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爱德华·拉罗 (Edouard Lalo,1823-1892),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生于里尔,早年学习小提琴与大提琴,十六岁入巴黎音乐院学小提琴并私下学作曲。1855年后在阿尔米尼亚·雅加尔四重奏团拉中提琴。

2008-11-10 14:46 新芭音乐网

  爱德华·拉罗 (Edouard Lalo,1823-1892),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生于里尔,早年学习小提琴与大提琴,十六岁入巴黎音乐院学小提琴并私下学作曲。1855年后在阿尔米尼亚·雅加尔四重奏团拉中提琴。

作有歌剧《菲埃克斯》、《伊斯城之王》,芭蕾舞剧《纳木那》,交响乐《g小调交响曲》以及一些器乐曲,最优秀的是小提琴与乐队的《西班牙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作品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征,旋律优美华丽,典雅生动,乐队色彩丰富,乐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并广泛运用西班牙及俄国、挪威的民间曲调。

1823年1月27日生于法国里尔;1892年4月22日在法国巴黎去世 

  法国作曲家通常并不能像较为重要的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那样得到相当高的尊重,也不会像天才的意大利作曲家一样获得众人的崇拜。无论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同,法国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往往是在其轻松的品质、天资、幽默和高雅的风格等方面得到好评,而作品的极致完美和宏大的激情表现却被忽视了。即使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杰出人物,比如柏辽兹和弗朗克(Cesar Franck),以及我们这里将要论及的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也都是受到拥有贝多芬和舒曼的德语世界的深刻启迪,他们总是受到误解,即使是在自己的国家中也不得不为能够得到承认而努力抗争。当然,这样的情形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资产阶级国王路易-菲力普以及他的继任者,拿破仑三世皇帝统治期间,法国社会正经受着工业化的强烈震荡,新生的中产阶级渴望得到的是由华丽的歌剧场景和精湛的器乐演奏所带来的轻松愉悦,最为时尚的音乐会所演奏都是以较为轻松的,包括舞曲的作品为主。

  正是在这样一个缺乏德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又比较自由放任的社会环境中,年轻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爱德华·拉罗在努力坚持着走自己的道路。拉罗1823年出生,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战争中的老兵,家族中拥有西班牙血统。拉罗早期对音乐的迷恋可以追溯到他在里尔音乐学院(Lille Conservatoire)接受的课业,但他渴望成为专业音乐家的愿望却被坚决地否定了——谁能为此真的去责备他的父亲呢?这也不足为奇。于是,具有反叛精神并决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成功的16岁的爱德华离开了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了一个短暂的时期,他的老师中包括教作曲和小提琴演奏的J-E Cevecoeur,还有名不虚传的指挥家Francois Habeneck, 就是这位指挥勇敢地把贝多芬的交响乐介绍给巴黎听众,在巴黎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这当中就有柏辽兹和他的朋友——关注社会问题的大作家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

  作为自由职业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师,迫于生计,拉罗参加了柏辽兹在1850年创建的短命而具有冒险性的“爱乐协会”(Societe Philharmonique)。由于受到柏辽兹《交响幻想曲》的刺激,拉罗尝试创作了自己的两部交响乐作品,但随后都被他毁掉,因而也失去了未经确定的演出机会。在这些贫困交加的年头里,他努力设法出版了两套歌曲集:《六首通俗浪漫曲》(Six romances populaires)和《六首旋律》(Six melodies),这些歌曲都是为巴黎的沙龙音乐会而准备的。格雷厄姆· 约翰逊(Graham Johnson)在他的《法国歌曲指南》(A French Song Companion)中这样写道:这些作品“对严肃的德国音乐来说无疑是一剂有分量的猛药。钢琴伴奏部分在与声乐旋律的并置中,因为使用了活跃的跳音形式,而使作品轻巧迷人,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拉罗是把法国和德国的音乐特征相结合,产生出最令人信服的效果。

  作为一名弦乐演奏者,拉罗自然比较倾向于室内乐的创作,这也是法国人除了大型华丽的音乐场景之外相当感兴趣的领域。在19世纪50年代里,许多热心的音乐家成立起各种各样的室内乐团,用来演奏德国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其中, Maurin-Chevillard乐团还在巴黎首次演出了被认为是极其艰深的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作品。拉罗是阿尔明戈四重奏团(Armingaud Quartet)的发起人,并在其中演奏中提琴。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音乐广为人知。这个四重奏团保留了12年,钢琴家安东· 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圣-桑斯(Camille Saint-Saens)和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都定期加入演出。在这十年间,为了保持他们的一流水平,拉罗还自己创作了两部钢琴三重奏和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勇于探索,甚至可以说是富有理想主义的开拓者,因为从前那些曾经尝试这种风格的法国作曲家们都受到评论界的强烈指责,由此引导出公众对他们的贬低。而那些在音乐学院掌控着作曲课程和“罗马大奖”、盲目钟情歌剧艺术的“爱国”人士往往把交响乐和室内乐看成是下等的外国作品而不屑一顾。


  法国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爱德华·拉罗在1823年1月27日生于利尔一个西班牙血统的小官员家庭,音年时代他有幸从利尔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师和当地一位曾在贝多芬指挥的乐队中演奏过的大提琴师那里,接受过演奏弦乐器的严格训练,因此他最初的爱爱首先是室内乐。 十六岁到巴黎进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但为期不长。 很长时间他只靠教课和在1853年创建的阿米戈-雅卡尔(Armingaud-Jacquard)四重奏团拉小提琴或中提琴过活。

1867年,在经过十年光景的创作停顿之后,拉罗根据席勒的主题着手为参加比赛而写作歌剧《费斯柯》,但既未获奖也没有得到演出的机会,只是后来作者曾利用其中一些素材改写出其他作品。若干年后,拉罗转而创作器乐作品,效果就大不一样,他的《嬉游曲》(1872年) 、《西班牙》交响曲(1873年)和其他几首小提琴协奏曲、《挪威》狂想曲(1881年)和《g小调交响曲》(1885-1886年)等,都受到听众由衷的欢迎。与此同时,拉罗还是没有放弃写作歌剧,他的新歌剧《伊斯城王》从1875年开始一直到1887年共历时十三年方始完成,这部作品经历过漫长的坎坷岁月,到1888年演出成功并得奖时,拉罗已满六十五岁,离死期也已不远了。他的最后一部未完成的歌剧《扎克雷农民起义》后来由法国作曲家科卡尔(A。Coquard,1846-1910)续写完成。他的《西班牙》交响曲、《挪威》狂想曲、《挪威》幻想曲、《俄罗斯》协奏曲以及舞剧《纳木那》中的片段,都显示出如画的倾向-这在夏布里埃、德彪西、拉威尔、施米特和鲁塞尔等法国作曲家的许多不同作品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因此可以说,拉罗在管弦乐色彩运用方面,乃是法国音乐界年轻一辈的直接先驱。

拉罗在晚年因紧张创作,身体相当虚弱,他在写作舞剧《纳木那》的当儿,就曾因体力不支而患过瘫痪病,1892年4月22日终因心脏病突发而在巴黎辞世。

拉罗最成功的作品是小提琴与乐队的《西班牙交响曲》,1875年由萨拉萨特首演于巴黎。还作有歌剧三部,以《伊斯王》(1888)最为著名。其他作品尚有芭蕾舞剧《纳莫纳》,协奏曲,室内乐,歌曲。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