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所作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成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也写了一套“平均律”——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

试听 Plays

♬ 尼古拉耶娃演奏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 作品87 第七首 优酷 ( 视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前奏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代键盘乐的代表性形式,巴赫据24调创作了48首前奏曲与赋格,被称之键盘乐的“旧约圣经”,肖斯塔科维奇这套作品,OP.87,作于1948年遭批判后的 1950-1951年,有“新约圣经”之称。1950年7月,肖斯塔科维奇赴莱比锡担任巴赫200年纪念音乐会的评审员,他因追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之伟大而开始创作,其中不仅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也糅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

概述

《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钢琴曲集》主要内容是20世纪末,俄罗斯作曲大师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奉献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风格复调钢琴曲集——《24首前奏曲与赋格》。这是20世纪苏俄诞生的第八部同类体裁作品,也是20世纪末最后一部具有高品质审美价值的赋格曲集。

1950年的夏天,肖斯塔科维奇产生了《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创作构思。 1950年10月,肖斯塔科维奇在给达维多维奇的信中说:“我正在谱写一套钢琴演奏的《前奏曲与赋格》,已经完成了5首前奏曲和5首赋格……”“在1951年2月25日,我已经完成了这套作品,并且自己也非常满意……3月31日,我已在射击运动俱乐部演奏了12首《前奏曲与赋格》,当时的听众把大厅挤得是‘水泄不通’,明天(4月5日)我还要为大家演奏另外的12首《前奏曲与赋格》……”

前奏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代键盘乐的代表性形式,巴赫据24调创作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被称之键盘乐的“旧约圣经”,肖斯塔科维奇这套作品,OP.87,作于1948年遭批判后的1950-1951年,有“新约圣经”之称。1950年7月,肖斯塔科维奇赴莱比锡担任巴赫200年纪念音乐会的评审员,他因追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之伟大而开始创作,其中不仅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也糅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

与肖斯塔科维奇其他颇具先锋性的作品相比,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却显得十分复古,这也恰恰证明了巴洛克音乐"有限形式"内的"无限创造性"。在这部作品里,肖斯塔科维奇沿用了很多其他作品的素材如清唱剧《森林之歌》、钢琴五重奏、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以及俄罗斯民间音乐等等。

目录

 1.C大调,前奏曲为中板,主题为萨拉班德舞曲节奏,和声式主题表现后,加上感情性的旋律要素,二段体。赋格也为中板,四声部组成的主题取材于肖斯塔科维奇《森林之歌》中第一曲《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源于民歌《黄莺歌唱幸福》)。以全音阶,取呈示、发展、再现部形式。

2.A小调,前奏曲为快板,以分散和弦构成的主题发展。赋格为小快板,三声部,主题呈示后为应答,发展部对位主题应用,展开现代乐念。

3.G大调,前奏曲为不过度的中板,以3个八度音奏英雄叙事歌式主题,接着是俄罗斯声乐中“绕口令”音型,两个素材交合,有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基辅之门》的味道。赋格部分是与它形成对比的很快的快板,三声部,有吉格舞曲节奏感。

4.E小调,前奏曲为坎蒂莱纳(催眠曲)风格,行板。赋格为慢板,四声部、发展部加快速度,再现部展开有力对位。

5.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小步舞曲风格,其中运用了肖斯塔科维奇自己《钢琴五重奏》中第三乐章主题素材。赋格也为小快板,三声部,巴赫式构成。

6.B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尾奏变为中板。赋格由两个对比因素组成,四声部、再现部两者重叠,有两重赋格趣味。

7.A大调,前奏曲为稍中板的快板,库朗舞曲风格。赋格为小快板,主题为少先队号角特征,来自《森林之歌》中结尾的《赞歌》。

8.升F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二声部。赋格为三声部,行板,有悲歌风格。

9.E大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俄罗斯民歌游行圣歌的对话形式。赋格为快板,二声部,主题有谐谑风格。

10.降C小调,前奏曲为快板,创意曲形式。赋格为中板四声部。

11.B大调,前奏曲为快板,创意曲式。赋格也为快板,三声部,主题有谐谑风格,回旋曲形式。

12.升G小调,前奏曲为行板,巴沙加牙舞曲形式,八度音程的主题有9段变奏。赋格为快板,四声部。

13.升F 大调,前奏曲为活跃的中板,快速音型与延长音型交替。赋格为慢板,五声部,巴洛克形式,体现对位技巧。

14.降E小调,前奏曲为慢板,这一首是全曲中的精华,其中有暗示钟声音型,充满悲剧意味。赋格为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主题为俄罗斯民歌《少女的叹息》,合唱式与应答构造。

