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卡地亚克》是欣德米特的第五部歌剧,1926年首演于德累斯顿。这也是欣德米特第一部长篇歌剧,这部歌剧的风格是对位的、线条的、形式是巴洛克式的。

简介 Introduction

金饰匠卡地亚克技艺超群,但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拥有。因此,每当有人购买了他的作品以后,随之而来的灭顶之灾也随之到来。一连串的凶杀案使得巴黎的市民惶恐不安。歌剧开始后,卡地亚克杀死了为讨好贵妇来买金饰的骑士。疯狂的卡地亚克眼里只有黄金和自己的打造艺术品,无视女儿的感情生活,但女儿的男友已经预感到,巴黎城中所有的凶杀案都和卡地亚克有关,他故意强行买下卡地亚克的一件首饰,等着卡地亚克来追杀他。果然,卡地亚克来了,此时,巴黎的民众也出现在卡地亚克面前,自知无法掩藏的卡地亚克只能承认所有的谋杀案都是自己所为,且毫无悔意,被激怒的群众当街将卡地亚克活活打死。

金饰匠卡地亚克的性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希腊神话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时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善雕刻,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还有一个是传说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他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难以自拔,最终和自己的倒影合二为一,死后化作一株水仙花。

在心理学上,也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之说。它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等等。而卡地亚克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个伟大的金饰匠。本来,创作作品就是为他人去展示自己的美丽的,但他却无法忍受和自己作品分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和自己的作品合二为一了,正如皮革马利翁和那喀索斯一样,强烈的,带有一种无法遏制的,病态的自恋促使了卡地亚克最终的毁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从表面上来看,它只是一件普通的凶杀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挖掘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恋情节。一个人如果无法从自身冥顽不化的情绪中摆脱出来,那么,他必定会模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艺术家常常有这种情节,这也是艺术家比常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过度的理想反过来是四处碰壁的前兆。而卡地亚克的毁灭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每一件作品仿佛都是他的孩子,他无法忍受孩子和自己分离,但对现实中的女儿,反而不闻不问,视为陌生。

这部三幕歌剧的作者保罗·欣德米特,现在或许已经从大众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但在生前,他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巨擎。熟悉现代音乐的大概会知道,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先驱谭小麟在耶鲁大学的老师。谭小麟追随了欣德米特整整四年,是熟练地掌握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第一人。

欣德米特生于1895年的法兰克福,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画家,业余的时候喜欢演奏齐特尔琴。这使得欣德米特和弟弟妹妹们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他们曾组成“法兰克福三重奏组”,有时父亲也用齐特尔琴加入到他们兄妹中参与合奏。这种情景在欧洲的家庭中非常普遍,正如莫扎特家庭中一样,在欣德米特三兄妹中,保罗的音乐天才很早就已经显露出来,他不但能演奏小提琴,中提琴,也擅长钢琴,即使不熟悉的乐器,欣德米特也能从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对他以后写作乐队作品很有帮助,对乐器的熟悉使他更能发挥它们的长处。欣德米特早期所受到的音乐教育是系统而规范的,他从小提琴起步,进而学习作曲。他第一位作曲老师是阿诺尔德·门德尔松,显然,他并不满意这种保守,规矩的学习方法。浪漫主义时代的作曲手法在欣德米特时期,基本开始瓦解,新的艺术思潮开始影响整个艺术领域。现在看来,20世纪初期的先锋艺术是有着某种疯狂的意味的,各种流派纷呈,艺术家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奇思异想来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欣德米特也不例外。在音乐风格上,他有着新古典主义的趋向,他既反对肤浅的音乐,但又有大众化的倾向。在20世纪早期,他是首先将轻音乐和滑稽作品,用严肃的手法统一起来的人。他否认音乐是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也拒绝崇高的表现,他认为音乐无非就是为人类服务的。这种观念促使了欣德米特的音乐常常显得理性而机械,手法高超但音乐语言冷漠旁观,这或许是他现在逐渐被人淡忘的原因。

欣德米特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以演奏室内乐和担任法兰克福歌剧院乐队小提琴手起步的,而最早确立他作曲家地位的是他写的《弦乐四重奏》(op16),及后,他与阿马尔等人组成的“阿马尔四重奏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支以演奏现代作品为主的四重奏团,是20世纪早期最著名的室内乐组合,一直到七年后,欣德米特离开才结束。1940年,欣德米特正式流亡美国,后担任耶鲁大学作曲教授,正是这段时间谭小麟成了他唯一的中国弟子。欣德米特是博学多能的全能音乐家,既能演奏乐器,又是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指挥家、作曲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除了歌剧,另有室内乐、交响曲、钢琴曲、歌曲等等。他的教科书《作曲技法》和勋伯格的《和声学》一样是20世纪作曲理论的重要文献。

在作曲手法上,从20世纪早期,欣德米特的创作表现出新古典主义倾向。他系统地发展一种新的复调技术和新的巴洛克风格。他认为调性是一种自然力量,就像重力一样。他使用任何一些音的组合,无论怎么不协和,总是在结束时回到简单与和谐上来。音调的协和是欣德米特的审美标准,不协和音调的使用只是为了特殊效果。欣德米特对于对位法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成为他创作上的一个不变的特征。他重视对位法的纹理,强调具有独立性旋律的交织,恢复自然音阶,但又不受和声的限制。这在他的钢琴作品《调性游戏》中,体现的最为充分。由于这部作品采用了大量高深复杂的技巧,可谓集现代复调技术之大成,被誉为20世纪《平均律钢琴曲集》。

