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8月23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出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送到了郝玉岐的手中。

2011-08-26 06:48 河南日报 刘 洋

郝玉岐获

郝玉岐获

本报讯 (记者刘 洋) 8月23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出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送到了郝玉岐的手中。拿着沉甸甸的奖牌,郝玉岐显得很激动:“这个奖分量很重。我能享受这个待遇,是河南民乐的发展成就了我。”

“吹”尽黄沙始到金

郝玉岐出生于安阳的一个民乐世家,唢呐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四代。在家庭的熏陶中,郝玉岐吹唢呐的天资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过去吹唢呐的根本上不了台面。“那种艰辛是别人体会不到的,真可谓"天苍苍、路茫茫,唢呐声声吹断肠"。”

1957年,年仅15岁的郝玉岐参加了河南省举行的“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曲《全家福》掀开了他辉煌人生的第一页。此后,他的唢呐吹遍了河南, 吹到了北京,甚至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美国总统的好评。“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对我说:"你就是吹中国古老乐器的?一口气可以吹5分钟,OK!"回 忆起这些,郝玉岐爽朗地大笑。

从艺60多年,郝玉岐形成了融冀鲁豫唢呐演奏为一体的郝派体系,赢得了“唢呐大王”的美誉。今年7月份郝玉岐跟着省民族管弦乐团去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影响很大。

唢呐已成生命的一部分

如今的郝玉岐每天还要练习吹唢呐。他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观众知道。“这门儿手艺我不敢丢。为了给观众一直演奏下去,无论刮风下雨,我还是像从前一样,每天吹一两个小时。吹起唢呐,我心里就顺畅。”

提起跟随自己多年的唢呐,郝玉岐说,刚开始学的时候,唢呐是吃饭的工具;进入专业院团后,逐渐领略到唢呐艺术的魅力,也对民间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唢呐 成了工作的工具;现在,唢呐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认为,从事音乐,但不热爱音乐,那是对音乐的亵渎。”他说,“从事音乐要有献身精神,要把它 当做自己的终身伴侣,一直去创作、去发现,才是真正的热爱音乐。”

寄语孩子们:学习唢呐,一要吃苦,二要学文化,三要有理想

在保证自己艺术之树常青的同时,郝玉岐不忘传道授业。近年来,他一直在培养着唢呐的后备人才。他说,河南民乐发展很快,人们对唢呐的偏见也在改变,河南的唢呐水平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在民族乐队中,唢呐就像盖房的大梁一样重要。”

谈到如何教育孩子们学习唢呐,郝玉岐吐露了肺腑之言。他说:“一是要吃苦。唢呐是体力劳动加脑力劳动,必须苦练;第二是要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长远;第三,要让孩子们有理想,有远大目标。学音乐,如果目光短浅,成不了大器。”

作者:刘 洋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