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我早就对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Lloyd Webber )失去信心了。 1989 年写完《爱的观点》之后,他在电视上宣布要放弃音乐剧创作,转向电影。

相关 About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 Lloyd Webber 英国音乐剧作曲家

2012-08-22 13:25 外滩画报 诺曼·莱布雷希特

文/诺曼·莱布雷希特 译/盛韵

劳埃德·韦伯

我早就对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Lloyd Webber )失去信心了。 1989 年写完《爱的观点》之后,他在电视上宣布要放弃音乐剧创作,转向电影。两年后他坐上了保守党上议院的席位,宣布如果托尼·布莱尔要加税,他就离开英国。

结果呢,他不仅没离开英国,还在退休后写了 4 部音乐剧。他还告诉媒体,第 4 部《白衣女人》是最歌剧化的。他的野心昭然若揭:这位大众市场的音乐剧霸主期待进入更高级的名人堂。

在多数乐评人对《白衣女人》拇指向下的情况下,我还是去看了,就是想测试一下它是否能达到歌剧化的前提。我的评价准则跟棒球一样,三振出局。如果韦伯下一次还不履行退休的承诺,再写个什么剧的,我绝不会在他身上再浪费哪怕十亿分之一秒。

对韦伯的音乐得益于歌剧的分析简直汗牛充栋,但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比如普契尼的影响,在《万世巨星》之前的确不容忽视。坊间传言韦伯因为《爱的观点》中一个唱段与普契尼《西部女郎》的一曲咏叹调有相似之处,出钱与普契尼遗产管理者和解。尽管双方都否认了这一传言,但普契尼式的音乐手法在韦伯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这两位作曲家的作品中,固定形式的咏叹调基本上停止了表演,凝固了歌手投入情感的活动。伴奏极为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乐谱。和声和对位都被明显地消灭了。这不会令普契尼和韦伯成为好的或是差的作曲家,只会令他们成为一类人:能激起观众反应的最卖座的作曲家。观众们对他们的咏叹调拼命鼓掌,因为乐谱上没有其他东西能够激起更复杂的情感,延滞本能的反应。直截了当、没有闲笔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韦伯同普契尼一样,很少像听上去那么简单。他有着相当的音乐素养,由一位不出名的作曲家养育成人,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教育。他为纪念父亲而作的《安魂曲》参考了弗雷、塔利斯、普塞尔、威尔第、穆索尔斯基、德沃夏克和布里顿。也许使用最多古典资源的是《艾薇塔》,如柴科夫斯基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奔放抒情音乐,使得一位独裁者的垂死姘妇得到了可疑的福佑。韦伯的天才在于他将人们半生不熟的音乐世界放到了小说情境中,这种合成法通过一系列音乐剧日趋完善,成为地球上多数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布景。这当然是一种惊人的成就,我这样说完全没有反讽的意思。

《艾薇塔》不是歌剧,韦伯的其他作品也不是。歌唱被放大了,节奏被省略了,情节是一维的。观众绝不会受到挑战去质疑道德难题,或是受到启发以不同眼光看世界。在《剧院魅影》之后,作曲家的罗盘失灵了。《爱的观点》、《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 1993 )、《微风轻哨》( Whistle Down the Wind , 1997 )、《美丽游戏》( The Beautiful Game , 2000 )都未能达到惯常的成功。怀疑者小声嘀咕,如果韦伯连写世界上最吸引人的运动(足球)的音乐剧都没法成功,他肯定失去了点石成金的本领。《白衣女人》是他的回击。作品本身从许多方面说是他最英国的作品,也是最像布里顿的。音乐开始时就令人想起奥尔德堡,“珀西瓦尔·克莱德先生”(剧中恶棍的名字)的反复旋律从音调和节奏上都与“彼得·格莱姆斯,彼得·格莱姆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布里顿于 1945 年完成的杰作《彼得·格莱姆斯》是 250 年来第一部享誉全球的英国歌剧。

本杰明·布里顿的幽灵在这出音乐剧里保佑了最好的音乐瞬间,“冬青树与常春藤”以及两首乡村舞曲令人想起了《阿尔伯特·埃林》( Albert Herring )。也许韦伯是无心的,也许我低估了足智多谋的导演特雷弗·侬( Trevor Nunn )的介入,他可是导演了有史以来最令人窒息、如患幽闭恐惧症般的《彼得·格莱姆斯》的人。但如果韦伯真的将布里顿视为偶像,起码应该选择一个更直接的故事,而不是威尔克·柯林斯( Wilkie Collins )写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阴暗悬疑故事,这故事与当代英国人唯一的共鸣是靠不住的铁路系统。而布里顿即便在写 18 世纪的格莱姆斯,也处处与今天呼应。

这出套话堆砌的音乐剧中还有一些歌剧证明,它的主题之间自首至尾极为连贯,一气呵成。这功劳可不小,在音乐剧中并不常见。韦伯感谢了大卫·库伦( David Cullen )的管弦乐配器,他们自《猫》开始就一直合作。因为不确定他俩的具体分工,我只能看到乐池里有两把大提琴、一把倍大提琴、独奏木管、铜管和定音鼓。三个键盘补了缺,用它们粗糙的电子音色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为什么没有小提琴和中提琴?请一个弦乐四重奏顶多 300 镑一晚,就可以大大提升情感冲击力。是因为人声会被丰富,还是因为它们会被孤立?全剧的二重唱少得可怜,根本无法达到莫扎特和库特·威尔的绝妙六重唱的感官效果。音乐很少引我们去关心人物的命运。

我打算相信韦伯渴望写一出歌剧的诚意。他有技术,或许也有想象力。但只有当他准备好放弃一切现代手段的辅助和放大去直面情感,用真正的管弦乐打动人心,才能达成愿望。当然这只是愿望。

诺曼·莱布雷希特: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专栏作家。十余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被翻译成 13 种语言, 其中包括全球热销的《大师神话》和《谁杀了古典音乐》。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