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

2008-09-15 15:38 新芭音乐网

一、原版进口唱片的格式

1、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

2、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

3、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4、DDDD: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5、SACD:

SACD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频率的整整64倍,SACD采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数字音频技术,从头到尾都是1Bit形态,不需任何转换。SAC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SACD。除了使用专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种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还有一种复合盘的制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层是SACD,在唱片的上层是普通CD。属于典型的单面双层式结构。复合盘的SACD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ACD的记录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双声道格式,另一种是多声道(6声道)格式。 
       SACD的音乐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连复合后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当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价格很高,专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贵;对高格式CD的普及产生了较大的阻力。#p#副标题#e#       6、XRCD:

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japan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二、原版进口唱片的版本

1、银圈版:

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2、japan见本盘:

japan“见本盘”是一种超级难寻到并且世上十分罕见的宣传及试听用唱片,日文“见本盘”翻译成中文即是“非卖品”的意思。其收藏价值远远大于正式发行的专辑!通常这种版本的CD封底以及光碟内圈都印有或贴有“见本盘、见本品、Sample Loaned”等字样,使其与正式发行版CD区分开!

3、白版碟(非卖品宣传唱片):

白版碟是指一些专门派发给电台DJ及乐评人先听为快的宣传用唱片,所以新曲才得已公开播放及宣传,一般白版碟会早于大碟推出日派上各个媒体进行宣传,『白版』的意思是指光碟颜色及封套大多数是白色因而得名。早期白版碟多数是十二吋黑胶唱片或较早的盒帶(又称白版带)而后期黑胶唱片在香港淡出取而代之便是白版CD唱片,值得一提的是白版碟的封套或碟面会印上宣传用、非卖品、Not For Sale等字眼以防不法炒卖。但由于白版碟产量低(原因只作宣传用),封套有別于正式发行大碟,或者有不发行的特別混音版歌曲而具收藏价值。

4、japan东芝版:

CD内圈或表面印有“TO”字样,如亚洲歌手(包括:香港、台湾等地艺人)所发行的唱片出现此版本CD,为超级罕见品,收藏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不扉!

5、japan三菱版:

CD内圈或表面印有“MT”字样,如亚洲歌手(包括:香港、台湾等地艺人)所发行的唱片出现此版本CD,为超级罕见品,收藏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不扉!

6、japan索尼版:

CD内圈或表面印有“SONY”字样,如亚洲歌手(包括:香港、台湾等地艺人)所发行的唱片出现此版本CD,为超级罕见品,收藏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不扉!

7、japan三洋版:

CD内圈或表面印有“SANYO”字样,如亚洲歌手(包括:香港、台湾等地艺人)所发行的唱片出现此版本CD,为超级罕见品,收藏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不扉!

三、黑胶唱片知识

1、LP是什么?

首先就先来解释一下大家常说的LP是什么吧!其实,传统的黑胶唱片也有很多人直接称为『LP』,而整套黑胶唱片构成的讯源系统,就有人称之为『LP系统』,或称为『模拟讯源』与CD的数字讯源区别。

那么,LP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LP是Long-Playing的意思,因为唱片的响应频率与转速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转的越快,响应频率越宽,但是可录音时间就越短;唱片发展初期,科技还不是很发达,唱片必须以高转速来维持较宽的响应频率,所以录音时间很短。

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发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音时间将近30分钟,比以往长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称之。相对的,以当初的科技状况,有所谓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钟是78转。现在通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2、唱头放大器

听黑胶唱片的基本装备

现在如果想建立一套可以聆听LP唱片的系统,需要一台唱臂唱头皆完整的LP唱盘,以及有『PHONE』输入端的扩音机(前级或综合皆可),如果没有『PHONE』输入端,则另需一部『唱头放大器』,下面,我们就从最基础开始,与LP唱片开始一段美丽的相遇!