15.降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圆舞曲形式,以节奏音型始,几个旋律重复展开。赋格为很快的快板,四声部,主题受十二音技法影响,最后有降D大调华彩表现。

16.降B小调,前奏曲为行板,巴沙加牙舞曲形式,有4段变奏。赋格为慢板,主题源于俄罗斯民间拨奏乐器古斯(Gusli)的音乐。

17.降G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分散和弦装饰的歌调。赋格为小快板,四声部,主题也含民歌风格。

18.降F小调,前奏曲为中板,主题近似玛祖卡舞曲。赋格为活跃的中板,主题具俄罗斯风格,四声部。 

19.降E大调,前奏曲为快板,以东正教合唱式和声进行。赋格为活拨的中板,三声部。20.C小调,前奏曲为慢板,合唱式的部分旋律取自《鲁斯兰》中的《首领之歌》,有芦笛式的寂寞感。赋格为中板,四声部。

21.降B大调,前奏曲为快板,音型装饰型练习曲形式。赋格为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22.G小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练习曲式,和声构成。赋格为中板,四声部,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

23.F大调,前奏曲为慢板,歌谣形式。赋格为活跃的中板,三声部,充分对位化表达。24.D小调,前奏曲为行板,抒情曲。最后的赋格拥有两个主题,先以叙事歌旋律为主题,中板,四声部。速度加快后,绕口令式主题出现,四声部发展,两个主题和声重叠,形成二重赋格的高潮而结束。

赏析

相信大家对巴赫的《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都十分熟悉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所作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成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也写了一套“平均律”——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

对于这部作品,作者这样说过:“最初,我打算作为技术练习写一些复调作品,但是后来,我又扩大了这个计划, 我要按照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写一组具有明确形象和艺术内容的复调作品。”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参照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集》,在每一个调性上创作一首前奏曲一首赋格曲,两者自成一套,很好的体现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精髓。

不难看出,这套“平均律”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巴赫的平均律。比如说,这套曲集的第一首为C大调——和巴赫一样。再比如,两人的第二首赋格用了十分相似的赋格主题(两个十六分音符后接三个八分音符,连续两次)

和平均律一样,这套曲集中的每首曲子都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其中,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节奏、长度和难度。(比方说,第13首升F大调赋格有五个声部,而第九首E大调赋格却只有两个声部。)

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作品,从前奏曲与赋格之间的联系上看,继承了巴赫调式调性统一的原则。另外他也受到了格拉相.诺夫的影响,每首前奏曲终止处都标记有“attacca ”(连续,不间断演奏),两章要求连续演奏。有些作品甚至结束在不稳定的和声上,待赋格中来解决。有些作品的前奏曲与赋格采用了相同的主题材料,在情绪和速度上突出对比,但又从内容上完成统一。他比巴赫更注重两者在音调上的联系。如第8首升f小调前奏曲中的弱起十六分音符后强拍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在赋格的主题中也有所运用。第10首升c小调前奏曲在一串跳动的走句式十六分音符之后,出现了鲜明悠长的旋律,它暗示着赋格的主题,仔细观察会发现,赋格主题实际上就是根据这旋律而作的简明提纲,一前奏曲末尾不断反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直接引导出赋格的主题。第15首降D大调前奏曲中间部分第87小节起的旋律暗示了赋格的主题,前奏曲开始的伴奏音型也在赋格中出现。第20首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主题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前者是主调式的陈述和发展,后者是复调式的。第21首降B大调前奏曲一开始的伴奏音调正好是赋格主题的开始。第22首g小调的最后四小节逐渐形成了赋格的主题。由此我们会发现,作曲家在前奏曲与赋格的关系上是有意识地做艺术构思的结果,而非偶然。

当然,该作和巴赫的平均律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说,该作调性的排列方式与巴赫有所区别:巴赫是按照半音的顺序排列的,肖斯塔科维奇则是按照五度上行的关系排列的,每一种调号有大调与平行小调两首相连接(单数为大调,复数为平行小调),同时作曲家又赋予这些曲式以时代所提示的新内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其中如主题写作、和声运用以及调性布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与革新。

二战后,肖斯塔科维奇成为了苏联最杰出的作曲家。尽管当时他已经在苏联共产党当中失宠,他仍然作为文化大使被送往国外。1950年的一次旅行中,他来到了莱比锡,参加了一场纪念J·S·巴赫逝世两百周年的音乐节。

