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这是第一交响曲的姊妹篇,可称之为悲剧交响曲,着眼于人性的复苏,人性的忏悔和彻悟。一个能认知自身悲剧的民族是觉醒的民族,是文明、自尊、自信的民族。

简介 Introduction

这是第一交响曲的姊妹篇,可称之为悲剧交响曲,着眼于人性的复苏,人性的忏悔和彻悟。一个能认知自身悲剧的民族是觉醒的民族,是文明、自尊、自信的民族。

这是单乐章交响曲,内含四个部分:惊-悲-愤-壮。各种特色乐器的独奏传递着不同人物的心声。尤其是在交响乐队中引入了一件奇特的乐器:锯琴,它时隐时现,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别开生面,堪称一绝.

《第二交响曲》 0p.28 完成于1987年8月。由上海交响乐团于1988年5月在第十三届“上海之春” 首演,陈燮阳指挥。

这部交响曲与《第一交响曲》题材相似,可以说是“第一”的姊妹篇,但 二者在取材的角度和立意上却有差别。“第一”用了四个乐章的篇幅,以恢弘 的史诗气魄,全面表现“文革”中人性与兽性的殊死搏斗,不少段落着重揭 示“文革”中人性的异化,可以称为“命运”交响曲。“第二”是单乐章悲壮的抒 情诗,集中表现被“文革”扭曲的人性的复苏,表达从受愚弄受欺骗中彻悟过 来后的痛楚、内疚、悔恨和愤怒。它是一曲真诚心灵的悲歌,可以称为“悲剧” 交响曲。作品在初演时,曾加有一个副标题——“一月的遐思”,作曲家写有如 下乐曲提示:“他的离去,唤醒人性的复苏,也留下永久的沉思”。显然,作曲家 是以1976年1月-4月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周恩来逝世——天安门“四 五”运动)为背景的。从1980年创作《交响幻想曲》以来,“文革”题材一直紧紧 扣着朱践耳的心弦,正如他在“第二”的作品解说中写的:“一个能认识自身悲 剧的民族,是文明的自尊的民族。壮丽的明天正在忧患中孕育”,反映了作曲 家对祖国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之情。

这部单乐章交响曲分为四个段落:引子、慢板、快扳、庄板.分别表达“惊、 悲、愤、壮”四个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情感过程,音乐情绪在四个段落间大起 大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音乐性格上,慢板与庄板相对稳定,具有奏鸣曲式 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功能;它们之间的快板,富于不稳定的戏剧性,带有展开部 的性质,结构非常严谨。在写作技术上,作为统摄全曲最重要的结构因素有两 个,一个是“核心三音列”——C、A、升G,即相邻行音级间的小三度和小二度。 这个三音列取自作曲家本人《第一交响曲》第—乐章的主要音乐材料,共同 的“生成细胞’使这两部作品结成名副其实的“姊妹”关系。此三音列及其三种 变形(逆行、倒影、逆行倒影)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十二音序列,在全曲各个音乐 段落中,具有同构关系的核心三音列无处不在。另—个重要的结构因素是“核 心节奏型”,按菲波那奇数列(1、2、3、5、8、13、21……)加以扩展和控制,随处可见。这种节奏型既打破常规节奏的方整性和周期性,又有规律可循;它避免了 节奏的刻板,增加了音乐的动势,有助于音响紧张度的递增递减及节奏组合 的有序性。在新音色的开掘方面,作曲家首次在交响乐队中创造性地使用了 一种特殊乐器——锯琴(Musical Saw),它第一次出现在引子与慢板之间,以 下行的c、a、升g三音列为基本的曲调走向。这个三音列与人声自然的呜咽十 分接近。用擅长于表现滑音和颤音的锯琴演奏,更酷似人声,凄凄切切,如泣 如诉,使人受到悲痛欲绝情绪的强烈感染。此外.复调手法在这部交响曲中的 成功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快板中,作曲家设计了一个多达八层的复 调段落,这是对叱咤风云的群众斗争场面的描绘.是不可遏制的正义力量对 黑暗势力的勇猛冲击。庄板是一个大赋格段,用序列材料派生写成的赋格主 题第一次用中提琴陈述,以后技纯五度关系开展,使这一主题连续七次进 入,充分表达出这段音乐深沉、坚毅、悲壮、崇高的意境,给人以长路漫慢、任 重道远的深刻启迪。 ’

这部作品获1988年上海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奖,并于1994年获全国第八 届音乐作品评奖活动的一等奖。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朱践耳 - 第2交响曲 Op.28
作品信息
作曲 :朱践耳 1987/8
编号 :Op. 28
体裁 :交响曲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6-02-04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