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到90年代末,舞剧《大梦敦煌》从陇原大地上横空出世,成为中国舞剧又一个“高点”。《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是盛开在国内乃至世界舞台上的我省敦煌题材剧目的“并蒂莲”。

2008-11-01 18:22 新华网 肖洁

新华网甘肃频道11月1日消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敦煌舞派诞生、发展、辉煌的30年。1979年舞剧《丝路花雨》问世,这部与改革开放同龄的舞剧代表了时代最强音。以致于当时香港的报纸这样评价《丝路花雨》:“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样的,看看《丝路花雨》就知道了。”《丝路花雨》成为一部无可替代的“经典”,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并从它开始催生了一个新舞派“敦煌舞派”的诞生。“反弹琵琶”这个舞蹈语汇成为一个超越舞蹈专业的经典名词。而在“敦煌舞派”的原生地甘肃,敦煌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自此如雨后春笋般“百花齐放”。可谓是“一出敦煌剧引出一批敦煌戏”。

到90年代末,舞剧《大梦敦煌》从陇原大地上横空出世,成为中国舞剧又一个“高点”。《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是盛开在国内乃至世界舞台上的我省敦煌题材剧目的“并蒂莲”。

30年间,甘肃舞台上陆续诞生了10多个敦煌题材的文艺作品,繁荣了甘肃的文艺界、文化界,它们带来的文化现象、文化价值成为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创造出了经济价值。这些敦煌作品走出了兰州,走出了甘肃,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兴盛时期: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

“经典”《丝路花雨》与改革开放同龄

作为一片盛产文艺精品的土地,西部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根植这片土地的众多的文艺界人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50年代中后期,兰州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在康布尔草原》、《向阳川》、《枫洛池》这些精品剧目奠定了甘肃戏剧大省的基础。其后,兰州戏剧发展势头一直很好,到了1979年迎接建国30周年时,兰州戏剧又一次崛起,话剧《西安事变》、京剧《南天柱》、舞剧《丝路花雨》三台戏剧一鸣惊人。

舞剧《丝路花雨》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与改革开放同龄,它是我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初,占有“地利”优势的原甘肃省歌舞团(现甘肃省歌舞剧院)冲破“文革”时期形成的思想禁锢,在学者、专家的帮助下,从累积了两千多身彩塑、4万多米壁画的莫高窟里保存着的历代舞姿图绘,选取、提炼出典型化的静态舞姿,探讨其动作流程,使其“复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丝路花雨》自成体系的舞蹈语汇,并由此引发了“敦煌舞派”的兴起,“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更是成为“敦煌舞”的经典标志。以盛唐社会为背景,以神笔张和英娘父女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再现唐朝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盛况的《丝路花雨》,于1979年5月23日正式演出,迅即在神州大地上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和民族舞剧的经典。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丝路花雨》诞生在甘肃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反映了西部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近30年《丝路花雨》足迹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演出1500多场,剧中人物神笔张、英娘等是千千万万创造历史、创造文明的劳动人民的代表,是敦煌文化的化身。这部舞剧堪称经典,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话剧《西安事变》、京剧《南天柱》、舞剧《丝路花雨》在这三台大戏之后,兰州戏曲创作一发不可收,产生了大量好的剧目。90年代初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兰州举办,又一次成为兰州文艺繁荣的助推器。在这一时期,京剧《夏王悲歌》、舞蹈诗《西出阳关》、话剧《艰难实事》、舞剧《悠悠雪羽河》等一大批文艺作品问世,书写了兰州文艺的又一个里程碑。

#p#副标题#e#    低谷时期:90年代中后期

创作剧目有艺术价值但远离市场

继《丝路花雨》之后,我省从20世纪90年代初又陆续创排了乐舞《敦煌古乐》、《敦煌乐舞》,这些敦煌舞蹈载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敦煌舞蹈本身,也显示出了市场意识。

