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53岁的波戈雷利奇的手指精确性已不如从前,而在音乐上的变异和夸张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1-08-22 17:45 新民晚报 李长缨

编者按 今年夏季音乐节中,最引争议的当属钢琴家波戈雷利奇的独奏音乐会。离经叛道本来已是他给世人的一贯印象,但离经叛道到如此地步,也让人始料不及。上期我们刊登了林达的评论。今天继续刊登两篇乐评。以便没有去现场的读者能对这场音乐会有更多了解。

15年前波戈雷利奇在上海商城剧院的独奏音乐会,白衬衫、白毛衣、白长裤,一副不羁神情,在幽灵般昏暗的灯光下留下了独特的肖邦之夜。而在今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中,我却见到了一席燕尾服的波戈雷利奇。如此传统的着装,音乐却离经叛道,走向怪异和极端——乐句是断的,踏板是混沌的,还有那砸击式的触键…… 他把音乐剁碎、重新划分时值,音响拉伸、变异,弹得像你根本不认识这首乐曲,你完全无法预料下一个乐句的走向和落音。

肖邦《第二奏鸣曲》的引子,波戈雷利奇便甩出了一个音符时长比谱子慢10倍的降D音,正当你不知所措时,他突然以极其轻声细微的C音解决了。随之狂风暴雨般的主题倾泻而出,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大幅度的对比所造成的戏剧张力,从紧张走向释然满足的情感体验。慢乐段是最考验我们耐心的段落了,他又拉长了时值,和声的转换、力度的变化奇招迭出,乐句间填满了不可遏制的欲望。第二乐章整体速度偏慢,第三乐章开篇的速度适中,但到后来轻重缓急被打破,又开始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乐句进行了。值得一提的是,波戈雷利奇在这部奏鸣曲中,左手勾勒出的线条远比右手更为繁复和震撼。

如果说肖邦的演奏还算正常,能自圆其说,那么在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音符之间已分崩离析,他几乎瓦解了整个乐曲的结构。一般钢琴家用30-35分钟来完成,而波戈雷利奇演奏了将近48分钟,这多出来的8分钟是多么不可思议!

波戈雷利奇试图在大幅度的强弱对比上,造成声场动态的对比和听觉上的反差,强的时候,音响几乎把文化广场的屋顶都掀翻,波哥式的咆哮所制造出来的一大片音响像核爆炸那样滚滚浓烟、咄咄逼人,弱奏的时候,就像羽毛在手中划过,但似乎找不到他以前轻灵的富有弹性的珍珠式音色了。在速度上,我们就像坐过山车那样大起大落。在情感表达上,他的歇斯底里可以把你瞬间抛向高空,又骤然把你打入地狱。在这部生与死的奏鸣曲中,波戈雷利奇扩大了所有的细节,悲剧性主导动机几乎放慢了两倍,有时慢得让人感到窒息。浮士德的主题逐渐变形为梅菲斯特和他的恋人玛格丽特的爱情主题,之后的圣咏音调、赋格段落,多种元素被波格莱里奇重新组织、划分空间,像慢镜头那样上演着一幕幕极为个人的、怪诞的梦境。

53岁的波戈雷利奇的手指精确性已不如从前,而在音乐上的变异和夸张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看来,波戈雷利奇的音乐并不迷人,不循规蹈矩,这恰恰符合了现代人喜欢猎奇、表现自我、崇尚个性、欲望膨胀的心理趋向。他也确实开拓一条无人能走无人能效仿的波式之路,但究竟他能走多远?看来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