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美国作曲家、乐队指挥和钢琴师,1918年8月25日生地马萨诸塞州劳伦斯。曾在哈佛大学求学,又在柯蒂斯音乐学院专修,后来师从弗里茨·赖纳和塞奇·考斯西维斯基学习指挥。1942年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成为纽约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57年至1970年任该团首

2008-08-07 23:33 新芭音乐网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生于1918年8月25日,卒于1990年10月14日伯恩斯坦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是一位集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电视音乐教育家及作家于一身的艺术家。师从弗里茨·莱纳与谢尔盖·库塞维茨基,1958年起担任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音乐总监及指挥。其在任期间,纽约爱乐乐团演奏水准显著提高,特别是别具一格的乐队音响,形成典型的美国式的演奏风格,被称为纽约爱乐乐团的“第二黄金时期”。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美国作曲家、乐队指挥和钢琴师,1918年8月25日生地马萨诸塞州劳伦斯。曾在哈佛大学求学,又在柯蒂斯音乐学院专修,后来师从弗里茨·赖纳和塞奇·考斯西维斯基学习指挥。1942年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成为纽约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57年至1970年任该团首席指挥。他创作过交响乐、芭蕾舞曲、弥撒和许多大型乐曲。莱奥纳德·伯恩斯坦为百老汇谱写音乐的大型著名歌舞音乐剧《锦城春色》和《西区故事》,都被移植,改编拍摄成电影,并先在1949年和196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片配乐金像奖。1954年他专为影片《码头风云》谱写的音乐,获得该年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金像奖提名。1968年,他在影片《到耶路拔苗助长冷的旅程》中现身银幕。1961年,美国出版了《莱奥纳德·伯恩斯坦》一片,作者是约翰·布里格斯。其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耶利米”》 《第二交响曲“焦虑的时代”》 《第三交响曲“卡迪什”》 《小夜曲小提琴独奏,弦乐与打击乐》 《弥撒曲》 芭蕾舞剧《摹本》 、《恶灵》歌剧《大溪地风云》、 《坎迪德》 、《安息之地》音乐剧《在城镇》、《西区故事》等等。伯恩斯坦的指挥,十分纯朴直率,旋律如歌,速度流动,幅度宽广,音响明晰,乐感敏锐,个性鲜明,哲理性强,情感豪放,并富有现代气息。擅长马勒 、拉威尔、西贝柳斯等人的作品。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 大事记

1935-39年在波士顿拉丁学校和哈佛大学受教育。
1941年进费城柯蒂斯学院师从赖纳(Reiner)学习指挥。他的引人注意的天才使一位朋友说:“伦尼是命中注定会成功的。”
1940-43年他在波士顿坦戈伍德暑期学校学习,成为库谢维茨基的助手并引起罗津斯基(Rodzinski)的注意,邀请他于1943-44年任纽约爱乐交响乐队的助理指挥;于1943年11月首演,代理布鲁诺·瓦尔特。
1945-48年任纽约市中央乐队指挥,上演一些大胆的曲目。
1951-55年在坦戈伍德的管弦系和指挥系任教;
1951-56年在布兰代斯大学任兼职音乐教授。歌剧指挥的生涯于1946年在坦戈伍德形如,指挥布里顿《彼得·格赖姆斯》(PeterGrimes)的美国首演。
1952年在布兰代斯指挥自己的作品《塔希提岛的困厄》(TroubleinTahiti),
1953年在米兰斯卡拉剧院指挥鲁比尼的《美狄亚》(Medea)(与卡拉斯Callas合作),并为卡拉斯而再次赴斯卡拉剧院指挥《梦游女》(Sonnambula)。
1964年首次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指挥演出,
1966年在维也纳首演。
1957-58年被聘任为纽约爱乐乐团联合首席指挥(与米特罗普罗斯合作),
1958-69年成为该乐队的唯一指挥,是第一位任此职的美国人。曾任许多世界第一流乐队的客席指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
1969年成为纽约爱乐乐队的“终身桂冠指挥”。
1990年10月14日,美国当今最杰出的音乐指挥大师莱奥纳德·伯恩斯坦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2岁。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 个人评价

他是一位集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其艺术造诣举世推崇。国际舆论认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难以填补的”。

