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Biography
罗忠镕(1924-2021),男,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4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音乐,主修小提琴,1944年, 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这时期,还同时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谭是作曲大师保罗·欣德米特(又译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学生。1949年,他又师事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法,并自修了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此后,他便从小提琴演奏逐渐转向作曲。195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接着,他于1958-5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后,获得很大成功。1985年,罗忠镕担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西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西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1988年,他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2004年,罗忠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2021年,罗忠镕在北京逝世。
艺术成就
1947年罗忠镕先生的处女作《山那边哟好地方》被唱遍全国。1951年到北京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1958年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1958-59年又写出第一交响曲《浣溪沙》,1960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兼授作曲课。文革时著名的交响合唱《沙家浜》主要就出自罗先生笔下。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在乐队作品的写作中对各种音色的调配显得胸有成竹,并逐渐形成了他个人在配器方面的特色。后人评价其作品为:“无论是交响大作,还是室内精品,无不以色彩见长,以凝练取胜。”罗先生抓住一切机会执著地研习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最后终于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理论。
1985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1988年,罗曾到纽约出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
个人作品
罗先生师为人表,著作等身。主要作品有:
管弦乐
交响曲两部(第一交响曲《浣溪沙》、第二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交响序曲两部(《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等)、交响诗五部(《江姐》、《保卫延安》、《雷锋》等)、交响组曲四部(《洪湖赤卫队》、《四川组曲》、《内蒙古组曲》等)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三部、管乐五重奏、原号与钢琴奏鸣曲、弦乐队曲《弦乐三章》、古琴与室内乐《琴韵》等钢琴:小奏鸣曲三首、《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两套等
声乐
艺术歌曲三十余首、合唱曲与民歌改编多首
民族乐队
《春江花月夜》(改编)、《海青拿天鹅》
舞蹈音乐
《孔雀舞》、《长虹颂》
电影音乐
《停战以后》等
原著
《作曲初步练习》及学术论文若干
译著
Paul Hindemith《传统和声学》、《作曲技法》、George Perle《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Charles Wuorinen《简明作曲法》、Allen Forte《〈春之祭〉的和声组织》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舞蹈音乐《孔雀舞》分别获1955年、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合唱曲《十里长街送总理》获庆祝建国30周年演出一等奖;管弦乐《广东民间乐曲三首》、《管乐五重奏》于1981年在全国评奖中分获优良奖和创作二等奖;交响诗《暗香——为筝与乐队》在1994年全国第八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比中获二等奖。1992年,罗先生的《第一交响曲》、《第二弦乐四重奏》被提名载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音乐作品主要是交响音乐,室内乐和艺术歌曲。作品大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除深入学习中国传统和民间音乐外,还悉心钻研西方传统和现代作曲理论与技术,因而导致他创作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主要作品有:
⑴ 管弦乐:交响曲两部,交响序曲两部,交响音诗五部,管弦乐组曲四部。
⑵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三首, 管乐五重奏一首, 圆号与钢琴奏鸣曲一首, 弦乐队曲《弦乐三章》,古琴与室内乐队《琴韵》。
相关书籍
⑶ 钢琴曲:小奏鸣曲三首,《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副格》两套,《钢琴曲三首》。
⑷ 声乐曲:艺术歌曲三十余首,合唱曲与民歌改编多首。
⑸ 民族乐队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孔雀舞》(舞蹈音乐)。古琴与民乐合奏《琴韵》。
除音乐作品外,罗忠镕还出版有:音乐理论著作《作曲初步练习》;翻译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传统和声学》(Traditional Harmony)上册和下册,保罗·欣德米特《作曲技法》(Craft of Musical Composisition)第一和第二卷,乔治·珀尔(George Perle)《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查尔斯·武奥里宁(Charles Wuorinen)《简明作曲法》(Simple Composition),以及爱伦·福特(Allen Forte)《的和声组织》(The Harmonic Organization of The Rite of Spring)。此外,罗还发表著、译学术论文若干篇。
年表
刊《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卷,刘涓涓编
1924年 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观音桥乡。
1936年 12岁 就读于四川省三台县县立小学。
1938年 14岁 就读于四川省三台县县立初级中学。
1941年 17岁 就读于四川省省立三台高级中学。
1942年 18岁 就读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先后随费曼尔(女)和曾竹韶学习小提琴。
1944年 20岁 就读于重庆青木关的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原国立音乐院分院)管弦乐系,随戴粹伦学习小提琴。
1945年 21岁 患肺结核,休学回家。