但在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艺团体被推向市场后,兰州文艺一度陷入了低谷。虽然在这一时期,兰州的文艺团体依然创作出了很有艺术价值的剧目,但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创作老路,使这些剧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观众的口味,广大的观众开始渐渐远离剧场。例如,在这一时期,兰州话剧团连续创排了《极光》、《马背菩提》两部戏剧,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很高的成就,《马背菩提》还获得了中国戏剧艺术的最高奖项“文华奖”,但这样的剧目却没得到观众的认可。在兰州进行了两场演出后就成了“仓库”的积压品。当时甘肃文艺届的一位老前辈痛心地指出:“如果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这两部戏在全国获大奖没有问题,但他们不适应市场,不吸引观众。”在戏曲创作只注重艺术水准而忽略市场需求的时候,兰州的一些好作品却因为经费的问题,而成了别人桌上的一道鲜美的菜肴。如由甘肃省京剧团的演员和我省的作家主创的《骆驼祥子》就成了江苏省京剧院的果实。在戏剧创作中如何处理艺术水准与市场需求之间关系的问题,走市场化道路,实现“双赢”,成了摆在兰州文艺界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处于默默探索中的“敦煌舞派”同样期待着新的突破。

    复兴时期:2000年以来

《大梦敦煌》成为中国舞剧又一个“高点”

随着甘肃省文化厅确定文艺工作应在自己的本土文化上着手创作,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艺术创作新路子,1998年《大梦敦煌》开始了酝酿,而且一开始便注重市场化运作。

当初开始酝酿创作《大梦敦煌》的时候,兰州歌舞剧院正是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外界根本不相信兰州歌舞剧院能排舞剧。面对这一困难,兰州歌舞剧院采用“借船出海”的办法,不仅从全国请了一批专家和演员,而且将这台舞剧的音乐交由国家交响乐团录制,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则是分别在北京、镇江制作,尽一切可能充分体现舞剧的要求和创作者的意图。而陈维亚、张千一、赵大鸣等一批国内著名的编导、作曲、编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的名字,出现在了《大梦敦煌》剧组里。尽管这种做法当时遭到不少人的非议,但《大梦敦煌》的成功最终证明了“借船出海”的新思路是完全正确、是符合地方文艺团体发展需要的。在《大梦敦煌》编排完成后,兰州歌舞剧院更是以成功的市场化营销手段将《大梦敦煌》推向了全国。据了解,《大梦敦煌》至今除了少数场次是应节会邀请属包场外,其他绝大部分的演出完全由剧院自己操作票房。“这么做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提起《大梦敦煌》的市场化,苏孝林深有感触地说道。“《大梦敦煌》是部大制作的舞剧,其演职人员多达120多人,而且舞美设备沉重,能结结实实塞满四部加长康明斯货车。而兰州歌舞剧院又地处偏远的西部,巡回演出的成本很高。2000年7月,上海大剧院邀请《大梦敦煌》前往演出,并提出‘负责剧组吃住行并每场付5万元演出费’的一揽子方案,应该说还算优惠。但是,由于当时剧院灯光器材不全,需要在北京租借部分器材,然而这样以来实际就会带来巨大亏损,最后兰州歌舞剧院只好决定自己操作票房。剧院十几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跑断腿磨破嘴。后来不仅没有赔、还小有盈余,成为自上海大剧院落成以来,所有来此演出的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中第一个敢于自行售票并获得成功的演出团体。”此后,兰州歌舞剧院更是依靠完全市场化的操作模式,让《大梦敦煌》成为了“敦煌题材”中国舞剧的又一个高点,在获取市场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今,《大梦敦煌》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和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演出500场。

而舞剧《丝路花雨》在近30年的时间里也经历了四次复排,一次大手笔修排,更加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正如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所言,“与时俱进是《丝路花雨》永葆经典的基础。”

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之一,《丝路花雨》受邀晋京演出。此次上演的2008版《丝路花雨》在尊重原作、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借鉴和采用了一些现代化舞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舞剧的时代气息和艺术表现力,更具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是一部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大型舞剧。

  【小资料】

原甘肃省歌舞团成立于1960年,1993年因新排大型乐舞剧目《敦煌古乐》境外演出宣传的需要,更名为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如今,随着剧院业务的不断发展,甘肃敦煌艺术剧院这个名称越来越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为剧院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因素,因此今年7月又改名为甘肃省歌舞剧院。

