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第三交响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

简介 Introduction

勃拉姆斯的第3交响曲,F大调,OP.90,作于1883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883年12月2日首演,指挥是汉斯.李赫特。1883年,勃拉姆斯50 岁,爱上了当时只有26岁的海敏娜.施比斯,1883年,勃拉姆斯是在海敏娜居住的威斯巴登度过的,在充满激情的热恋中,创作了这部作品: 第三交响曲是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但乐思鲜明而完善。

乐章

共有四个乐章。

  • 第一乐章

    活跃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开始,由管乐吹奏出三个音符组成的动机“F —bA—F ”,勃拉姆斯说这是个“警句”,是用来表现“自由而欢乐”的意思的。这个动机贯穿整个第一乐章,每当音乐发展到最重要的转折时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只 是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有所变化,我们在第二主题前,在结尾段和转入展开部前,在展开部结束等处都可找到它,它也在最后的第四乐章再次出现。对这三个 音,还各用一个饱满的和弦来衬托,以便使“警句”更加庄严、醒目。

    这个“警句”不断地反复着,一会儿就变成了背景,小提琴则在此之上奏出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是个下行大步跨跃的、强有力的旋律,带有威严的气质,它来自“警句”,由“警句”那三音组成的动机倒影变成,它频繁地在大调和小调之间转动,音乐进行充满动感。

    很快,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把我们带入了田园风味的景象里,在温存而奇特的切分节奏背景上,单簧管和大管在A 大调上以二重奏的方式,柔弱地奏出了优雅的第二主题:在这个主题中,相同的音调在小节的不同拍子上出现,这是勃拉姆斯喜爱的手法,使旋律好似在“追逐自己 的尾巴”,它源于维也纳舞曲,那种若有所思的特点和摇篮曲般的步调,同前一主题大步下行的肃勇性格是个很好的对比。

    展开部是简短而紧张的,先由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激昂地奏出第二主题开始,主题形象已由原来的田园风味转到了焦躁不安,主要原因是转到了小调,音乐色彩必定发生质变。在展开部中,“警句”进行起到了统一作用。

    随后,再现部出现了,音乐回到原来的调性,茫然混沌的态势消失了,世间万物都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

    再现部后是一个大结尾,音乐中再一次把第一主题给予胜利的肯定,然后音响减小到很弱,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怡然自得的宁静,音乐结束在柔和的光辉中。

    在这个乐章里,很具特色的是法国号柔和的独奏、管弦乐温暖的音响、宽广音程的和声以及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严谨情感,他们都是“皇冠”上的璀灿的珍珠。

  • 第二乐章

    行板,用A —B —A 的三部曲式写成,但采用有奏鸣曲的发展手法。在音乐表现方面,部分地继承了第一乐章安静的成分。

    A 部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法国号一起像四部合唱那样有表情而又纯朴地奏出,有管风琴效果,表现了一种崇高、神圣的气质。这个主题确实气度高雅、纯朴,但又有点类似摇篮曲,后来用弦乐把它延续下去,基本上按自由变奏的方式发展、很是引人入胜。

    B 部主题的出现是对比性的,它以三连音节奏为特色,而这种节奏又是这首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预示。在这里,它在音调上低沉悲戚,没有作更多的发 展。当然,B 部分也结合进了A 部主题,并且A 部主题在这里作了充分的发展,这种类似奏鸣曲展开部的写法,哪怕只是类似一点点,它也会使音乐表现倾向于矛盾、斗争性质,使作品复杂化。

    再现部在节奏、和声、音区、伴奏和配器等各方面都有所变化,最后以一个安详的音结束。

    这一乐章,主要体现一种宁静、安逸而庄严的情绪,在中间部分,一度出现一些微微可见的激情增涨和突然消退,这种情况接近于悲剧气氛里的想达到而暂时又没能达到的感觉,一种悲剧性的闪光总是在远处出现的感觉。

  • 第三乐章

    中速抒情的,速度较为自由,用三部曲式写成。它取代了贝多芬交响曲第三乐章那样的疾速的谐谑曲的作法。勃拉姆斯尽量在交响曲第三乐章避免采用谐谑 曲,他过于认真看待交响曲了,那种恶魔式的、疾速不可抗拒的谐谑曲是古典主义交响乐艺术的缩影,如果轻易去对待它,必将写成华而不实的音响游戏,因此,他 宁可追求富于旋律的、安祥的风格,力求从小步舞曲作起。然而,就整个交响曲乐章的安排上看,这个第三乐章却完全符合于古典的诙谐曲,只是勃拉姆斯在他的创 作中往往有意识地规避贝多芬的三拍子诙谐曲所特有的那种炽热的幽默感,避免采用逸出常规的那种节奏、音色和力度。对诙谐曲的创作,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 曲》中的街头狂欢节处才例外地用了一次。他对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处理,通常采用伤感的间奏曲或慢速度的浪漫曲形式,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中的 第三乐章就是这样去做的,都是以宁静和有所抑制的忧郁感,或者说透过泪珠现出的微笑,以及忧郁和幽默的混合等感情来写作,而这些情绪的表达总是给人以若即 若离的感觉,这些就是勃拉姆斯交响音乐中特别迷人的魅力之所在。

    乐章开始就出现了一首热情稍快的,并且色彩较为暗淡的动人旋律:主题开始由大提琴演奏,旋律相对大提琴来说正处于适合其A 弦演奏的音区,充分发挥了大提琴A 弦音色热情的特点。

