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第4号交响曲》,作品165,是美籍亚美尼亚作曲家霍夫哈奈斯的交响乐作品,创作于1958年,于同年12月13日完成。

简介 Introduction

第4号交响曲》,作品165,是美籍亚美尼亚作曲家霍夫哈奈斯的交响乐作品,创作于1958年,于同年12月13日完成。乐曲是受早一年才成立的美国管乐团(又称为匹兹堡美国管乐团,因为它位于匹兹堡,现时正式名称为美国管乐交响乐团)所委约创作,并且题献给威廉·P·史奈德三世(William P. Synder III),首演的指挥为创办人,现时仍在世并担任艺术总监的布特莱(Robert Austin Boudreau)。及后霍夫哈奈斯亦为该乐团创作了第7号及第20号交响曲。

霍夫哈奈斯一共写了8首以管乐团演奏的交响曲,《第4号交响曲》是第1首。虽然标明是为管乐团创作,但他也加入了竖琴这件弦乐器。另一方面,从编号上,本曲排行第四,但实际上,撇除早年被他烧毁及已遗失的早期作品,这应该是他第10首,编号上的出入是因为他以乐曲的出版先后为依归,而并非一般按完成日期来釐定。

背景

作曲家对乐曲有这样的解说:

我非常欣赏分别喜马拉雅山脉的旋律、700年的亚美利亚宗教音乐、印度南部的古典音乐、中国唐代的管弦音乐,以及韩德尔的神剧。我的《第4号交响曲》,也是受到了几位作曲家的灵性启发,包括有易格茅恩(Magar Yegmalian)、华达珮(Gomidas Vartabed)及韩德尔。……

结构

共分为三个乐章,乐谱上所建议的演奏时间为18分钟。

  • 第1乐章:行板 (Andante)
  • 第2乐章:快板(Allegro)
是一首短小的乐章,编制上亦只属于小型合奏模式,只运用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巴松管及圆号各1支,另加4位敲击乐手及竖琴。乐曲结构为类似ABA'形式。开首和末段的写作模式相近,但音乐旋律则并非完全相同。
首先由马林巴琴独奏一段长三小节的乐句,以19/8加上20/8所组合成的复合节奏记号为单位,简单而言,19/8和20/8的旋律乐句近乎完全相同,只是后者在其中一组音上多奏一个八分音符而已。接着,另外3位敲击乐和竖琴一同加入,以稍快的2/2节奏按既定的“等额时距”奏出长音或音群(这种写作手法是霍夫哈奈斯惯常使用的方法),而马林巴琴则按原本的速度继续弹奏19/8加上20/8的音群,但2/2部分只维持约15秒便完结,只剩下马林巴琴继续它未完的独奏乐段,并引进入B部分。
B部分为更快的2/2节奏,由竖琴的八分音符分解和弦开始,独奏管乐器轮流对答,随后颤音琴紧接竖琴,弹奏出八分音符旋律及伴奏同步的乐句,其他管乐器则按时加入,加强颤音琴的旋律部分,但这一段的时间却很短小,在颤音琴不断重复敲打G4音声中,A部分的结构重现。这次改以木琴弹奏复合节奏,音高和结构跟开首时有所分别,但音乐性质则类近。在木琴继续它的顽固速度下,另外3位敲击乐和竖琴的2/2部分再次出现,但也只能维持着15秒的时间,又回复到木琴的独奏,直至以最弱中结束。
  • 第3乐章:富感情的行板(Andante Espressivo)
首6小节为作曲家典型的7/4圣咏风格前奏,随即英国管进入4/4主题的独奏段,两者再重复演奏一次后,是4支长号11/4的圣咏风格间奏,及后分别是双簧管的独奏及圆号的7/4节奏交替出现,好像是前段的一个倒置写作手法。进入排练号49后是新的间奏段落,第1,2长号以二度或三度音程作相反滑奏,其余的长号则在仰音区吹奏出有力的宣示调,在大锣由弱渐强的滚奏下,其他敲击乐进入了“自由速度”乐段,并引领到速度稍快的7/4乐段。乐器间互相对应、并后来以带卡农模式将乐曲推向新的高峰,敲击乐器则继续以“等额时距”模式演奏,最后全体管乐在卡农模式中以最强奏中结束。

乐队编制

本曲依随近代管弦乐团中的管乐部分撰写乐谱,但实际的乐手人数则可以按情况增加。

  • 木管乐器:3长笛、2双簧管、英国管、2单簧管、低音单簧管、2巴松管、低音巴松管
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及巴松管演奏者可以倍增
  • 铜管乐器:4圆号、2小号、4长号、大号
除大号外,其他乐器可增至6名乐手,第5、6圆号与第1、4圆号齐奏;第5、6长号与第1、4长号齐奏;小号为两倍增。
  • 敲击乐器(4位):定音鼓、大锣、中锣、大鼓、钟琴、木琴、马林巴琴、颤音琴、管钟
  • 弦乐器:竖琴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霍夫哈奈斯 - 第4交响曲 Op.165
作品信息
作曲 :霍夫哈奈斯 1959
编号 :Op. 165
时长 :0:22: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1-03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