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第一交响曲》亦称《民族解放交响曲》,被称为第1首中国人创作的交响曲,冼星海作曲,1935年秋开始构思,1936年秋完成钢琴谱初稿。

简介 Introduction

第一交响曲》亦称《民族解放交响曲》,被称为第1首中国人创作的交响曲,冼星海作曲,1935年秋开始构思,1936年秋完成钢琴谱初稿,1937年春开始配器,1940年到哈萨克养病期间动笔,1941年5月在莫斯科完成,完成后却不能公演。此曲表达作者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作品分4个乐章:《锦绣河山》描写中国地大物博、河山壮丽的自然景象,更着重于刻划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灵活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改造传统的奏鸣曲式。主部主题描写海洋。弦乐器专用G弦,发生浑厚的音响,齐奏着雄健的“劳动歌声”。《历史国难》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前有引子,后有尾声。引子由两个简短的敌对主题交替而成,主部强调第2个主题:人民的苦难,由木管乐器和提琴演奏。《保卫祖国》由《龙船舞》、《纸鹞舞》和《狮子舞》3首舞曲组成,象征海、空、陆三军。《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采用中国民族音乐的“倒装式变奏”手法,引用了陶行知《锄头歌》作乐曲主题。

背景

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曲构思于1935年。这年秋天,冼星海刚从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毕业回国。原想把在国外所学到的现代西方作曲技术带回国内,与中国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自己艺术事业的他,看到的是灾难深重的祖国已到了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人民在冷酷的现实中失业和流浪。

他决定抛开个人的发展计划而为民族救亡运动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情。他不仅以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国的群众歌曲创作中去,而且还想通过器乐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表达出来。于是,他构思了《民族解放》交响曲,但这首曲子一直未能动笔创作。1940年,冼星海赴苏联,由于战争原因停留在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的阿拉木图。幸亏有短暂的空闲时间,冼星海才得以动笔创作《民族解放》交响曲,并于1941年5月完成。

乐章

全曲共有4个乐章:

第一乐章“锦绣山河”,第二乐章“历史国难”,第三乐章“保卫祖国”,第四乐章“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冼星海在此曲中,广泛地引用了中国民众所熟悉的音调来作为联想的素材,从而启发听众对这部交响曲创作意图的了解。如在第三乐章“保卫祖国”中,作曲家把三首中国的民间舞曲组合成套曲来暗示着某些兵种的象征。以“龙船舞”象征海军,以“纸鹞舞”象征空军,以“狮子舞”象征陆军。如在第四乐章中,作曲家以“锄头舞”象征工农的伟大力量,以“国际歌”象征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等等。除此之外,冼星海还在第三、四乐章中起用了民族打击乐。

完善交响曲

修改交响曲

《民族解放》交响曲写成后,冼星海一直想亲耳听到它的演奏并准备作适当的修改。遗憾的是,由于战争无法回国,战争结束后又因病重被送往莫斯科治疗而未能如愿。1945年10月2日,在冼星海逝世前的28天,他还对前来探望的友人几次谈到《民族解放》交响曲的出版和演出。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内心听觉力加音乐造型力在想象。

交响曲的贡献

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曲,贯穿着爱。《民族解放》交响曲公演,将国救亡、抗日反帝的斗争精神。《民族解放》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交响曲,而且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民族韵味的交响曲。它取材于现实生活,选择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自始至终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思想和精神。在器乐形象的塑造上,冼星海极其重视标题性的创作原则。他努力使每一乐章的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易于为群众所理解。同时,他还大胆地借鉴外来的音乐形式、语言和技法,把在法国所学到的印象主义乐派中关于和声及配器的技法融合在创作中,通过改造和变化,为自己特定的音乐内容服务。他认为,无论是哪种技术或哪种形式,只要能与自己创作的音乐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是有用的技术和形式。《民族解放》交响曲为在我国开辟一条交响曲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冼星海 - 第1交响曲「民族解放」Op.5
作品信息
作曲 :冼星海 1941
编号 :Op. 5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8-23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