《卡地亚克》是欣德米特的第五部歌剧,1926年首演于德累斯顿。这也是欣德米特第一部长篇歌剧,这部歌剧的风格是对位的、线条的、形式是巴洛克式的。歌剧的乐队采用的是经过扩充的室内乐乐队,在风格上给人以室内歌剧的感觉。在歌剧中,欣德米特采用了赋格、对位、大协奏曲、帕萨卡利亚等多种复调的写作手法,但在听觉上,既让人觉得有些巴洛克时代的感觉,但又是现代音乐的风格。由于歌剧音乐缺乏通常歌剧固有的激情段落,故此虽绚丽多变,但显得机械,缺乏感情,这是20世纪不多见的歌剧写作手法,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有些相似,但在表现上远不及后者来的更为清晰简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卡地亚克》的实验性要大于可听性。歌剧既然无法表达人声的美,那么,它失去的必然是大量非专业的观众,很少有观众会放弃一首咏叹调的美妙,去感受他们无法理解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嘈杂的音响,这也是现代歌剧很少有观众缘的原因。过于的专业,会使艺术越来越走向狭窄,这是20世纪作曲家遇到的最大的尴尬,如今越来越显示出来了。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耳朵,是无法分辨出复杂的理论音乐的!

歌剧的剧本取之于德国著名的作家E·T·A·霍夫曼的中篇小说《斯居戴里小姐》。由剧作家斐迪南特·里奥改编成歌剧剧本。霍夫曼对我们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在德国文学史上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奥芬巴赫最著名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主角,讲故事的霍夫曼,正是这位作家霍夫曼。

霍夫曼(1776~1822)是德国文学史上声誉卓著的“鬼才”作家。在文学上,他的地位仅次于歌德。他既是作家,也是画家、音乐家,曾经担任过乐队指挥,作曲,又是舞台导演,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型的艺术家。但和很多天才一样,霍夫曼一生潦倒坎坷,晚年又不幸罹患脊椎结核,导致双腿瘫痪,潦倒去世。霍夫曼的小说集中在他十多年中写下的三部长篇和数十个中短篇小说,风格诡异奇幻,阴气森森,充满着阴暗、抑郁、悲观的气氛。在风格上非常接近美国小说家爱伦坡。他们可以说是同一类型的作家。如果说作家可以分成月之两面的话,歌德代表的是阳面,充满诗意和赞美。那么霍夫曼就是月之阴面,他是刻画人类内心阴暗情绪的作家,而这类小说因为神秘,怪诞,往往更容易吸引人。《斯居戴里小姐》是霍夫曼的名篇之一,它通过金饰匠卡地亚克因不能占有自己的作品而导致心理变态,以至于不惜一切的追杀购买他作品的雇主。这种题材无疑具有现代性,正好比贝尔格被《沃采克》、理查·施特劳斯被《莎乐美》的故事吸引那样,卡地亚克的故事对现代艺术家也有奇妙吸引力,这多少是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影响。对人物内心深层次,变态心理的揣摩,正是20世纪早期艺术家感兴趣的所在。

正如“达达主义”建立在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嘲弄一样,欣德米特也仇视民族主义音乐,他声称音乐不关民族主义的事,这和当时民族主义高涨的情绪有关。欣德米特基本上属于理性的作曲家。与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的激情相比,欣德米特的音乐相对是“客观的”,他的音乐和表现主义相似的是,都是结构性的音乐,所不同的是勋伯格用对位促进所有的主题进行,而欣德米特是用对位代替主题。

歌剧《卡地亚克》是欣德米特用室内乐的技术运用到交响性音乐的尝试。赞赏者认为这部歌剧具有特殊的魅力,反对者认为它有着诸多的缺陷,这里我们不去分析。因为不同的聆听者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对欣德米特的评价,也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欣赏他的评论家认为欣德米特有着自由的想像力,无拘无束,他不是一个狭隘的人。而不欣赏他的则认为,欣德米特的音乐就是这样狭隘、小气死板,就是这样教条,他的音乐每走一步都像被链条捆住一样。

这部歌剧的音乐与过于紧张的的剧情形成了奇妙的对比,有些段落写的非常出色,比如第一幕第二场,但骑士带着卡地亚克制作的金腰带去会见贵妇人时,舞台上是以哑剧的情景来表演的,而伴奏的仅仅是采用了两支长笛,气氛柔和优雅。第二幕中,卡地亚克的女儿演唱的咏叹调,用的是大协奏曲的形式伴奏,有着一种非常奇妙的器乐效果,这在歌剧演唱中极其少见。还有歌剧最后的合唱,用的居然是帕萨卡利亚的结构,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在《卡地亚克》首演二十多年后的1952年,欣德米特突然觉得要修改这部歌剧,他增加的一幕,另外他用自己写的,比较温和的词替代了编剧里奥写的原词。在音乐上也有所增加和删减,除了管弦乐部分基本没变以外,声乐部分又改写了新的旋律。新改编的《卡地亚克》于同年的6月20日在苏黎世演出,但并没有得到欣德米特所期望的效果。一般认为,修改的版本把原作冲淡了,甚至有些感伤主义化了,但固执的欣德米特坚持己见,禁止演出1926年的原始版本,一直到他1963年去世为止,才又恢复原始版本的演出。

欣德米特另外两部重要的歌剧是根据同名交响曲创作的《画家马蒂斯》,和晚年根据天文学家开普勒而写的歌剧《世界的和谐》。后者是欣德米特想通过开普勒向世界诉说:我不必,提醒地球上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统治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字斟句酌,通过他们使人们意识到,世界的和谐。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欣德米特 - 歌剧《卡地亚克》
作品信息
作曲 :欣德米特 1925-1948
原作 :E. T. A. 霍夫曼 1819-1821
编号 :Op.39
时长 :2:10:00( 平均 )
体裁 :歌剧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6-25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