伯恩斯坦于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他自幼聪明,喜好钢琴,凡是接触过的曲子,几乎都能很快弹奏出来,显示了超众的天赋。17岁那年,他跻身哈佛大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毕业后又分别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和伯克夏音乐中心专修钢琴和指挥。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有梅利特、比斯顿、希尔、范格罗娃、雷纳、汤普森、库塞维茨基等。伯恩斯坦从这些名家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功底。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以前难得有国际级的指挥。在伯恩斯坦之前,美国的大指挥都来自欧陆,比方像托斯卡尼尼、奥曼第与布鲁诺·瓦尔特、马勒等。伯恩斯坦这位天王级指挥可以说是弥补了美国人的遗憾;不但如此,他的终生成就更可名列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前五名指挥家。他在世时和另一位超级天王卡拉扬可说是王不见王,乐坛上也只有伯恩斯坦可以溶解卡拉扬那种不怒而威的帝王形象。他出书、上电视、制作儿童音乐节目,在在赢得了难以数计的赞赏与荣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是位优秀作曲家,他的“西城故事”、“憨第德”等等都是相当杰出的作品。#p#分页标题#e#

同不少大音乐家相似,伯恩斯坦的成名也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时刻。1943年11月13日,布鲁诺·瓦尔特生病,瓦尔特打电话给助理指挥伯恩斯坦,简单通知改由他指挥,没有排练,在彻夜紧张的第二天,伯恩斯坦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驾驭久负盛名的纽约交响乐团完成了舒曼、瓦格纳、施特劳斯等高难度作品的演出,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令听众为之一惊。他就是伯恩斯坦。第二天《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消息,盛赞了这位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小伙子。从此,伯恩斯坦的所有重要音乐活动都受到音乐界和舆论界的广泛重视。他的名字也逐渐与全球许多一流乐团联系在一起。

伯恩斯坦可以说是超级浪漫的动作派,鲜的是启蒙他指挥的老师莱纳偏偏最恨指挥家在台上“跳舞”。因为他酷爱现场录音,以致他在DG的录音,耳尖的乐迷可以细数伯佬跺脚的次数。小克莱巴的动作是浑然天成,他老兄偏偏是苦心雕琢,连面部表情都极为“入戏”,而且据说排练与上台没啥差别。

他在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华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的曲目有“唐吉诃德”、舒曼“曼富雷”序曲与华格纳的“名歌手”序曲)。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象”、音乐剧“夜生活”等等。在频频担任纽爱的客席后,他终于在1959年升任为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

1959年,伯恩斯坦荣幸地被聘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响乐团之一——纽约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成为该团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并由美国训练而成的指挥。伯恩斯坦率领乐团几度赴欧、亚、非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普遍赞誉。他指挥的曲目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尤以阐释匹兹堡、马勒、拉威尔、西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见长。行家评论“他的每次演出,都有如一首新作问世”,这表明伯恩斯坦的艺术富于创造美。伯恩斯坦的三大音乐剧《镇上》、《康狄德》、《西部故事》,更是堪称经典之作,在百老汇久演不衰。1969年,伯恩斯坦因为对世界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美国政府授予“桂冠指挥”称号。

他在纽爱的功绩到底“伟大”到什么程度呢?纽爱一向以难以驾驭闻名,有“狂马”的名号,偏偏伯老似乎很懂驯马术,纽爱这匹在舞台上狂舞的野马,到这位在指挥台上狂飙的伯恩斯坦手中,真的服贴下来,发酵出难能可贵十二年,号称纽爱的黄金岁月。十二年后伯佬辞职,纽爱的水准下滑,历任梅塔、布列兹都无法有所作为,直到现任的马索上任后才有所改观,足见伯佬厉害的程度。

他后来转至欧洲发展,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维也纳爱乐个个技艺高超,团员音乐素养普遍一流,对于指挥他们可是精挑细选,看不上眼的指挥他们可是会扯后腿。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乐团保持良好关系已属不易,更别说是要教给他们东西了。当伯恩斯坦第一次与这个天王乐团合作排练时,一曲奏毕,团员和他都心知肚明,“我们的关系将是长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极少数可以再给这个超级乐团东西的指挥,因此维也纳爱乐颁给伯恩斯坦“荣誉副同志”的殊荣。

当年自纽爱退休并转往欧洲发展时,他认为交响乐团正面临著危机:从莫札特到马勒是交响乐团不断进化提升的全盛时期,当时交响乐团泉源旺盛,但现在可是诣诣清水,源头不继,优秀作品奇缺。他相信给当代音乐的管弦乐曲目加砖添瓦,是自己这个作曲家可以有所作为的。同时他还深感当代音乐作品中,人们找不到生活中的音乐洪流。