唱头放大器

唱头放大器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RIAA等化曲线之等化,另一个是放大。

放大

我们先谈放大。一般而言,在CD为主流的今天,前级扩音机多半设计给CD唱盘或其它『高电平输出』的讯源机器使用,一般CD唱盘的输出大约2V上下,可是唱头的输出(MM唱头)大约才3mV上下,所以必须先经由一次放大,把唱头的输出提升到高电平水准,才能回放出来。

如果使用的是MC唱头,那么输出将更低,大约才MM唱头的30分之1,所以MC唱头必须经过两道放大手续,将MC唱头输出提升到MM唱头水准的这一段工作,可以用『前前级』,或『升压器』。

有的唱头放大器或前级(或合并扩音机)的PHONE输入端,同时可接受MM及MC唱头,此时则不需升压器或前前级(切换即可);反之,若唱头放大器或PHONE输入端只能接受MM唱头,使用MC唱头时则必须。

RIAA等化曲线

那等化又是什么?这得细说了。唱片的录制是在唱片上刻出一道沟纹来记录声音,这道沟纹的振幅与声音的频率有关(详细公式此略),低音振幅大,高音振幅小。

唱片发展之初遇到的难题就是:低音振幅往往过大,以致占据太多唱片面积,进而缩短了可录音时间,偏偏高音又振幅太小,又被表面灰尘或杂因给掩盖了。为解决此问题,就有『施加等化』的作法,也就是录音时将低频压制(让振幅缩小),高频扩张(振幅放大),放音时倒过来,将曲线还原,则两个问题就能同时解决。

早期唱片公司各有各的等化曲线,一直到1965年,RIAA(美国录音工业协会)将曲线统一,所以后来的唱头放大器也有人称为RIAA唱头放大器。市售唱头放大器、有PHONO输入端的扩音机,都内建此等化线路#p#副标题#e#       3、手动/半自动/自动转盘

严格说来,一组唱盘其实可以分成独立的好几个部件,亦即转盘、唱臂、唱头,甚至电源供应器也可以独立出来。 

一般廉价唱盘通常一体设计、整组出售,唱臂部份厂方通常已经设计妥当并固定,故不能更换,且可调整的部份较少,所以这种唱盘的使用者只要将唱头装置正确即可。

这类唱盘厂方通常赋予各种特殊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唱臂唱完会自动举起归回原位(自动回臂,Auto Return),这种盘一般称为『半自动唱盘』。

如果是开始播放、结束播放,甚至REPEAT等等都可以按键控制者,就是所谓『全自动』唱盘。


       想当然尔,无论半自动、全自动,因为唱臂下方装有完成这些动作的机件,唱臂当然是不可能更换的。这类型唱盘数量相当多,尤其是唱盘全盛时期的廉价产品几乎皆为此类。

比较高级的产品通常是转盘、唱臂、唱头都分开卖,这类盘没有自动或半自动之别,几乎都是手动,而唱臂可调之处比较多,唱臂可更换。例如LINN的LP-12就可以搭配LINN的Akito、Ekos等唱臂。

这两大类产品其实也各有优缺点,能够个别更换部件的盘虽然弹性大(升级便利,不必把整个盘都卖掉),但相对的问题也多,调整麻烦,从臂孔的正确与否、唱头与唱臂的配合、垂直循轨角度、超距、共震等等,不仅涉及物理特性,与金属加工的精度也有关系,教调不当者可能发出相当难听的声音。

一体设计的产品虽然升级弹性小,但由于厂方已经设计妥当,唱头装好就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取三妻四妾和只有一个女朋友相比,后者显然单纯的多了。故,初入门者仍以调整较少的盘为佳。

4、LP唱盘有「软」有「硬]

除了根据马达驱动转盘的方式分类外,我们还可以将唱盘有无悬浮分为『软盘』与『硬盘』。

其实所谓『悬浮』就是一种避震的方法,前面说过,『如何让唱针拾取最多、最正确的信号』,是回放品质的关键,故提供唱头唱针一个最稳定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外界的震动必须尽可能的消除。

