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爱乐一事,对于个人而言,本是相当主观的行为。尤其如我等业余爱好者,趣味本具有相当的私人性

2009-12-27 20:04 新民晚报 成庆

成庆
   
    听音乐多年,不免常有思考:
   
    爱乐一事,对于个人而言,本是相当主观的行为。尤其如我等业余爱好者,趣味本具有相当的私人性,无法成为一套普遍的标准。古典音乐是我青春期认识艺术的开端,它曾经给我打开过一扇认识伟大心灵的窗户,给我昭示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一种提升个人精神向“善”的道路。所以我始终视之为良师益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音乐专业人士是否一定就垄断了对音乐的阐释,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认识音乐,在我看来,大抵有三条途径可寻,一是常见的情感,比如喜悦、振奋、阴郁等等。这些感受都可在聆听许多乐曲时直接获得;二是对形式的把握。这无疑体现在对音乐作品形式的专业分析方面,如结构、主题及动机等等,这种认识音乐的方式,试图将音乐对人的作用以形式对应的方式进行解释(当然还有极端者更会认为,乐曲形式本身就具备自洽的内在逻辑)。这种以理性分析乐曲的模式,是今日音乐学院鉴赏音乐的主流方式,或许也可视为是近代音乐思维“科学化”的一个缩影;第三则是一种直觉的体验。关于这种体验,常会招致音乐专业人士鄙薄,认为这种对音乐的把握不可捉摸,也无法验证,更无法普遍化成一种关于音乐的知识。
   
    不过在我爱乐的14 年路程来看,今日能够让我对其产生一种生命上的依赖感,正是这种直觉性的体验给我不断地提供内在生命的活力,让我得以体验人性内部的丰富与深度。当然,如果有人能够兼有对音乐技巧与直觉的良好掌握,我想这应该是最为难得的禀赋。而我们在音乐史上所遭遇的这么多音乐巨人,正是如此的典范。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