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音乐作品首演之后怎么办?是让作品从舞台进一步走向大众,还是退一步重新回到抽屉?

2010-04-11 20:20 新民晚报 来源

三年来,每年的“上海之春”举办以“海上新梦”命名的原创新作音乐会,已经让数十部交响乐、民乐新作获得首演。不过,把谱面上的“豆芽菜”化成乐队的音响,仅仅是让新作品从作曲家的抽屉走向舞台的第一步。首演之后怎么办?是让作品从舞台进一步走向大众,还是退一步重新回到抽屉?在日前由上海音协举行的新作介绍会上,新作屡屡只能“昙花一现”的现状,引起了沪上作曲家们的热议。

长期无声无息

近年来,作曲家陆培创作欲望强烈,在音乐学院教书育人的同时,他以中国十二生肖为主题,创作了一批交响作品。他的选题还获得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肯定和资助,使他能坚持数年埋头写作。但是,好不容易写成的作品,能够得到被乐队演出的机会,就相当不容易。首演一次之后便无声无息,已经屡见不鲜。“我的《虎虎生气》,演出后反响不错,但是,接下来什么时候再成为音乐会的曲目,就不知道了。”陆培说。据了解,本届“上海之春”将在4月28日举行“海上新梦4”交响新作音乐会,8部入选作品的首演让作曲家们相当开心。但是,提到如何使作品通过常演被广大听众接受和喜欢?他们都表示无能为力。

需要宣传推广

创作者感叹写了作品难得被演,乐团则苦于难以找到合适的作品演出。显然,上海的创作资源和演出资源都很丰富,完善的市场机制要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有人分析后说道,乐团的委约创作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而且是一种占有性质的作品征集机制,对作品的流通有很大限制。如果通过乐谱租借、购买使用权等方式得到作品,既节省了经费,也能扩大作品选择面。对此,一些作曲家认为,在创作的知识产权属性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通过音乐版权的经营来整合资源,已经显得非常必要。像“上海之春”举行了 “海上新梦”音乐会后,如果把征集到的作品委托给版权机构进行宣传推广、经营租借,那么,新作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遭遇只首演无出路的“昙花一现”命运了。

本报记者  杨建国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