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长达五个乐章的音乐中,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简介 Introduction

第八弦乐四重奏或许是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中被录音次数最多的作品。这是他写过最为阴冷的作品之一,一部赤裸裸展示绝望而无丝毫妥协的作品。开头晦涩,完全不可接近,这种情绪直到第二乐章的渲泄才得以转变。Emerson四重奏团的小提琴手Eugene Drucker曾评论,“你有达到极致的狂乱…;它展示出战争的残酷和暴戾,在此背景下犹太主题被两把小提琴相差八度的尖叫划出”。你能在两处听见八度音,而且这种印象深刻的演绎方式使得作品充分现实化。主题D Eb C H的引用,第三乐章可以十分明显地听见,尤其在两次重复处充满激情和强烈表达的欲望。这第八号弦乐四重奏极富有个人戏剧化的效果。Philip Setzer的“骷髅都开始跳舞”的评论看来完全是切中肯綮。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六〇年六月为电影“五天五夜”而在德累斯顿的高里斯待了三天时创作的。德累斯顿整个城市被催毁的惨状令他想到自己的死亡,他在七月19日写给好友格利克曼的信中说,“我决定自己为自己先写这麽一首乐曲,甚至可以在封面上写到:‘为纪念这首四重奏的作者而作’。这首四重奏的主题是:D Eb C H,也就是我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缩写”。有关这首四重奏更详尽的说明,肖斯塔科维奇在信中写得很详细,这种现象在他一生中非常罕见。

赏析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长达五个乐章的音乐中,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第一乐章:在四件乐器奏出的一段缓慢的挽歌式的乐声中,作曲家著名的D-S-C-H(D,降E,C,B)动机将自己清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在这一乐章中,肖氏还援引了他1926年19岁时的成名作《第一交响曲》中的一端旋律。

第二乐章:在一阵激烈的音乐声中,作曲家再一次用他的DCSH动机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地狱的图景:这是一端引自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旋律(1944)——“死之舞”。这段旋律据说是曾在纳粹集中营被犹太人传唱的,这些可怜的人们当时被迫为自己挖掘死后的坟墓。而作曲家本人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引起当局的极度不满后,又何尝不是成天生活在自己的坟墓的幻象之中呢?

第三乐章:这是一段基于DSCH动机的犹太风的小圆舞曲,既甜蜜又辛酸。苏联政策中的反犹太成分曾迫使数以千记的犹太人离乡别井,流浪他乡。肖氏曾对此表示过痛心,深感人生的残酷。在这段乐曲中,作曲家引用了一段曾用于他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59)的旋律——这是在斯大林死后,苏联当局恢复肖斯塔科维奇的名誉后写成的。在一段仿如笑声的下行音阶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向不苟言笑的作曲家,此时就象在和一位挚友一起,发出开怀的笑声。

第四乐章:包含了一些粗暴而又沉重的和弦。有人说,这是来自德累斯顿的炮火。也有人说,这是斯大林手下在半夜的敲门声。后者听起来似乎更合理。这种来自对强权的恐惧对30年代的肖氏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有时甚至收拾起行装睡到屋外,以便随时逃走。

在这段音乐之后,DSCH动机又出现并将我们带进一段极具表现力的音乐:一首名为《失去自由的痛苦》(英译为《被囚的痛苦》)的俄罗斯葬礼歌曲。事实上,肖斯塔科维奇也是苏联当局压制下的一个囚徒,在痛苦与惶恐中,他也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葬礼。

紧接着,DSCH又出现了。这是来自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中一段名为《谢辽沙,我的爱人》的痛彻肺腑的歌曲。这部歌剧在1936年上演时,曾引起斯大林的暴怒。而作曲家本人更几乎因此而丢掉性命。在乐章的结尾,半夜的敲门声又一次响起。

第五乐章:同样以DSCH动机为基础,最后一个乐章回应了首乐章。但在这里音乐线条变得圆滑了一些,这是一种对往昔的凄苦的回忆。这段音乐后来发展成乐曲的高潮,但随之而来,却有坍塌在一片无奈和顺从之中。。。。。

没有永恒的快乐,这就是生活。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肖斯塔科维奇 - c小调第8弦乐四重奏 Op.110
作品信息
作曲 :肖斯塔科维奇 1960
编号 :Op. 110
时长 :0:23:00( 平均 )
体裁 :弦乐四重奏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12-25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