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琵琶左右手有眾多的技法,這次比賽中常可見彈挑一種手型、滾另一種手型、輪指另一種手型、掃拂另一種手型、左手按弦又另外一種手型,因而導致在樂曲裡頭各技法之間的轉換不順當、雜音過大、拖拍子、卡弦、更嚴重的指甲飛出等問題的產生,造成整體樂曲的不完整性及低水平

2008-07-24 23:55 新芭音乐网 駱昭勻

    駱昭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琵琶演奏碩士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音樂系琵琶專業講師

    本人擔任三月六日至十日舉辦的九十三學年度全國琵琶比賽評審,這次比賽看下來發現國內學生有相當嚴重的共通問題急需解決,否則勢必將影響未來整體演奏質量的提昇。

    一、首先是演奏姿勢問題。
    (一) 有些參賽者琵琶椅子坐太裡面,導致使不上勁,必須坐在椅子中間1/2處。
    (二) 有些參賽者琵琶抱的過斜,導致左手負擔過重,換把受阻。必須要兩手放開琵琶而不傾倒為原則。
    (三) 有些參賽者彈琴時頭會伸出來琵琶前面,易導致猛使勁甩腕子,造成指甲入弦太深卡到膠帶飛出的情況。初學入門必須十分強調坐姿的端正,否則勢必影響未來演奏。

    二、其次為手型規範問題。
      琵琶左右手有眾多的技法,這次比賽中常可見彈挑一種手型、滾另一種手型、輪指另一種手型、掃拂另一種手型、左手按弦又另外一種手型,因而導致在樂曲裡頭各技法之間的轉換不順當、雜音過大、拖拍子、卡弦、更嚴重的指甲飛出等問題的產生,造成整體樂曲的不完整性及低水平演奏質量。

    要解決上述這些嚴重問題,就必須要有右手「基本預備手型的規範統一」。何謂右手「基本預備手型的規範統一」?也就是小臂、腕子、手背必須成一直線,手指為半握拳中空狀態,且不可看到手掌心。不管是那種技法的預備手型都必須有這種狀態,因此預備手型的規範相當重要。

    初學入門如不講究右手基本規範預備手型,會導致一連串問題先後順序產生如下:
    (一) 最常見彈挑及掃拂腕子過凸,前端指頭不會動,只吊著腕子在那兒甩著及只動大關節,易造成彈挑不平均(彈大聲,挑小聲)、指甲前端掛不住弦、雜音過大、聲音散,尤其到速度快時這些問題更加明顯突出。更嚴重的因為掃拂只靠腕子使勁甩及小臂往前推導致指甲入弦過深,食指膠帶卡到弦飛出去的狀況發生。 

    所以在比賽中經常看到彈協奏曲的參賽者在彈一段落休息時,因指甲快要飛出去了,會有在大腿上用力把指甲壓回去的奇怪動作出現。
    
    (二) 彈挑只使勁甩腕子、大關節、小臂往前推,還延伸出其他許多問題產生:導致接下來學習輪指時也只會使用大關節及小臂往前推,而不會使用一、二關節主動踢出,造成指甲前端吃不住弦(只滑過弦)、雜音過大、聲音散等問題。
所以在比賽中經常可看到每輪到四、五指就用小臂幫忙推,造成一、二、三指與四、五指音色不同及整體速度不均勻。

    (三) 彈挑、掃拂及輪指的結合應用,常看到右手後三指伸出,接輪指時後三指又收回來輪,造成不必要的力氣浪費。

    (四) 接下來學習左手技法時,右手影響到左手,也只會使用大關節,造成大拇指的大肌肉猛使勁兒地壓琴背,不留虎口,不會用指端內側扶琴,影響其他四指伸直或折指按弦,一、二關節無立起來主動找弦的能力,只靠大關節及手掌幫忙,導致左手按音力量沒有集中在指腹前端、聲音反應遲鈍,造成換把受阻,速度快時尤其明顯。 

    (五) 左、右手手型不統一,在互相較著勁、互相被影響的惡性循環下,想當然爾就可知其演奏水平如何。因此觀察參賽者一開始彈挑怎麼使,就能猜到後面他輪指、掃拂及左手按弦會怎麼使,八九不離十,所以後面大概也不用聽了,因為想也知道會導致何種結果。

