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去年我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首次现场目睹了(不是听,而是看)《4分33秒》的表演,这很可能也是这部“名作”在上海的首演。

2012-02-13 09:30 新民晚报 任海杰

任海杰

美国著名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的无声音乐《4分33秒》。去年我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首次现场目睹了(不是听,而是看)《4分33秒》的表演,这很可能也是这部“名作”在上海的首演。

舞台上一边是一架钢琴,一边是一张桌子。桌上一杯水,桌旁一架乐谱。

美国钢琴家托马斯·罗森克莱走上舞台,向听众致意后,在桌子前坐下,将乐谱翻到“1”(意为第一乐章),静默;过了一会,将乐谱翻到“2”,再静默;再过一会,将乐谱翻到“3”,继续静默;又过了一会,他将谱子“3”取下,在桌子上折叠成一架飞机,抛向听众,然后将桌上的一杯水慢慢喝完,站起,听众鼓掌。

这就是《4分33秒》的演出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场内有拍照声、扭动座椅声、咳嗽声……

当然,这是《4分33秒》的创新版,主要是增加了表演的成分。最原始的演出“版本”是:钢琴家坐到钢琴前,打开琴盖,默坐4分33秒。然后起身,向观众鞠躬致意。

凯奇想用《4分33秒》告诉人们: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剔除。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无声中包含着有声。

说得似乎有理,然仔细一想,这仅是一种哲学理念。艺术和生活怎么可能会是一回事?如果艺术等同于生活,人们还需要艺术吗?艺术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如果《4分33秒》也算是音乐艺术,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

有趣的是,凯奇的老师、新音乐的鼻祖勋伯格当年就如此说:“凯奇是个发明家,不是作曲家。”这就有意思了,新音乐的祖师爷不欣赏新音乐的继承者,这本身就说明了新音乐创作中所存在的无序和无标准。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