伯恩斯坦的一些音乐喜剧和芭蕾音乐作品一上演就一炮而红。“西城故事”之所以别具意义,就在于它把百老汇音乐剧带进音乐厅圣殿,他的严肃作品相形之下未免黯然失色。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其中的宗教因素。尽管他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宗教立场,但是作品的情感本质却是偏向犹太教,且痕迹十分明显。他一共写作了三首交响曲“耶利米”、“焦虑的年代”与“凯迪希”,一首弥撒曲以及“齐切斯特诗篇”。他常说,作曲对他来说没有问题,乐思来时一如黄河决堤,但是弃之者至少十倍于保存者。

他的最主要事业还是指挥。曲目范围广大,上自巴洛克,下至梅湘,各家都有涉猎,不过严格说来他适合诠释浪漫派作品。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他的海顿交响曲却有著极高的评价。他的浪漫天性导致在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与布拉姆斯时碰到不少风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的“英雄”、舒曼第二号交响曲可说是他相当优异的演出。马勒大概是他最能认同的作曲家,因为马勒也指挥。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九首交响曲可说是乐坛的奇葩,整部录音具有强烈的精神力,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p#分页标题#e#


    伯恩斯坦后期音乐渐趋极端,结构越来越不平衡,尤其是在终乐章时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艾尔加“谜语变奏曲”第九变奏:三分多钟搞成六分多钟;布拉姆斯第四号第四乐章:八分多钟被他拉大到十一分钟;最夸张的当属柴可夫斯基第六号第四乐章,十分钟的慢版被他玩成十七分钟。他这种诠释法很明显的只顾及到自己的情感见解,完全置结构于不顾,受到许多指挥同行“谴责”,说他是“自我沈溺”,但是在乐坛上却是独具一格。至少人们无法否认他对于德奥曲目的深邃见解,人们无法说对错与否,只能说喜不喜欢罢了。

他的歌剧指挥也是一绝,在已经录音的歌剧中包括“费黛里奥”、“法斯塔夫”、“玫瑰骑士”、“卡门”等等,最具纪念意义的应属他唯一一次与巴伐利亚歌剧院合作的“崔斯坦与依索德”;当然他也录制了自己的作品,就像布列顿一样。他得天独厚,年轻时在SONY的录音到了DG几乎是全部重新来过一遍,而且悉数改采现场录音。他非常明白自己的魅力所在,一旦离开现场他就没有情感的倾诉对象,也许就根本无法指挥了。他的唱片录制数量与销售量应可名列唱片排行前五名,而且质量均优,相当难得。

伯恩斯坦可以说是美国音乐史上永远难忘的一个名字,他多才多艺,博学多闻,其天份与禀赋应受到最高的赞扬,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当他因肺部感染而住进医院时,不少美国报纸就刊载消息称,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将意味着“美国音乐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结束了”。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音乐大师会如此快的谢世。他是继卡拉扬之后,世界乐坛陨落的又一颗巨星。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 个人轶事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1918年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市,是第一代美国犹太人。其父塞缪尔做的是美容用品的生意,他寄希望于儿子能秉承父业。但伦尼(莱奥纳德的爱称)十岁时,发现了钢琴。当他用自己的零花钱来学琴时,父亲就不再给他钱了,但当他发现儿子靠为舞蹈伴奏而挣钱时,就又恢复了补给。在费城的柯蒂斯学院(20岁时从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伯恩斯坦是伟大的弗里茨·赖纳的最具天赋的学生。有个学生因愤愤不平而扬言要杀了他。

与传说的相反,这个成绩斐然的男孩的确曾几度陷于窘境。1942年,伯恩斯坦带着热情中肯的推荐信来到纽约,然而却无法找到工作。抒情诗人欧文·凯撒偶然听到他弹奏钢琴并觉得他很像自己以前的合作者乔治·格什温。伯恩斯坦对他说他一周需要十美元来维持生计。“什么!”凯撒惊叹道。“你,一个天才,在饿肚子?一个天才每周就值十美元?我要让你每周有五十美元!”他很快就为他找到一份改编乐曲的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伯恩斯坦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交响乐,成功地创作了他们一个芭蕾舞剧(“自由遐想”),写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百老汇音乐剧(“在小镇里”),并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次指挥当今已成为传奇的纽约爱乐乐团。这个干劲十足、患有严重宿醉毛病的25岁月小伙子因临时代替生病的指挥大师随即就一炮打响,在《纽约时报》上成了与美国潜艇击沉七艘日本舰同样重要的头条新闻。