1946年22岁 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迁往上海时,随学校到上海。随意大利小提琴家华利国·富华(Arigo foa)继续学小提琴。开始参加进步学生“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民主运动。
1947年23岁 用笔名“普萨”创作第一首作品《山那边好地方》(左弦 词),歌曲随后迅速在全国流传。旁听谭小麟《欣德米特两部写作练习课》,并向同窗好友桑桐学习勋伯格和声体系。在中国音乐学校和中华音乐院两所业余音乐学校教小提琴。
1948年 24岁 加入地下党,领导上海音专的一个外围组织出版刊物《音乐学习》发表学生运动歌曲,被列入国民党黑名单。8月,按组织要求撤退到苏北解放区。
1949年 25岁 5月,从苏北回上海,任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管理委员会文艺处音乐室干事。10月,任教于上海音乐院兼音乐教育专修班副主任,并教授和声学与小提琴。为此自学[德]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英文版《传统和声学》(Traditional Harmony)与[美]辟斯顿(Walter Piston)的英文版《和声学》。随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法。
1950年 26岁 为上海福利会儿童剧院写作舞剧《时刻准备着》的音乐。10月,译著《传统和声学》(欣德米特 著)由上海文光书店出版。
1951年 27岁 7月,和李雅美结婚。8月,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创作组工作。自学[英]普劳特(Ebenezer Prout)《赋格》(英文版)和[法]杜布瓦(Theodore Dubois)《对位与赋格教程》(法文版)。创作第一首管弦乐作品《陕北组曲》(乐谱遗失)。
1952年 28岁 为巩固曲式学习而写作《前奏曲三首》与《第一小奏鸣曲》。4月,女儿罗莹出生。
1953年 29岁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改名中央歌舞团,罗氏仍在该团创作组工作。开始学习勋伯格《和声理论》(Theory of Harmony) 英文节译本(罗伯特·D.W.阿达姆斯 英译)和欣德米特《作曲技法》(Craft of Musical Composition)(英文版)。
1954年 30岁 旁听江文也在北京儿童剧院创作组开设的作品分析课,并常去江家聆听现代音乐唱片。将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为民族乐队同名乐曲,由中国青年艺术团于1955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World Festival of Youth and Students)中演出并获金质奖。
1955年31岁 “肃反”运动中,上海音乐学院审查莫须有的所谓“傲慢集团”,罗氏被牵连并诬为“傲慢集团北京分号”进行审查。
1956年32岁 随中央歌舞团舞蹈编导和演员三人去云南德宏傣族自治州采风,记录傣族民歌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孔雀舞》音乐。 中央乐团成立,罗氏留创作组工作。
1957年33岁《孔雀舞》由中国青年艺术团于当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演出并获金质奖。创作第一交响曲,1958年
1958年34岁 创作《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随即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创作《第一交响曲》,并作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
1960年36岁 创作交响组曲《洪湖赤卫队》,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创作交响诗《江姐》,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与中央乐团业余创作组张仁富、邓宗安和马育弟到延安体验生活,创作交响诗《保卫延安》,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兼授作曲课。
1964年40岁 10月,《第二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作为“庆祝国庆十五周年献礼节目”,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
1965年41岁 和杨牧云、邓宗安、谈炯明共同创作交响音乐《沙家浜》,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12月,儿子罗铮出生。
1966年42岁 下放到陕西蓝田县参加“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调回北京。《沙家浜》的创作人员被打为“裴多菲俱乐部”,罗氏被诬为“黑掌柜”被关押接受审查,直到“文革”结束。 在被押期间继续学习和翻译欣德米特《作曲技法》。
1973年49岁 完成勋伯格《和声理论》的大部分译稿。
1976年52岁 审查结束。从中央乐团调至中国歌舞团创作组工作,创作了《农业学大寨》和《绣金匾》等舞蹈音乐。用业余时间教授周龙和声、复调和配器课,后周龙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1977年53岁 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协助内蒙古歌舞团创作“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歌舞的音乐。
1978年54岁 开始担任陈其钢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期间的作曲主课教学。调回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1979年55岁 完成“文革”后第一首管弦乐曲《广东民间乐曲三首》。完成第一首十二音作品《涉江采芙蓉》。
1980年56岁完成“文革”后第一首室内乐作品《管乐五重奏》。赴四川音乐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译著《传统和声学》(欣德米特 著)上卷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再版。
1982年58岁分别赴武汉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
1983年59岁译著《传统和声学》(欣德米特 著)下卷由北京音乐出版社再版。译著《作曲技法》(欣德米特 著)第一、二卷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第一交响曲》总谱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代表中国音协出访澳大利亚。赴西安音乐学院讲授艺术歌曲《峨眉山月歌》。开始担任莫五平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期间的作曲主课教学。
1984年60岁赴星海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
1985年61岁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应邀赴西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在此期间完成《第二弦乐四重奏》。11月4日,《第二弦乐四重奏》由Kerstin、Hughes Polly、Emma Shewe 与 Michael Muller首演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在西柏林艺术院举办的“罗忠镕作品音乐会”。12月,赴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
1986年62岁完成《旅次朔方》和《渔家傲·秋思》等一系列艺术歌曲。在北京举行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1987年63岁赴南京艺术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
1988年64岁赴纽约出席“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赴山东艺术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