作为音乐节的一部分,肖斯塔科维奇被要求担任第一届国际巴赫大赛。比赛中的一位选手是来自莫斯科的26岁的塔蒂阿娜·尼古拉耶娃。尽管没有比赛条例要求,她却准备好演奏任何指定的一首平均律。最终,她赢得了金牌。

塔蒂阿娜·尼古拉耶娃突出的表现给肖斯塔科维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到莫斯科,开始写作自己的一套前奏曲与赋格。肖斯塔科维奇写的很快,平均每三天就能写出一首。每写完一首,他就会叫尼古拉耶娃来拜访他。他会为尼古拉耶娃演奏自己最新的作品。

这套完整的作品是在1950年10月10日到1951年2月25日之间写成的。一写好,肖斯塔科维奇就将这套作品寄给了尼古拉耶娃。她于1952年12月23日在列宁格勒公开首演了这套乐曲。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几首比较著名的作品:

第一首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

肖斯塔科维奇用连续的和弦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引出了不朽的第一前奏曲。其中的弱音和和声语言都具有极强的肖斯塔科维奇特色。赋格则是用最纯的C大调写出的。没有哪怕一个临时记号。

第二首前奏曲与赋格(A小调):

前奏曲采用的流水线型写法,即以乐曲开头的核心音型为模式,在发展中以同样的节奏、织体和速度不停顿地向前流动。这种写法是早期古典乐派常用的创作手法,没有明显的主题结构和完整的段落划分,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具有即兴曲的性质,写法较自由。此首作品开头的动机音型为一个带有装饰音的分解和弦,并且此音型在全曲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贯穿始终。

第十二首前奏曲与赋格(升G小调):

前奏曲采用了固定低音的变奏手法“帕萨卡利亚”,主题在低音声部周期性的循环出现,这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很擅长使用的一种作曲技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经常出现,比如说他的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p. 77)。相反,这首中的5/4拍的赋格有很强的节奏感,是一首较为复杂的作品。

当然,这套乐曲中还有许多优秀的音乐。限于作者水平,在此不加介绍。实际上这24首前奏曲和赋格中的每一首,都是值得细听的。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集民族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为一身的音乐家。他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主题旋律都融入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既有俄罗斯古老的民歌,又有同时期作曲家创作的民族曲调。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复调作品的巅峰,这是一部被誉为“风格成熟的俄罗斯音乐百科全书”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结合传统的前奏曲与赋格形式,赋予音乐旋律丰富鲜明的个性的同时,也将作曲家的内心感受一同抒发,这才是最真实的音乐。

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从第一首和着独具俄罗斯风格钟声的众赞歌开始,逐渐将俄罗斯独特的风土人情如画卷般展现在听者的而前,有抒情悠扬的情绪,有轻松活泼的歌唱,也有悲伤忧郁的低吟,同时兼有英雄史诗般的气概。音乐形象的丰富使得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在传统复调乐曲的基础上凸显了它鲜活的艺术气质。

在民间,这套作品被称为“老肖毒性最大的曲子”。的确,如果能多听几遍,很容易就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继承了巴赫的传统,但音乐风格却又与其相去甚远。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20世纪的新兴的技法,听到的是更为激进的音响,但却又植根于俄罗斯民族传统的土壤中繁衍,时刻涌动着俄罗斯的民族气息,他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的音乐语汇,使之交融结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到创,体现了其和创新的精神和精湛的作曲技巧。总而言之,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是干净简洁的,细腻优雅且流畅灵动。在弹奏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演奏者要根据每首作品的不同音乐形象,仔细揣摩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图,才能更完美地诊释出整部作品。

(文/珍宝碎片化)

唱片

这套作品的版本可选:

1.尼古拉耶娃演奏版,尼古拉耶娃有1987年在Melodipa录音,经BMG重制后,CD编号74321 19849-2(3张)与在HYPE录音,CD编号CDA 66441/3(3张),两套唱片,《企鹅》都先后评为三星带花。尼古拉耶娃被认为是演奏这套作品的权威,两套相比,Melodiya版演奏更好,但录音效果明显不如HYPE版。

2.里赫特只演奏了第四、十二、十四、十五、十七、二十三号,收于Philips,CD编号438 627(+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3.肖斯塔科维奇自己有第一、四、五、二十三、二十四1958年录音版,收于EMI,CD编号CDC 7 54606-2(肖斯塔科维奇历史录音,+2首钢琴协奏曲、《3首幻想舞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肖斯塔科维奇 - 24首前奏曲与赋格 Op.87
作品信息
作曲 :肖斯塔科维奇 1950-1951
编号 :Op. 87
时长 :2:48:00( 平均 )
体裁 :钢琴曲 / 前奏曲 / 赋格曲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1-02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