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茉莉花》的走红,迅速引来了各地的争抢。但有专家表示,考察《茉莉花》的出生地应先了解茉莉花传入我国的历史。相关资料显示,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东汉永平十一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山西的五台山,而自从茉莉花传入五台山,深受僧人们喜爱,于是,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

相关 About

2008-07-02 00:58 新芭音乐网

    贵州沈万三后人到宁寻根,随同带回的有600年前从南京流传至贵州的茉莉花曲谱,南京民俗专家据此认为,这为《好一朵茉莉花》产自南京白局添一“新证”。而扬州清曲研究专家则不以为然,有关《茉莉花》出生地的争议之声再起... ...

争抢“好一朵茉莉花” 

  2002年10月,南京市当时的六合县八百桥镇,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茉莉花音乐文化节。由此开始,国内数个城市之间展开了《茉莉花》的发源地之争。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六合以经典民歌命名办节、招商引资获得巨大成效,仅在八百桥镇就获得外来投资3.9亿人民币。之后,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往八百桥镇拍摄《茉莉花》专题片。“茉莉花”开头便取得如此商机,其他地区自不甘示弱,《茉莉花》的发源地之争开始掀起。 

  紧邻六合的仪征市,则大力宣传“六合、仪征本一家”,声称《茉莉花》是“真正的仪征民歌”;而2003年3月21日,扬州更是通过人大常委会举手表决方式,将《好一朵茉莉花》定为扬州市市歌。随后号称“茉莉花城”的苏州也“掺和”进来,因为《茉莉花》是用“吴侬软语”唱红的关系,苏州据此举办了“姑苏城里,茉莉香飘”艺术节,一连几届,可谓声势浩大,以致不少人的印象里,留下了《茉莉花》是一首苏南民歌的痕迹。 

  2004年5月20日,人们印象中和“茉莉花”不相干的盐城市也“凑起了热闹”。盐城市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举办了首届茉莉花节,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茉莉花节”的服务类商标的注册申请。 

  不仅在江苏,就连其他省市也在不断吸收“茉莉花”这个文化产业。2004年九十月份,四川乐山市举办了“四川犍为首届茉莉花艺术节”大型文化活动;而在今年,相隔遥远的广西横县则喊起了“中国茉莉之乡”的口号。 

  “茉莉花”在各地政府栽培之下,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有意思的是,着力以茉莉花包装的各地,大多声称自己是《茉莉花》的故土,《茉莉花》正是从他们那儿走出去的。

南京扬州“公开叫阵” 

  各种观点中,数扬州、南京两城最为理直气壮。扬州曲艺界认为,《茉莉花》出自扬州清曲;而南京一些民俗学家则表示,《茉莉花》其实源自南京地方曲种白局中的一个曲牌。 

  据介绍,扬州市政府在《关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扬州民歌〈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市歌”的议案》中便表示,扬州是民歌《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是民歌《茉莉花》的故乡或发祥地。这首民歌的风格、气质和韵味与扬州的人文传统相吻合。 

  扬州清曲研究专家聂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茉莉花》出自扬州清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前身是清曲中的《老鲜花调》,歌曲的演绎形式是典型的清曲表现手段:男唱女腔、自弹自唱。 

  而依据1934年在上海发现的现存最早的《茉莉化》音像资料,这首《鲜花调》其实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于江淮一带的俗曲《双叠翠》中的选段,换句话说,400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了。 

  而南京底气更足,南京著名民俗学家王涌坚表示,《茉莉花》的前身《闻鲜花》是白局中的一个曲调,这是有据可考的。目前这份资料就在他手上:“在1960年由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成书的《曲调选》的第22页记载着《闻鲜花》。第一段歌词仍旧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王涌坚解释道,扬州认为自己是《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所以将其定为市歌。但是,在《扬州曲艺志》第40页中却记载:“从晚清到民国年间……由钟培贤增加了《鲜花调》等曲牌”,也就是说,《鲜花调》是100多年前从外地传入扬州的,而南京的《鲜花调》却有600多年的历史。 

  王涌坚介绍,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南京是《茉莉花》的故乡。他说:明朝的时候,南京有一条街的居民得罪了朱元璋,被发配到青海。而在发配的路上,这些居民就一路唱着这首歌。而至今,青海地区仍传唱着这首《茉莉花》。 

  对此,聂峰则表示,近代人编写的《扬州曲艺志》并不权威,其中有关《鲜花调》是外流入扬州的说法仅能看作是一家之言;对于南京《茉莉花》流传至青海说,聂峰表示,这一点并不能证明南京就是《茉莉花》的发源地,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先从外地流传入南京,然后再由南京输出。 

