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我与尹升山先生同住南湖北岸。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要早起打拳健身,然后,去早市买菜。我们常常在路上相遇。

2009-09-25 12: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曹积三

尹升山

尹升山近影

    作者:曹积三

我与尹升山先生同住南湖北岸。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要早起打拳健身,然后,去早市买菜。我们常常在路上相遇。他今年虽已八秩有四,却精神矍铄,步履依然健 朗;脸上总是洋溢着惬意的微笑。他矮且瘦,衣着无华。容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酷似一介草根。谁人会注意,他就是乐池前,俨如将军,统领乐队,鼎鼎大名的 电影音乐指挥家;哪个会想到,他那双拎着菜兜子的手,曾无数次指挥乐队,演绎出一阙阙红色经典的天籁之声……

他不炫耀摆谱,不追求奢华,乐在平实的日子里,享受俭朴、勤勉和淡泊,不禁教人想起老子的话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尹老是人民电影的拓荒者之一。1947年10月,解放战争的炮声还在轰鸣,他便来到电影红都东北电影制片厂,参与创建人民电影的第一支乐队,肩负队长之 衔。从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开始,就操起指挥的银棒,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电影音乐指挥泰斗。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指挥的影片超过400部,作品囊括红色经 典时代的多部名作,诸如《中华女儿》、《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岭》、《平原游击队》、《战火中的青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山上的来 客》、《五朵金花》、《达吉和她的父亲》、《兵临城下》、《创业》、《吉鸿昌》、《北斗》、《人到中年》等等。我一直想,倘若把他指挥的影片音乐和歌曲辑 在一起,开一场音乐会,那该会是何等的激越、华彩、撼人心弦,那无疑是红色经典的一部交响史诗!

电影音乐,是影片人物的心音,是主人公灵魂的脉动。指挥家的最高使命,是统领乐队,对其进行演绎。指挥家不仅要熟稔作曲家作品的精髓和风格,更要领会编剧 和导演的创作意图,知晓剧情,理解人物。每每接下戏来,尹老总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把案头工作做得十分缜密,赢得合作者的赞誉和信赖。因此,他与作曲家刘 炽、雷振邦、张棣昌、葛炎、黄准等结下创作友谊;更与凌子风、王滨、沙蒙、成荫、水华、苏里、王家乙等多位导演大家成为配合默契的朋友。电影音乐指挥,不 同于一般的乐队指挥。音乐的节奏和长度,要与画面相呼应,既不能短,亦不能长。特别是戏曲艺术片和带唱词的故事片,要求更为严苛。在多年的历练中,他掌握 了一套炉火纯青的功夫,总能使音乐与画面、人物口型两相吻合,堪臻天衣无缝,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统一。因此,他被称为神奇的高手。春去秋来,随着他手中 那枚银棒的舞动,旋律飞扬,梦也似地变幻出多少威武的壮士、了得的豪杰?演绎出多少英雄志、民族魂?董存瑞、李向阳、邓世昌、王成、杨排长、吉鸿昌、周挺 杉、陆文婷……那些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银幕形象,都蕴含着尹升山先生的心血与劳作。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时,他荣膺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2005年,又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电影指挥第一棒”。

尹老的个人命运,同我们的祖国一样,曾饱受苦难。频仍的战火、恐怖、饥饿,是留在他少年时代的记忆。为了活命,寻求生路,15岁那年,他带着一颗忐忑不安 的心,考入日本帝国主义儿皇帝溥仪的宫内府乐队。直到1945年8月,日寇投降,溥仪仓惶出逃,他才得以离开伪皇宫。在那里,他度过5年又8个月的日子。 他耳闻目睹了儿皇帝的丑恶、伪满达官贵胄的腐败和日寇的凶残。在那饱尝日寇奴役,忍受亡国之辱的岁月,尹升山的笛声里,怎能不充满悲伤;他的琴声里,怎能 不流淌着痛苦和迷茫……

走出伪皇宫,解放军的炮声震醒了他的灵魂。

在哈尔滨,他见到延安鲁艺王家乙、林白、邓志怡等人演出的《白毛女》,心头一惊:共产党竟有如此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而当他被邀请同台演奏《黄河大合唱》时,更是无限慨叹:自己的音乐本事竟也能为革命派上用场!

在书店里,他买到几本毛泽东的书。《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灯盏一样,“呼啦”一下子,照亮了他的心庭。他开始把祖国的命运与个 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义无反顾地离开 “东方小巴黎”哈尔滨,投奔边陲兴山,去为人民电影的拓荒披荆斩棘,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之路。

革命的队伍接纳了他,他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才情。当然,那时,也曾有人怀疑他这个来自宫内府乐手的政治可靠性,并成为反对他加入共产党的理由。党支部的同 志却不这么认为,说道:“尹升山过去是宫内府的乐队成员,可现在是我们的战友。”尹升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至今难忘,党组织一次次送他到北京等地拜师求 艺、进修深造的往事。而他自己,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1956年和1957年的两年间,总政歌舞团和中央乐团同时请德国指挥家来京讲学,为了“鱼”和“熊 掌”兼得,他人住北影,一天奔波两处,日复一日,没有错过一堂课。正是由于他博采众家之长,终于树立起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成为誉满中华的指挥家。

尹升山历经沧桑风雨,而志弥坚。反“右倾”时,他因说真话蒙受不白之冤,他在《刘三姐》、《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影片上的署名权,也一度被剥夺了:“文革” 浩劫中,更是饱经磨难。然而,无论经受怎样的折腾,他追求艺术的痴情不改,心心念念的还是那枚指挥棒……在他的心底,有一种信念:黑白不会颠倒;党,终将 战胜一切邪恶。历史前进的脚步没有让他失望。改革开放的春天,在期盼中到来。他重又穿上燕尾服,成为乐池上的“将军”。那阵子,除了忙电影,还要忙电视 剧。同时,为普及高雅音乐奔走四方,足迹遍及学校、工厂、军营……桃李天下,其乐融融。

如今,尹老虽已离休,但他并没有离开乐坛,依旧活跃在大江南北的舞台上。近年来,他曾相继在北京保利剧院、国家大剧院登台指挥,他的银棒下,依旧讴歌着凌云志、爱国情;依旧震响着时代和民族的最强音。人们赞誉他是笑傲风雨的乐坛不老松。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