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上党民俗礼仪细乐是山西省上党地区流布最广、储量最大的民间乐种。它以民间音乐演绎民俗礼仪,以承办民间礼仪乐事“行礼事”为其主要内容,在上党地区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当地民俗礼仪活动的重要载体。

2008-07-31 20:58 新华网 牛晓珉

上党民俗礼仪细乐是山西省上党地区流布最广、储量最大的民间乐种。它以民间音乐演绎民俗礼仪,以承办民间礼仪乐事“行礼事”为其主要内容,在上党地区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当地民俗礼仪活动的重要载体。

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记述,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壶关县麻巷村杜学官至夏辅,年迈告老还乡,朝廷赐予他一家刘姓乐户,世代守护杜学家庙。中华民国初年,刘姓乐户后人刘章秋为壶关县乐户总科头,在杜学家庙中开科班授徒,收乐户子弟30余人传教乐技。《长治市文化艺术大事记》载,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襄垣县萧家垛刘龙尚书告老还乡时,皇帝赠封俱不接受,唯独要了一班宫廷音乐人员,带回襄垣老家。这些人除为刘龙演奏取乐外,还应承当地百姓的红白喜事,并在当地传授徒弟。

在民俗活动中,上党细乐主要参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期的宫廷礼宴与祭祀(已失传);二是官府的春秋社祭、官宦迎送;三是乡间神庙的迎神赛社;四是乡民的红白喜事的承办;五是行业神的诞辰祭祀等等。上党地区留下了许多礼仪细乐活跃生长的历史遗迹,如分布在上党地区各地的“咽喉祠”(乐户的祖师庙)以及庙宇中的壁画、砖雕、石刻和地下出土的文物,都忠实地记录了古老的乐户文化,也显示了以上党地区民俗礼仪细乐为主要载体的乐户文化的曾经的繁盛。1985年在潞城县南社村发现了明万历二年(1574年)的古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曲宫调》;1989年,在长子县东大关村发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古抄本《唐乐星图》。这两本上党地区古代赛社活动的主礼先生主持民间迎神赛社活动的经典文献,是两部罕见的音乐、戏剧文献资料。这两个手抄本记录了我国自唐宋以来,有关上党地区民俗音乐礼仪程式和规范,以及近百个演出的剧(曲)目。承办这些礼仪的乐人就是今天的民间细乐艺人的前辈。

上党民俗礼仪细乐的传承者正是这些历代生活在上党地区的 “乐户”的后裔。“乐户”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魏的文献典籍中,也称之为乐工、乐伎等,是奴婢的一种。其形成是缘于刑事株连,是封建社会刑事处罚的一种手段。通常是将罪犯的家属没入官府,充当官妓,名隶乐籍,户称乐户,以吹弹歌唱供人享乐,世代沿袭。乐户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他们被编入贱籍,不得与外籍通婚,所生子女也永属贱籍,乐户如同牛马,可任由买卖,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废除了这一制度,乐户群体在封建时代长期处于受歧视的社会地位,但客观上却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主要群体。

如今,传统的乐户已消失,乐户的后人们也极少有人继承祖业,乐户的概念已在人们的心中变得遥远而陌生,但源远流长的乐户文化演绎出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至今仍在传承着,现在大多以八音会等形式出现。牛晓珉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