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e小调第10号交响曲,作品93,这首作品和上一首交响曲已经是相距八年时间,而它亦与《第5号交响曲》一样,是作曲家最常演奏的交响曲之一。

简介 Introduction

e小调第10号交响曲,作品 93,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53年7月至11月期间。12月17日由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挥下作首演。这首作品和上一首交响曲已经是相距八年时间,而它亦与《第5号交响曲》一样,是作曲家最常演奏的交响曲之一。就连甚少演绎现代作品的著名指挥家卡拉扬,也在1969年到访苏联时,指挥了这首作品。

背景

自从他于1945年所创作的《第9号交响曲》和史大林所期望如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有太大落差后,再一次失宠于政府,更招来1948年藉日丹诺夫将苏联音乐家来一次大整顿,他与浦罗哥菲夫、米亚斯科夫斯基等苏联一线作曲家无一幸免。这次亦是他第二次遭到官方所谴责。换来的结果,是除了第5、第7号交响曲等极少数的作品外,其余的都遭被禁演出,而他所获取的种种待遇福利又再一次被递夺。肖斯塔科维奇唯有再一次把精力放在电影音乐上,又或者创作如清唱剧《森林之歌》(作品81)一类政府接受的作品以赚取酬劳来交租,这段期间他虽然已完成了《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但因害怕作品再被评为“形式主义”而一直未有公开。

1953年3月5日,苏联一连有两个著名的人物去世,其中一位是浦罗哥菲夫;但他的死讯却被另一个更有名气的人所掩盖,那就是史大林。他的死亡,意味长达31年的独裁统治即将结束。对于肖斯塔科维奇来讲,这是表示将会带来转机的一刻,四个月后,他正式再开始谱写新的交响曲。

结构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全曲演奏时间约为55分钟。

  • 第1乐章:中板(Moderato),以作曲家名字而创作的DSCH动机成了乐章的主轴位置。
  • 第2乐章:快板(Allegro),短小但紧凑的乐章,被称为史大林的写照。
  • 第3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作曲家将DSCH动机及另一个音乐动机不断重复穿插在当中。
  • 第4乐章:行板-快板(Andante - Allegro),与第六、第九均视为作曲家少有带乐观性的终曲。

配器

  • 木管乐器:3长笛(第2、3长笛兼任短笛)、3双簧管(第3双簧管兼任英国管)、3单簧管(第3单簧管兼任E♭调高音单簧管)、3巴松管(第3巴松管兼任低音巴松管)
  • 铜管乐器:4圆号、3小号、3长号、大号
  • 敲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锣、铃鼓、木琴
  •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赏析

这部被称为“解冻交响曲”的作品创作于斯大林死后,全苏联知识分子高压政策解除,社会进入崭新时代的环境下。该作至今被认为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中期风格回归的最高代表,也是作曲家十五大交响曲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之一。

尽管《第十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各方见解不一,但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持不同观点的人都不否认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高度的艺术水准。丰富的生活和创作的经验,苏联人民的生活和他们争取和平的斗争直接影响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创作。作品反映了由新的战争威胁引起的不安,以及由于和平与进步势力的增强带来的希望。这一切确定交响曲所具有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内容。

从1945年到1953年,肖斯塔科维奇在冷宫里噤若寒蝉,这八年中他都没有再写交响曲,而他的创作节律一般是每两三年就会面世一部交响曲的。当时的苏联正开展一场持久广泛的思想批判运动,以便达到端正文艺方向和统揽文艺的意图。作为被批判的“形式主义”的榜样和楷模,肖斯塔科维奇被迫主动地对自己进行冷处理。特别是对于交响曲,他要远远地避开它们,以防更大的灾祸从天而降。

直到斯大林死后,他终于发表了《第十交响曲》。这部作品因为献给“我们这一代的渴望”而很受重视,1954年3月与4月,作曲家联盟专门为它开了三天的研讨会。意见相当分歧,触及了创作自由与政府管制的问题。热心拥护的人冠之以“乐观的悲剧”、“无冲突理论的结束”一类美好的言词。也有人表示,它是“一个严重疏离个体的悲剧。这首交响乐的主角似乎必须独自面对邪恶势力。他心怀恐惧,从纯粹个人(也因此狭隘)的世界往外看着那倾泻而出的邪恶与剧变,心感茕茕无依。这样一个对世界的概念非常不同于绝大部分苏维埃人民的经验。”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采用了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慢启动”的奏鸣曲式。从低音弦乐声部缓慢、阴沉、凝重的引子开始,为全曲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具有俄罗斯抒情歌曲特征的主部主题由单簧管主奏,小提琴以对位声部相随,非常温柔、忧伤和诚挚。展开部可谓是缓慢启动,长久积累的压抑和痛苦在此爆发。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拦,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冲突,表达着痛苦和抗议的巨大激情。

第二乐章:是常见的谐谑曲风格,主题域的音色先后涉及弦乐的固定音型和旋律,木管沙哑的齐奏,小鼓粗野的滚奏,情绪猛烈而尖锐,犹如狂风暴雨急骤而来,对人们构成了巨大威胁。中间部具有顽固、乖张和恐怖的特性,仿佛演出了一场魔鬼的舞蹈。情绪在再现部更为激烈,随着乐队全奏而咆哮向前,不可一世。无论该乐章描绘的形象究竟是不是指向斯大林,这一形象无疑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描绘的。

第三乐章:在情绪上接近第一乐章的沉思和冥想,以此表明了整个交响曲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曲家对黑暗势力的毫不畏惧与努力抗争的交响宣言。

第四乐章:从低音弦乐开始陈诉,双簧管成为对答乐器。这一引子突出了抒情和沉思的特点。音乐进行一度又转向到苏联青年歌曲天真无邪、轻快活泼的形象上去,给人乌云扫尽、豁然开朗的感觉。各个主题在展开部得到充分发展,既对比尖锐,又在性格上相互接近。当进入全章也是全曲高潮时,乐队全奏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这部交响曲1954年在纽约首演,著名评论家唐斯相信:肖斯塔科维奇生于忧患,历尽艰辛才写出这部交响曲。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是他登上大师地位的保证,他的力量日增,之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作品。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肖斯塔科维奇 - e小调第10交响曲 Op.93
作品信息
作曲 :肖斯塔科维奇 1953
编号 :Op. 93
时长 :0:55: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12-24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