    因此彈挑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彈挑是最基本的技法,其他技法都是從彈挑延伸出來的。彈挑手型沒完全到位,勢必會影響到將來其他技法的學習。要使上述一連串問題先後順序獲得解決,首先就必須規範正確的彈挑預備手型:

    (一)小臂、腕子、手背必須成一直線,不可看到手掌心,食指和大指的指甲端靠攏,虎口圓形,手指為半握拳中空狀態在弦的右側預備。彈:食指1、2關節主動踢出,大指別推食指,踢完回到半握拳中空手型,同時小臂作外旋動作;挑:大指小關節踢回,踢完回到半握拳中空手型,同時小臂作內旋動作。挑完後又回到彈之前的預備手型。觸弦角度為45度出弦,45度入弦(來回角度相同,音色才會統一),虎口呈圓型。必須練到大指不幫食指,食指不幫大指,各自獨立踢出,才不會有搓膠帶的問題產生。      

    決定彈挑的好壞,關鍵在於前端小關節的主動能力,尤其是大指小關節。必須把其他大關節固定,尤其是腕子必須擎住,別甩,別靠後面壓、擠、推,後面只是輔助,必須要把小關節練活。

    把動作作到完全到位,前端主動性練活後,才可以加上後面的輔助送到指甲前端,否則手型很容易變形,這是必經的訓練過程。後面只是輔助,必須要有指甲前端吃住弦的能力,如此快起來時雜音相對較小、點清楚、彈挑平均。

    (二) 彈挑基本手型規範後,可以開始學習輪指的基本動作。彈挑是輪指的基礎,輪指只不過是1個彈變成4個彈,因此預備手型與彈挑一致(如上述(一)黑字體所示),四指45度出弦,大指45度入弦也相同。食、中、無、小依次伸展踢出,尤其大指小關節必須主動下去找弦,虎口保持圓形,五個指頭踢完後一起回復到原來的預備手型,這樣才算一個輪。手型必須打開,只有打開才能體會回復的感覺,且必須以小關節運動帶動大關節的伸展,否則只靠大關節會成為壓的感覺,愈壓愈變形。

    初學輪指如果手型沒有學習手指如何伸展出去,只靠後面推、擠、壓,易造成雜音過大、輪指過快無法控制,尤其是在長輪片段最明顯,造成一拍好幾個輪,未符合一拍兩輪的基本規律。更嚴重的則是發出狗撓門的聲音。

    (三)彈挑基本手型規範後,其延伸出來的技法如双彈、双挑、掃拂預備手型、45度出入弦的概念均與彈挑一致,動作型態只不過是彈挑幅度的放大,手指前端也必須把主動性練活,在手型不變的前提之下把後面輔助加上,力氣才會完全通到指甲前端,不會在某一關節力氣受到阻礙,導致指甲卡弦飛出狀況產生。

    (四)左手基本手型也必須規範為半握拳中空狀態,虎口圓形,大指指端內側扶琴,前端一、二關節必須立起主動找弦,後面只是輔助,在按音過程中必須保持基本手型狀態。

    (五)必須在左、右手手型規範統一、前端主動找弦的前提下,才能夠把後面的力氣加上,你用的力氣才會貫通集中在手指前端,力氣才不會卡在某一關節受阻礙,造成手型嚴重變形及不必要的力氣浪費,各技法之間的轉換才能快速,整體樂曲的完整性及演奏質量才會提高。

    學校的入門教學必須強調按部就班、規範嚴謹的過程,而不是這個不管,那個不顧。不是只光用力,怎樣用力?如何用力?必須先把動作作對才能進一步往上加其它東西,訓練的先後順序必須要有清清楚楚的概念,否則手型極易變型。地基沒打好如何往上蓋高樓?每個訓練步驟的過程都是環環相扣,牽一髮動而動全身,否則以後還要回頭再來補這一課,是相當辛苦的。

    以上為琵琶入門最根本手型規範訓練過程與步驟的大方向,有機會再和大家詳細討論上述過程應該如何訓練,及手型規範訓練完之後的技巧提高訓練、音色問題、揉弦問題、左右手配合等問題。

    希望上述的訓練過程能對大家有所助益與提昇。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