1989年65岁完成《暗香》。
1990年66岁,3月26日,《暗香》由吉村七重(Nanae Yoshimura)担任筝独奏、外山雄三(Yuzo Toyama)指挥日本仙台(Sendai)爱乐交响乐团首演于日本仙台亚洲音乐节。
1991年67岁,赴福建艺术学院讲授欣德米特作曲体系。
1993年69岁,完成荷兰新室内乐团(Nieuw Ensemble)的委约作品《琴韵》。9月30日,《琴韵》由陈雷激担任古琴独奏、Ed Spanjaard指挥荷兰新室内乐团首演于阿姆斯特丹。
1994年70岁,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离休。
1995年71岁完成[美]查尔斯·武奥里宁(又译渥瑞宁,Charles Wuorinen)《简明作曲法》(Simple Composition)的翻译。
1996年72岁赴四川音乐学院讲授音级集合理论。完成[美]乔治·珀尔(又译佩尔,George Perle)《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 的翻译。为作曲主课教学完成教材《音级集合—— [美]艾伦·福特<</font>无调性音乐的结构>一书的要点、阐释与补充》。
1997 年73岁完成《第三弦乐四重奏》。
1998年74岁10月2日,罗铮的画展在德国海德堡举行。开幕式上,海德堡歌剧院弦乐四重奏组演出《第二弦乐四重奏》。12月,作为特邀代表赴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
1999年75岁完成《第三小奏鸣曲》,为写作《罗铮画意》做技术准备。
2000年76岁,5月,完成《罗铮画意》。8月6日,《罗铮画意》由叶聪指挥日本新星交响乐团在横滨亚洲音乐节上首演。
2001年77岁,6月,出访韩国举办的“中韩音乐周”,首演《第三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8月,为作曲主课教学完成教材《作曲初步练习》(根据[奥]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和《初学作曲规范》编写)与《和声学讲义》(根据勋伯格《和声理论》与《和声的结构功能》编写)。10月,作为特邀代表赴天津音乐学院参加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
2002年78岁,5月,完成教材《作曲初步练习》的校对。
2003年79岁,9月,完成[美]艾伦·福特(Allen Forte)《<</font>春之祭>的和声组织》(The Harmonic Organization of The Rite of Spring)的翻译。10月,作为特邀代表赴四川音乐学院参加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11月,《作曲初步练习》由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80岁,9月,《罗忠镕音乐作品选》第一辑:《暗香》与《罗铮画意》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9月,完成民族乐队乐曲《海青拿天鹅》(根据同名琵琶古曲编写)。 11月,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与广州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荣誉勋章”。 两次赴四川音乐学院讲授序列音乐及音级集合作曲理论。
2005年81岁,4月,“庆贺罗忠镕教授八十华诞音乐会和艺术成就研讨会”在北京举行。6月,赴武汉音乐学院讲授《暗香》与《琴韵》的配器技术。8月,完成新室内乐作品《送别》。
2006年82岁,1月,生病一个多月。3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4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6月,《罗忠镕艺术歌曲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7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8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12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五乐章。 完成勋伯格《和声理论》的全部译稿。译著《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乔治·珀尔 著)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7年83岁,6月,高烧、咳嗽和哮喘,被诊断为支气管炎。7月,意外找到1954年创作的《西藏民间诗歌三首》手稿。8月,译著《勋伯格和声学》(即勋伯格《和声理论》英文版节译本)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2月,完成《第四弦乐四重奏》第六乐章。
2008年 84岁 4月,应邀出席“傅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6月,完成[美]艾伦·福特(Allen Forte)《无调性音乐结构》(The Structure of Atonal Music)的翻译。
2009年 85岁 6月,做白内障摘除手术。7月,修改了《钢琴曲三首》之《托卡塔》中的几处地方。10月,译著《无调性音乐结构》(艾伦·福特 著)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学术顾问应邀出席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并与艾伦·福特见面。12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祝贺罗忠镕教授85寿辰罗忠镕艺术歌曲作品音乐会”。
2010年 86岁 4月,慢性中耳炎发作导致听力下降。完成并编订《一个固定调的单对位法练习328式,附赋格练习两首》。
2011年 87岁 4月,应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邀请,赴上海出席“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9月,完成《同均三宫》(为长笛、中提琴与竖琴而作)。11月,应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日本作曲家松下功邀请,全家赴日本出席东京艺术大学为罗铮举办的音乐会,首演《同均三宫》,并演出《罗铮画意》、艺术歌曲《夜歌》和《山行》。
2012年 88岁 3月,以电子邮件形式函授两名湖南师范学院的学生。11月,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赴上海出席“2012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复调与配器学术研讨会”。
2013年 89岁 1月,译著《<春之祭>的和声组织》(爱伦·福特 著)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0月,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作为驻节作曲家之一出席“第六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活动。由叶聪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演出《罗铮画意》,个人专场音乐会由美国Mivos弦乐四重奏乐团演奏四首弦乐四重奏。
2014年 90岁10月,龚琳娜和沈洋录制的罗忠镕艺术歌曲CD正式出版发行。应新疆艺术学院邀请出访该校并被聘为该校的名誉教授,于该校再收两名网络函授学生。12月,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罗忠镕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学术研讨会”。《罗忠镕弦乐四重奏作品集》、《罗忠镕室内乐奏作品集》、《罗忠镕文集》与《罗忠镕研究文集》(上下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21年 9月2日10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