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弥撒曲《脸色苍白》是迪费定旋律弥撒曲的代表性作品。作品采用的是较严格的定旋律的方式,即所引用的旋律不加变化地在固定声部出现。

简介 Introduction

《脸色苍白》是纪尧姆·迪费约于1452年—1458年间创作的一套定旋律弥撒作品,它有着成熟的对位技术、受定旋律影响的音乐结构、"格言"式的主题原型和变型、多样复杂的双调式特点、初见雏形的功能和声,这些作为迪费弥撒曲的典型特征,展示了勃艮第地区宗教音乐特点的同时,也对西方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括有“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和“羔羊经”(Agnus dei)共6部分。

背景

迪费至少创作了9首五乐章的弥撒曲,有7首留存了下来,后期的4首都是定旋律弥撒曲。其中前两首迪费突破了英国音乐家的传统作法,采用世俗歌曲而不是圣咏 作为定旋律。弥撒曲《脸色苍白》(Selafaceo》是以他自己同名的叙事歌的固定声部作为定旋律的,弥撒曲《武装的人》的定旋律则取自一首人们喜爱的 世俗歌曲的曲调。迪费的这两首作品被认为是15世纪定旋律弥撒的经典作品。迪费后期创作的弥撒曲都是四个声部,固定声部已不再像中世纪传统习惯那样总是在 低声部,对应声部被移到固定声部下方,成为低对应声部,而且在福布尔东风格的影响下,低对应声部逐渐承担起了和声低音的功能。他的弥撒曲的四个声部自下而 上已固定为:低对应声部(contratenor bassus)(后成为低声部bassus)、固定声部(tenor)、高对应声部(contratenor altus)、旋律声部(cantus)或最高声部(superius)。在这样的织体中,固定声部中的定旋律己退居内声部,音响上更难以辨认,但它仍然 是音乐创作的重要依据,是统一弥撒曲五个乐章的主要因素。弥撒曲《脸色苍白》是迪费定旋律弥撒曲的代表性作品。作品采用的是较严格的定旋律的方式,即所引用的旋律不加变化地在固定声部出现,定旋律在弥撒曲不同部分的变化则借用了等节奏经文歌的处理手法。在各个乐章的联系方面,还采用了前导动机的方法。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迪费 - 弥撒曲《脸色苍白》
作品信息
作曲 :迪费 ca. 1450
时长 :0:38:00( 平均 )
体裁 :弥撒曲
链接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1-17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