关键声学部位的制作理论,使他明确了制作小提琴的一些重要关节,如小提琴琴箱的体积大小与琴音有直接关系,琴箱的上页板制作又 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如果它的尺寸大小与厚薄稍有差错,琴音绝不会好听。另外,音柱、弦桥的位置、上页板与下页板的距离、琴弦和音板的高低等细小的地方, 都是重要的技术细节。

其间,王玫在对制作小提琴的工艺流程有所了解之后,又解剖了一把旧琴,按照制作小提琴工艺的要求,找出了那把旧琴的毛病,并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改正修复,使 那把旧小提琴恢复了生命青春,发出了悠扬悦耳之音。这次潜心研究和实践,为王玫制作我国第一把小提琴,在工艺设计和木工操作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9月,第—把“中国造”小提琴震惊世人

1935年4月,青岛春意盎然的时候,王玫的心间也充满盈盈希望,开始真正着手制作小提琴的准备工作。王玫为选择制琴木料,费尽了脑筋,他决定不用瑞士云杉、南斯拉夫枫木等价格昂贵的制作小提琴用经典木料,而决心用国产木料制作出中国第一把小提琴。

王玫连续几天不辞辛苦地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岛城一家刻字铺看中了一块理想的东北木料,高兴地掏钱买了回来。但是,这块木料只够做底板用,材料 还差一部分。怎么办?此刻,他灵机一动地掀起自己床上的被褥,就地取材锯下了一节铺板,至此,制琴所需的木料总算备齐了。

在《我制造提琴的经过》一文里王玫回忆,从1935年5月,他开始动手制作小提琴。平日里他除了到学校上音乐课和按时参加交响乐团的演出活动外,其余时间 全部投心于小提琴的制作上。在制琴这件事情上,王玫不愿大肆张扬,只有他的好友谭抒真知道,热情地支持着他、鼓励他。在王玫住的宿舍里,夜里常常是灯光通 明,他用刮刀一点一点地把一指厚的木板刮成凸面的上页板,按照小提琴制作工艺要求,一丝不苟,纹丝不差。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1935年9月,王玫终于成功制作出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当王玫怀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在这把完全以中国国产木料制成的小提琴琴弦上 拉响第一弓的时候,瞬间流淌出的音乐音质圆润、柔和、甜美,极具穿透力,音质优美超乎王玫的想象。王玫用第一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小提琴在乐团演奏时,因为 音色圆润明亮,穿透力强,一些外国侨民以为是意大利斯特拉底瓦利亲手所做,谭抒真当即出面作证是王玫亲手所制,让那些外国侨民惊得目瞪口呆。王玫制造出中 国第一把小提琴的消息传出后,让青岛人深感自豪,在中国音乐界引起轰动,同时,也让在青从事音乐演出的那些趾高气扬的外国人自惭形秽。

对于王玫来说,他一生中最丰富生动的时光是在青岛度过的。因为在青岛,王玫不仅完善了自己的演奏技术,而且完成了“中国造”的第一把小提琴,由此获得了“中国小提琴元勋”之称誉。

再造20多把小提琴全部送给穷朋友和学生

历史上,青岛也称“琴岛”,此名据说是出自一本名叫《琴岛诗话》的书,该书中这样形容青岛:“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之故”,故称 青岛为“琴岛”的美名也不胫而走。而第一把“中国造”小提琴在青岛的诞生,为“琴岛”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王玫在青岛生活的十多年当中,在他制造成 功中国第一把小提琴之后,又先后制作了二十多把小提琴,但是他从未出售过一把小提琴,全部赠送给旧中国那些有志于音乐表演而又无力购买小提琴的穷朋友和学 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因为王玫在学校曾经教学生唱过爱国进步歌曲,被迫离开青岛去天津,以教授音乐为生。

以1937年为分界点,王玫把青春留在青岛,沿琴弦步入另外一种人生。1949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并且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业乐器厂———新中国乐 器厂,专门研制生产小提琴。1956年王玫调到中国轻工科学研究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乐器研究所,在此期间,他还与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谭抒真合作, 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乐器研究所分所;先后担任过新中国乐器厂厂长、乐器研究所业务领导、高级工程师等职务。

1985年2月,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院”理事会把“艺术博士”学位授予北京乐器研究所离休高级工程师王玫,对他在上世纪30年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把小提 琴,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对小提琴制作研究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从王玫在青岛亲手制作出的中国第一把小提琴上所演奏出的昂扬旋律,将永远载入中国的文化史 册。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