震动的来源有哪些?声波产生的震动、桌面无时不在的细微摇晃、还有最靠近唱盘的马达震动都是。

抑震、导震对应的方法常将唱盘藉由油压、弹簧甚至气浮、磁浮方式『架』、『悬』起来,以导除震动,这就是所谓的『悬浮』,以此方法制成的唱盘俗称为『软盘』或『悬浮盘』。


       LINN LP-12

软盘因为有悬浮避震的帮助,对于马达的抖动及旋转平顺度上比较宽容,相对的,精度要求也不那么严苛;在盘身设计上也可以选用较为质轻之材质,免除掉又大又笨重的麻烦。创造出来的声音走向往往是轻松而富有弹跳力。软盘的代表是LINN的LP-12。

MICRO的转盘

凡没有悬浮避震者,就称为『硬盘』,也有人称为『固定盘』。『硬盘』没有悬浮,但一样要面对避震的问题,那就回归自然法则:『重则威也』----请想象:相扑先生和蔡依林比起来那一个比较不容易被风吹跑呢?就是这个道理。

此时唱盘设计者就常常以高质量、高密度复合材质设计转盘(有时使用炮铜,如右图的转盘就是),加上分离式马达、丝带传动等等手段来使震动对于转盘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当然,这种精密加工的结果当然使得造价昂贵、盘身极重----数十公斤、逾百公斤者都有。『硬盘』的声音以沉稳为诉求,代表厂商是japan的MICRO、DENON等。

其实,软盘与硬盘的区分并非绝对,许多唱盘的设计常常是两者观念的结合。也不乏盘身很重,但是却有油压悬浮设计的例子。

5、如何保养黑胶LP唱片

虽然现在数码技术处处都是,但很多发烧友仍然钟爱传统的黑胶LP唱片,但LP播多次就 [衰]多次,究竟怎么样才能让LP长播长有呢?现在就介绍一下如何保养LP唱片。

首先黑胶LP唱片的放置场所需通风或乾燥 ,以防止发霉。收藏时请直放以防变形。养成听完後擦拭的习惯,让灰尘无机可趁。例行的保养请用碳纤刷,此刷不会产生静电。

每连续听完一次须等六小时後,才能听第二回。此举可防止唱针在唱片上播放时,所磨擦产生的高热,会让唱片塑胶沟槽软化。在尚未完全冷却时马上听第二回,会让沟槽造成永久性的变形而无法恢复,此时灰尘及沙砾并会溶入唱片中的塑胶材料而无法清除。届时更大的杂音与失真将造成无法复原之永久性伤害。

另外你要确定唱臂的唱针调整无误,如果调得太重就会过分伤碟,太轻又会跳,所以要调得恰倒好处.

6、黑胶LP唱片如何清洗

对于已发霉或脏的旧唱片保养法与禁忌,就要切忌唱片在未处理时播放,因为霉菌和灰尘将在唱针与沟槽中挤压,而使音轨受伤。在经济许可的范围下买台洗唱片机能比较一劳永逸。处理过的唱片必须把已脏的内套换掉。

若必须以手动方式洗片需准备如下工具,洗脸盆一个、"尼龙面刷 "一只、中性洗洁精少许(或含活性介面之中性清洁液)、棉质布一块(可以用已报废之棉质内衣裤)。

有了以上的工具就可以动手了,手动方式洗片最好在一间比较少灰尘的房间进行。先用洗脸盆接上半盆水,以蒸馏水为最隹, 纯净水次之。然后在水中滴上两三滴中性洗洁精,或含活性介面之中性清洁液。

先打湿唱片,以尼龙面刷顺沟槽方向刷,再以蒸馏水冲乾净後,以棉质布擦乾,然后放入无尘室阴乾,最后换上新的内套。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