凤阳花鼓“半路杀出” 

  南京、扬州的争论还未平息,此后有关媒体发表的《〈茉莉花〉是明代的国歌?》以及本月9日《文艺报》发表的文章《茉莉花究竟是哪里的民歌?》更是引起热烈讨论。前文肯定南京是《茉莉花》根源地,而后者则新颖地提出,《茉莉花》其实源自安徽的凤阳花鼓。  #p#分页标题#e#  在《茉莉花究竟是哪里的民歌?》一文中,夏玉润写到:提起《茉莉花》,当今人们都认为它是江苏民歌。知道它的前身是《鲜花调》的却为数很少。知道它最早出现于凤阳花鼓之中,并由此传播全国,流传国外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表示,《茉莉花》最早的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该剧讲一对凤阳夫妻打花鼓卖艺,被浪荡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称《鲜花调》)。 

  该曲共12段,前两段唱词是:好一朵鲜花,(重)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重)/好一朵茉莉花,(重)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后10段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演唱中,浪荡公子不时乘机调戏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护之,形成热闹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词中的“茉莉花”,即为剧中的“花鼓女”;想“采一朵戴”者,为剧中的“浪荡公子”;“看花的”为花鼓女的丈夫。 

  而早在乾隆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就记录了凤阳花鼓艺人在北京街头演唱《鲜花调》的情况:“打花鼓,凤阳妇人多工者,又名《秧歌》,盖农人赛会之戏。其曲有《好朵鲜花》套数,鼓形细腰,若古之搏拊然。”文中的《好朵鲜花》即《鲜花调》。 

  夏玉润表示,如今,《茉莉花》已代替了传唱数百年之久的《鲜花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鲜花调》的重要贡献,更不要忘记传播它的载体——凤阳花鼓。” 

“茉莉花”蹿红路线图 

  一首简简单单的民歌何以引来如此多的争议?为何在上个世纪还未见争议之声?这与《茉莉花》在当代的迅速“走红”有关,而与之相关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何仿。

  据介绍,1942年冬,何仿年仅14岁,还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一个小演员,为响应向民间艺人学习的号召,何仿与战友来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何仿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口中,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此时的《茉莉花》于外还是“静寂无声”,直到1957年,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茉莉花》作为曲目之一,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听众反响之热烈出乎组织者之想象,当年中国唱片社还出版了唱片,从此《茉莉花》开始慢慢走红。 

  1965年春天,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上,中国前线歌舞团带去的女声小组唱《茉莉花》取得巨大成功。据载,周总理听后感慨不已:“我13岁离开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 

  《茉莉花》不仅唤回了总理故乡的记忆,也藉此走向国际,成为一首传唱全世界的流行民歌。此后,在中国各种重要的场所,几乎都能听到《茉莉花》的旋律:

  香港回归祖国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是《茉莉花》; 

  上海APEC会议,拉开文艺晚会序幕的是百名儿童演唱的《茉莉花》; 

  几年前,美国发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专家评说“争抢纠纷” 

  《茉莉花》的走红,迅速引来了各地的争抢。但有专家表示,考察《茉莉花》的出生地应先了解茉莉花传入我国的历史。相关资料显示,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东汉永平十一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山西的五台山,而自从茉莉花传入五台山,深受僧人们喜爱,于是,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佛乐《八段锦》。之后,随着僧人们四处云游,该曲传入江南,经后人加工,成了风靡江南的民歌。 

  此说也有些道理,而据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程方介绍,八十年代以来,在各种期刊和专著上对《茉莉花》研究的文章不多。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但没记曲谱;而中国最早刊载《茉》曲谱的是,道光年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该卷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遗憾的是,《茉莉花》的溯源止步于此,往前各篇文章并未涉及歌曲的出处,但无一例外,专家都认为江苏苏北的《茉莉花》是《鲜花调》的母体,它们都是以苏北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程方告诉记者,在汉族民歌中,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少数几首曲目虽形成于一地,但却几乎唱遍全国,《茉莉花》便是其中的一首。因此,时至今日再去考证一首民歌的根源地,意义不是很大,没有具体的创作者,这也是民歌的独特魅力之处。 

  眼见“争抢纠纷”,苏州一学者则评说道:民歌正是老百姓自觉不自觉创造的“流行歌曲”,一个劲儿地溯源穷究其出处,未免显得有些古板。而这也应了何仿的态度:“《茉莉花》属于世界人民,不能卖给任何一座城市当市歌‘圈’起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