【我的经历】

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

陆金龙,现任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新版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总监及剧本修改者之一。1978年陆金龙作为一名声乐演员被分配到当时的省歌舞团,在《丝路花雨》创排之初他还饰演过群众演员中的一角———“胖商人”。更重要的是他是舞剧《丝路花雨》历程的见证者,从1979年《丝路花雨》诞生至今陆金龙亲历了该剧走过的每一步。在谈到《丝路花雨》获得的诸多荣誉时,陆金龙显得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1979年10月,《丝路花雨》在北京全国文代会演出后声名鹊起。

出演“神笔张”的仲明华

至今想起那一刻都兴奋不已:演员们住的北京向阳饭店被媒体记者团团包围;关于演出的报道出现在各大报纸和电视上;各地、各单位邀请演出的人络绎不绝……

《丝路花雨》以敦煌舞的唯美、服饰的绚丽、音乐的雄壮以及彰显各国频繁交流之盛况,在改革之初这一特定时期,迎来了从艺术上到政治上的成功,声誉四起。香港的报纸这样评价《丝路花雨》:“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样的,看看《丝路花雨》就知道了。”从1979年底开始,《丝路花雨》走出了国门,先后访问过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苏联、西班牙、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并于1982年9月在世界三大剧院之一的米兰斯卡拉大剧院登台演出,赞誉达到了顶点。《丝路花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2005年中国基尼斯最佳项目奖”,被国外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p#副标题#e#    在《丝》剧成功的20多年后,进入新的时期,《丝》剧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陆金龙说,1995年他任甘肃省演出公司总经理时率先提出复排《丝》剧,同年台湾演出商看完演出后当即拍板,成就了该剧出访台湾。2004年,当时的甘肃敦煌艺术剧院与甘肃花雨酒业合作以《丝路花雨》舞剧艺术品牌的著作名称权折股100万元,成为我省“文企联姻”的典范。今年,以奥运演出为契机在省委、省政府等多方支持下,投资700万,邀请国内一流创作班底以及张稷、牟瑜、樊玲等老艺术家组成的原创班底对《丝》剧进行修排,再一次掀起《丝路花雨》热。该剧赴京献礼奥运前,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出席《丝路花雨》创新修排座谈会时指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丝路花雨》是我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思想的解放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创作环境,就不会有《丝路花雨》。《丝路花雨》诞生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甘肃,凝聚着几代甘肃文艺工作者的心血,不仅是甘肃文艺工作者的骄傲,同样也是甘肃人民的骄傲。

对于拥有“丝路花雨”这块金字招牌,陆金龙非常庆幸,他说:“院团要生存,就要有实力的品牌。这么多年来《丝路花雨》带给我们许多实惠,我们是受益者。他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丝路花雨》。”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苏孝林“《丝路花雨》诞生的意义,不仅是成为了中国民族舞剧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仅是诞生了敦煌舞派,更重要的是,由此开始的甘肃的舞台上,‘丝路’成为一种‘思路’,‘花雨’成为一种‘话语’。”当记者说明来意后,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兰州大剧院院长苏孝林用这样的话开场。“《丝路花雨》的成果现在我们可以分享,但当时我所在的兰州市歌舞团还仅仅是成立不到十年的小团,我们对这个成果只能‘仰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把《丝路花雨》当成一个参照和标尺,变成一种激励和方向。经过10年的苦练和磨砺,我们终于有了第一个兰州的原创舞剧《兰花花》,紧接着又创作演出了舞蹈诗《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是联合国内著名编导张继纲打造的中国第一台舞蹈诗,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大获成功。接着在国内巡回演出五年多,演出场次达到了170多场。《西出阳关》的成功让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西部文化资源与东部创作人才结合的‘强强联手’之路,也让我们对敦煌题材剧目的进一步探索有了自信的力量。”

说到《大梦敦煌》的诞生,苏孝林娓娓道来:“当1998年到来的时候,兰州市歌舞团‘成长’为兰州歌舞剧院,创作一台大型敦煌题材舞剧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有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当时兰州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具体指示,我们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下,按照‘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思路,毅然立下‘军令状’,成立了陈维亚、张千一、赵大鸣、高广健等“强强联手”的创作组。为创作这台舞剧,我们五上敦煌,六易其稿,历时年余,才完成四幕舞剧的构架,随后精雕细琢,不断完善,于是才有了2000年春天在北京舞台展示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