    乐章中段是一个对比性的主题,基本上是由木管演奏,旋律处于较高位置,色彩是明亮的,但旋律本身进行中有不协和音程,给人又有忧愁的感觉,整个气息 能使人联想到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的音调:在这个主题发展过程中,有两次被弦乐器的一个乐句闯入而打断,而那匈牙利特色还是遍布到了整个乐章。

    再现部中,原先用大提琴演奏的旋律,变成由法国号和双簧管先后演奏了。在音乐的结尾处,音乐的进行发展到不堪忍受的激奋叹息,先是使用了强力度,后来慢慢转为无可奈何的退却,第三乐章就此结束在强烈的感慨之中。

  • 第四乐章

    戏剧性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篇幅几乎是全曲的三分之一,音乐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从而形成了整个交响曲的高潮,它生动地展示了暴风雨中 的英雄性格。一般来说,古典主义作曲家都将交响曲中戏剧性冲突的重心放在第一乐章,一些矛盾冲突、命运斗争都要在第一乐章展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贝多 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看出来,对于第四乐章的处理,往往是斗争的结局,是充满胜利的欢呼,过去的矛盾在这里已荡然无存。虽 然勃拉姆斯着力恢复古典主义音乐,设法以古典大师的手法来表现现代事物,但他对于交响曲第四乐章却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处理。他重视第一乐章的矛盾冲突,同时 也把第四乐章作为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场所,好像人生的命运斗争是永远在进行而永不休止一样。

    乐章第一主题一开始,便使用了大管和弦乐在低音区轻声的齐奏,表现一种神秘的激动和阴暗凶恶的预兆。

    在第一主题呈示完后,第二乐章那个“三连音节奏”的主题神秘地出现了,虽然经过较大的改动,也只是穿插性地闪现,但它使人想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的命运动机,想到一种葬礼进行曲的步调,这些无疑对加深第一主题的表现程度起着巨大的作用。音乐发展时,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暗示着斗争已从小规模开 始,引导人们预感大规模的斗争冲突就要到来。

    第二主题则暂时把听众引向一个欢乐的气氛,是用大提琴和法国号奏出的:这个主题旋律进行是快乐、明朗的,但因乐器是柔和的暗音色,不免使人觉得明朗 的背后却隐藏了种种忧虑,幸而时间不长,还没使人弄清是怎么回事,呈示部的接尾就到了,音乐返回到充满戏剧性的C小调,旋律表现出坚定有力的性格,就像一 个勇士昂首挺胸地面向生死沙场迈步奋进一样。

    展开部中,主题作了多方面的展开,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不时的颤动,尤如战斗中一个又一个的回合;拉长的主题变化,可以使我们看到庞大斗争场面的每个细小的角落;三连音的处理,将斗争推向白热化!战斗的呼声,痛楚的叹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

    后来,再现部中不再出现第一主题了,我们只能够听出大风暴发展到最尖锐的一刻音乐突然趋于静息,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雨已经过去,雷声止了,乌云散了,一道彩虹当空升起。

    最后,小提琴加上弱音器,轻轻奏出十六分音符的进行,形成暗哑色彩的背景,双簧管则以它如歌的嗓音“唱”出了节奏放宽了的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再次隐约轻奏这个主题,以一个怀旧的光环——F 大三和弦结束全曲。

赏析

《第三交响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

总之,这部交响曲拥有英雄人物不少悲壮的篇页,使得当时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和担任首次演出的指挥都把这部作品称为“英雄交响曲”,只不过这里的英雄和贝多芬那“叱吒风云的勇士”般的英雄有所不同,这部交响曲中并没有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巨大的斗争场面,并且这部作品的结构重心是从一个主题的充分发展转为一组主题本身的陈述,从音乐素材的逐步发展转为各种不同情绪的轮番交替,这些手法更接近于浪漫乐派。

对于这部作品却还有另一称谓,那就是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篇幅是他四部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使用的乐队是一般的双管编制,另加了一支低音大管。初次演出的时候,某些“未来的音乐”信徒想对之喝倒彩,结果没有得成。

唱片

这首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 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80年代版:427 496—2(+《悲剧序曲》,效果最好);70年代版:437 645—2(第三、第四交响曲,画廊);60年代版:429 153—2(第二、第三交响曲),《企鹅》评60年代、70年代版三星。
  • 2.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悲剧序曲》、《胜利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 3.朱里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海顿主题变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 4.夏伊里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勋伯格的《第一室内交响曲》),Decca,CD编号436 466—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 5.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版(第三、第四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6.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Teldec,CD编号4509 90862—2。
  • 7.雅诺维斯基(Janowski)指挥利物浦爱乐乐团版,ASV,CD编号CDQS6103,《企鹅》评介三星。

历史录音可考虑:

  • 1.布鲁诺•瓦尔特1936 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音(+《第四交响曲》),KOCH,CD编号37120—2。
  • 2.克劳斯(Krauss)1930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KOCH,CD编号37129—2。
  • 3.克纳佩茨布什(Knappertsbusch)1944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音,PREI,CD编号 90121。
  • 4.门盖尔贝格1940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MUSI,CD编号MACD780。
  • 5.托斯卡尼尼1952年指挥NBC交响乐团录音,RCA,CD编号GD60118。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勃拉姆斯 - F大调第3交响曲 Op.90
作品信息
作曲 :勃拉姆斯 1883
编号 :Op.90
时长 :0:35: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3-22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