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

试听 Plays

♬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 天方夜谭组曲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舍赫拉查达》(俄语:Шехерезада,Scheherazade,作品35),又译舍赫拉查德天方夜谭,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8年所作的一套交响组曲。它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拉伯经典《一千零一夜》一书。

创作背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十二岁时入读圣彼得堡海军学院,直到1862年毕业(当时他已十八岁)。正当他为前路烦恼,要在海军及音乐间作抉择之际,海军已经急不及待召他至艾玛斯船舰(Almaz)服役,为期三年,并须行走于南北美洲及欧洲之间。原本他本人已决心离开军队,奈何兄长却坚持不得要领;但当他回家俄罗斯后,里姆斯基本人却获得一个度身订造之职衔—担任海军乐队之督察,直至1884年被新任海军部长废除。他从军期间之所见所闻,还有在乐队之经验,皆为他日后写作“天方夜谭”提供无尽灵感。

乐曲构造

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

  1. 广大而庄严(大海和辛巴达的船)
  2. 缓板(卡兰达王子的故事)
  3. 行板近乎稍快板(年轻的王子与公主)
  4. 极快板(巴格达的盛宴—大海的船难)

各乐章大要

天方夜谭于1888年完成,翌年于莱比锡首演;此曲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后所写的纯交响大作之一。他生前形容此曲之配器,已经将俄国音乐之父格林卡所制定之常规编制高度发挥,及为他本人之创作阶段划上句号。在此交响诗当中,他原本希望凭音乐表情记号作各个乐章之标题,但今天欣赏到之四个乐章皆以当时之场景为题。

曲子开头有一段阴郁的旋律,由铜管奏出,象征《一千零一夜》里听故事的苏丹王;而象征该原著中讲故事的“舍赫拉查德”的旋律,由小提琴和竖琴奏出,非常优美,在每个乐章都有出现。

RimskyScheherezadeThemes.png

第一乐章

此部分之起首以充满威迫感的铜管乐,表出专横的苏丹王沙里亚—他觉得天下女子皆不忠,甚至在初夜后将自己的妃嫔杀死。小提琴之奏出,表示“舍赫拉查德”加入其中,及为他道出一连串之故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更藉多年前之航海经历,描绘辛巴达乘风破浪,勇闯印度及斯里兰卡海域之旅程。

第二乐章

此部分由巴松管引领,描绘卡兰达王子之形像,更道出这位波斯王子抱着广传伊斯兰教之决心。

第三乐章

此部分以扣人心弦的旋律作开端—描述一个年轻王子,跟公主堕入爱河,公主更为情人送上一段引人遐想的阿拉伯舞蹈。

第四乐章

此乃本乐曲之尾声,舍赫拉查德记起苏丹王的威胁,遂说出一个使人震惊之故事—开首描绘热闹之巴格达节日,后来有逃亡海上的英俊青铜骑士,他所坐之船只于海上经历惊涛骇浪,其后亦船毁人亡。小提琴再奏出舍赫拉查德之主题,引向平静优美之终结—苏丹王被舍赫拉查德之妙语连珠所打动,两人最后更成为终身之夫妻。

赏析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一千零一夜》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作品便是根据《一千零一夜》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

内容简介

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曾经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已有丰富的游历。而交响组曲又名《天方夜谭》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心中对于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

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这部音乐作品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在这首作品初版时,作者给全曲四个乐章写下了四个标题: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卡蓝德王子的神圣故事》,第三乐章:《青蛙王子与公主》,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青铜骑士的峭壁》。但后来作者为了不让太具体的标题束缚欣赏者的想像,便在以后的几次再版中,把四个乐章的标题删去了。

乐章鉴赏

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德的船》

辛巴德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海家,他多次出海远航,触礁沉没,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奇幻的景象。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德的第二主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德聪慧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变化再现,在不同场合表现了不同内容和不同音乐形象。中提琴、大提琴不断反复的伴奏音型,带有较强的波动感,描绘了起伏动荡的海浪。

在这背景下,苏丹王的主题演变成大海主题,成为奏鸣曲主部主题:这是个宁静、平和的主题,仿佛可见到辛巴德的船在粼粼波光的海面上飘然滑行。接着长笛奏出柔和的辛巴德主题:接着,小提琴独奏再现舍赫拉查德主题,通过变奏使原来宁静的主题逐渐变得激动不安,预示着大海在骚动,暴风雨将来临,以及辛巴德与海浪搏斗的惊险场面。进入再现部后,大海主题呈现出剧烈、不安和动荡,描写了狂风巨浪的肆虐。最后乐曲再现,重现大海主题和副部主题,在渐趋平静的气氛中,辛巴德的小船平稳地渐渐远去。

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

“卡伦德”意思是靠施舍为生的游方僧。这一乐章又名《僧人的故事》。乐章开始,独奏小提琴奏出舍赫拉查德主题,仿佛她又开始讲述一个王子扮成乞丐的奇异故事。大管悠闲地奏出卡伦德王子的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多次不同乐器、不同色彩的配器,表现了王子遭遇各种不同经历,中间部是富有戏剧性的充满刀光剑影的格斗场景。长号奏出饱满、有力的号角性音调:随后几个主题交错,在发展中多次出现主题动机,展现了激烈的战斗情景。最后再现卡伦德王子主题的四次变奏,在雄壮有力声中结束第二乐章,低音部苏丹王主题隐约出现,似乎在赞叹。

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

这里是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形式,采用了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深情、温柔、优美的旋律。表现王子的主部主题,以及刻画了王子温柔、文雅的形象。表现公主形象的副部主题轻盈、委婉、柔美,具有东方舞曲风格,王子与公主主题(主部与副部)交织在一起,向人们展现了一副爱情画面,王子主题曲由弦乐奏出。展现了公主婀娜、妩媚、轻柔的舞姿。这两个性格相近的主题,经过多次变奏,交替发展、缠绕,烘托出公主优美的舞姿和王子的热烈深情,最后以王子主题再现木管乐器流畅、轻巧的下行,轻轻地结束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巴格达节庆等》

这个乐章描绘两个情景:一是巴格达节日的欢乐场景,二是巨浪涛天的大海。第一部分以狂欢性的舞蹈、快速节奏型的主题,表现了五光十色巴格达欢乐的节日气氛。

节日气氛走向高潮时反复出现了与卡伦德王子主题相关的乐句:把斑斓多彩的节日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又出现公主主题,经过充分展开,达到欢腾高潮,突然乐曲情绪变化,出现了大海主题,在起伏不停的海波节奏型衬托下,长号、大号用力再现苏丹王主题:这两个主题交织发展,又再现了巴格达节日欢乐的气氛,达到狂热的高潮时,音乐突然停止,发出一声巨响,暗示着辛巴德的船撞到了岩石上,沉没在茫茫大海中。乐曲气势渐弱,小提琴奏出呜咽似的大海主题,辛巴德小船主题也再次浮现出来:仿佛是对辛巴德这位勇敢航海者的回忆。

最后由小提琴独奏的舍赫拉查德主题出现,喻意故事讲完了,而苏丹王的主题也变得温和,被舍赫拉查德感化了。大海平静了,全曲在独奏小提琴缓慢的余音和木管乐器微弱的和弦中结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 舍赫拉查德(天方夜谭) Op.35
作品信息
作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888
时长 :0:46:00( 平均 )
体裁 :管弦乐 / 组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9-12-11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