“西部一个区区市级艺术剧团,为什么竟能演绎出如此气势宏阔意境非凡的诗篇?兰州的艺术家们为什么没有在市场经济的潮汐中迷失,而始终将创作的探头对准这块举世闻名的大漠深处?”这是《大梦敦煌》成功之后这8年来国内舞蹈界、戏剧界提出的最多的设问。事实上,《大梦敦煌》呈现出的如诗如画如梦的舞台艺术意境,已足够我们咀嚼和享受,而那些从创作到演出,从国内到国外的个中艰辛,只有“大梦敦煌”人甘苦自知。如今,对于“中国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等美誉我们早已铭记在心,而对于宣传甘肃、宣传兰州的“可移动的敦煌”、“甘肃文化名片”的重任继续在他们肩头担当。“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兰州的舞台艺术以及全省的舞台艺术的发展,总是处在一个上升的状态。”苏孝林总结道。

    【备忘录】

10台敦煌大戏30年翩翩起舞

11979年5月,甘肃省歌舞团(后敦煌艺术剧院现甘肃省歌舞剧院)成功创作排演了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由剧院集体创作),该剧不仅成为中国民族舞剧的里程碑,而且开创了我省舞台艺术表演的全新领域。《丝路花雨》的另一成就是创立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

21993年,当时敦煌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敦煌学专家席臻贯先生从敦煌遗书中成功破译古乐谱,剧院舞蹈家许琪、张聚芳、张强将席臻贯先生解译的千年古谱《敦煌古乐》以敦煌乐舞壁画为素材编创为大型乐舞《敦煌古乐》,1994年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成功演出。

31994年,兰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由于也涉及“敦煌”,所以也可算作第四台“敦煌题材剧目”。《西出阳关》是中国第一台舞蹈诗,采用散点式的结构,用现代文明人的目光,用俯瞰的角度,去感受这古老土地上的一截岁月,一截风物,一截人生之旅。

41999年,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创作演出的反映真、善、美为主题的四幕儿童剧《九色鹿》,也是以敦煌文化为主题。该剧取材于敦煌莫高窟257窟西壁的壁画上的“九色鹿”传说,2000年参加了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光荣与梦想———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并获奖,是我省的第五台“敦煌题材”剧目。

52000年4月,兰州歌舞剧院在北京成功首演了四幕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成为“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和兰州市的“城市名片”,该剧不仅创造了“多演出、多产出”的奇迹,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

62001年,甘肃省陇剧团(现甘肃省陇剧院)创作演出的陇剧《敦煌魂》,是我省第六台“敦煌题材”剧目,也是第一台“敦煌题材”戏曲剧目。该剧根据日本作家井上靖小说改编排演,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悲壮而凄美的故事。

72002年,兰州市秦剧团(今并入兰州戏曲剧院)创作演出的敦煌壁画剧《茸宝记》,是从敦煌壁画本身发掘故事的秦腔剧目。

82004年8月10日,甘肃省歌剧院创作的大型乐舞《敦煌韵》正式首演,成为我省“敦煌题材”的第八台剧目。

92007年4月,由甘肃省京剧团历时四年精心创编的大型京剧《丝路花雨》全新亮相,京剧版《丝路花雨》由同名经典民族舞剧改编再创作。它将国粹京剧与敦煌舞蹈相结合,将西部民间音乐与京剧唱腔相结合。甘肃省的第九台“敦煌题材”剧目京剧版的《丝路花雨》,去年12月中旬首次在苏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走出去”。

102007年底,以敦煌壁画故事为题材的杂技剧《敦煌神女》由甘肃省杂技团呈献在了兰州舞台,这是一台集歌舞、音乐、杂技、武术于一体的大型杂技剧,该剧丰富了甘肃“戏剧大省”的戏剧品种,也是我省创作演出的第十台敦煌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肖洁)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