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国家大剧院、中国音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交响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在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的主持下,来自音乐、媒体、评论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国交响乐的普及、地方交响院团的生存之道、中国交响乐的原创作品和中国交响乐的舆论环境等议

2008-06-16 03:15 北京晚报

历时两个多月的国家大剧院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即将落幕,昨天,由国家大剧院、中国音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交响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在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的主持下,来自音乐、媒体、评论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国交响乐的普及、地方交响院团的生存之道、中国交响乐的原创作品和中国交响乐的舆论环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交响乐的普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格外重视。

从4月28日“中国交响乐之春”活动启动以来,国家大剧院成了京城剧院人气最高的剧场,不仅晚上举办音乐会,每天下午的大剧院也是人头攒动,公开排练、艺术家面对面、室内乐表演、交响乐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交响乐普及活动吸引了近20万市民踊跃参与,而低至30元的观摩票价更是为普通观众接近交响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据大剧院统计,到目前为止,除音乐厅演出29场音乐会以外,在音乐厅外廊的室内乐演奏已达34次,这些创造了中国交响乐历史的第一次。在全部演出的作品中已有70位中国作曲家的92个作品,30岁以下的独奏音乐家登台18人次,这些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都创造了第一次。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诚恳的表示,“我听到有人反映大剧院观演秩序比较乱,环境比较嘈杂,也有些人就是来看大剧院的,不是来听音乐的,但是我们想想这有什么不好呢?就是光想来看看大剧院不也挺好吗,在看大剧院的过程当中,他还听到了一些排练,我相信有总比没有好。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一种规模,才能够使这么多的人参与进来,没有他们,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只能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珊对交响乐的大众普及很有信心,“我看了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观众从头到尾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就是一个培养和普及的过程。后几场音乐会我就发现,乐章之内观众也不鼓掌了,安静了,指挥走出来,也知道一直鼓掌送到指挥台,北京观众已经开始会欣赏交响乐了。”交响乐毋庸置疑是小众艺术,但它有很多走进大众的机会,“中国交响乐之春”就是其一,作曲家叶小纲建议把“中国交响乐之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长项来做,并且做成品牌,“交响乐之春”的时间可以再拉长一些,密度低一些,乐团的准备可以更加充分。大剧院每年可以委约几个作品,10年下来就不得了。

面对交响乐听众种种不太专业的表现,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认为改进的方法重在教育,“我们应该把音乐作为教育和福利来办,让所有的人来接受音乐教育就像接受阳光、空气和水、粮食一样,要从小抓起,要小孩子学习音乐,这些就是未来的听众和未来的音乐家,只有这样交响乐才能‘曲高和众’。”

本报记者罗颖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