伯恩斯坦在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先后创作有音乐剧“坎狄特”,“美妙小镇”及“西部故事”,电影“海滨”的配乐和芭蕾舞剧“忧愁时代”。这些伟大的创造性的作品理所当然地使他掌管了一支乐队。1958年他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挥——是第一位出生在美国的执掌顶尖交响乐团的指挥。他把马勒和尼尔森的作品重新搬上舞台,同时编排了当代音乐曲目,尽管他这个对音调极其讲究的音乐家但对当代音乐并不喜欢。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 个人作品

    唱片选粹:

◎DG457910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447958-2伯恩斯坦:西城故事、康迪德(伦敦交响乐团等)
◎DG427440-2比才:卡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CBSMK44265柯普兰:阿帕拉契亚之春等(纽约爱乐乐团)
◎DG445554-2海顿:第八十八、九十二、九十四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SonySM2K47576马勒:第三交响曲(纽约爱乐乐团)
◎DG4236082马勒:第五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427697-2马勒:第六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SonySM3K47581马勒:第八交响曲(伦敦交响乐团)
◎DG419208-2马勒:第九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DG431267-2莫扎特:第四十、四十一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CBSMK35854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纽约爱乐乐团)
◎CBSMK44710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伦敦交响乐团)#p#分页标题#e#

歌剧《坎迪德》

歌剧《坎迪德》,取材自伏尔泰名著。1956年,莉莉安·海尔曼将其改写为剧本,邀请伯恩斯坦作曲。该剧描写了在古代西伐利亚发生的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故事。学者潘格罗斯博士的年轻学生坎迪德,在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刻,国家在战争中遭到了毁灭,他的未婚妻被害,自己也险些遭到被处死的厄运。失去亲人和老师的坎迪德只身去了巴黎,经历了众多的苦难,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无法苟同老师的乐观主义学说。他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最后却被仇恨和贪婪吞噬了性命。

《坎迪德》序曲以剧中第一幕歌曲的动机为起点,迅速展开,激烈的快板结合美国草根音乐的语汇,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正值盛年的伯恩斯坦的爆发力,之后的四分钟的音乐狂飙,节奏与节拍的变化之快更是令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全曲在各种音乐画面中来去自如地游走,切换手法老道而不失新颖,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缤纷世界。

1957年,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将绚烂刺激的《坎迪德》序曲首演于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虽然几天之后该剧就在百老汇黯然停演,但此后无数一流乐团对这首序曲的演绎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使它成为音乐会上非常受欢迎的曲目。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 个人成就

伯恩斯坦的广泛兴趣是他作为音乐家的突出特征。因此他的作品显然是博采众家的,兼有格什温、犹太仪式音乐、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维拉-洛博斯和科普兰的影响。(1941年他间为一位流行音乐出版商工作,改编乐曲和改写成爵士乐)。他的第一部交响曲《耶利米》(Jeremiah)(1941-44)获1944年度纽约音乐评论恳求奖,同年芭蕾舞剧《自由的想象》(FancyFree)在纽约上演。同年稍迟一些时候他的音乐喜剧《在小镇上》(OntheTown)开始上演,久盛不衰。其他音乐喜剧的《美妙的小镇》(WonderfulTown)(1953),《天真汉》(Candide)(1956)和极其成功的《西部故事》(WestSideStory)(1957)。

他的最出名的电影配乐是为电影《在水边》(OntheWaterfront)(1954)所作,他曾将此配乐改编成一首组曲。他还创作了两首交响曲,钢琴和乐队曲《焦虑的年代》(TheAgeofAnxiety)(1947-49)和女声朗诵、女高音、合唱和乐队曲《犹太祷文》(Kaddish)(1961-63)。此外他的《奇切斯特诗篇》(ChichesterPsalms)(1965)和《弥撒曲》(Mass)(1970-71)也很著名,后者被称为“供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表演的戏剧”,台本由他本人和斯蒂芬·施瓦茨创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电视音乐教育家和有说服力的作家。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