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

试听 Plays

♬ 贝多芬 - 第1号交响曲(OP21)(第1乐章)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C大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公认贝多芬一生作有九部交响曲,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曲。交响曲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

介绍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曲家,贝多芬作为他们的后辈乃至学生,从他们两位的作品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这些前辈赋予的精粹也正集中表现在《第一交响曲》当中。贝多芬一直非常崇敬莫扎特,甚至自诩为——迄今最崇拜莫扎特的人。“交响乐之父”海顿非常看重贝多芬的才华,并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后起之秀,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教授贝多芬太多的实际知识。即便如此,贝多芬日后依然把海顿尊为自己在维也纳时期最重要的师长,海顿的作品和理念给了贝多芬很多灵感。《第一交响曲》虽然这是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处女作,但是这并不说明这部作品尚不够水准。事实上,贝多芬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候已经三十而立,自己在维也纳学习已经有八年,并且已经在当地立足稳固,从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逐渐转型为作曲家,甚至已经有了比较出名的原创音乐作品。在十八世纪末期,他所创作的《“悲怆”钢琴奏鸣曲》以及前两部钢琴协奏曲已经普遍受到维也纳听众的好评与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于1798-1799 年,1800年首演的《第一交响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乐团素质有限,这部作品的首演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其旋律中表现出来的乐思,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对于《第一交响曲》的评价,古往今来几乎是众口一词的。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第一交响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但是我们不能粗浅的把这种类似或者雷同归结为这部作品的缺陷或者不成功,而应当理解为真正伟大的贝多芬那个时候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而且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所以我以前说过,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对比,正可以显现出其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乐章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这部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由四个乐章组成:

  1. 第一乐章,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旋。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
  2.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
  3.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诙谐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
  4.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奏,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

乐曲评价

C大调第一交响曲,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赏析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799年至1800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也是他的首部交响曲。全曲虽多有不合常规之处,但仍是古典乐派风格,与海顿、莫札特的作品类似。不过其第三乐章已有了贝多芬谐谑曲的气质,为日后贝多芬特有风格的形成奠下了基础。

创作历程

到1790年代之前,贝多芬已经尝试了几乎所有主要器乐形式,除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可能是因为其老师海顿在此二者领域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贝多芬在这世纪末的几年内,方开始创作交响曲。对终曲的构思早在1795年就已有草稿作为证据,此时贝多芬在学习对位法[1],但正式创作开始于1799年,并于 1800年完成。

该作品题献给戈特弗雷德·范·斯维顿男爵,贝多芬早期的赞助人,也是皇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海顿和莫札特的好友。并于1801年在莱比锡出版。

首演

该作品于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首演。曲目除了该作品(“贝多芬为整个管弦乐队新作之大交响曲”)之外,还有海顿的《创世纪》中的选曲,以及贝多芬自己的一部钢琴协奏曲和七重奏作品。听众和评论家虽然对其中的一些不合常规之处稍有微辞,但总之还是称之为一部“具有原创性的杰作”。

配器

该作品使用双管制,所需乐队规模不大:

木管乐器:

  • 2 长笛
  • 2 双簧管
  • 2 单簧管(C调)
  • 2 低音管

铜管乐器:

  • 2 圆号(C调、F调)
  • 2 小号(C调)

打击乐器:

  • 定音鼓

弦乐器:

  • 第一、第二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 低音提琴

单簧管部分一般都由降B调单簧管演奏,因为C调单簧管已不常用。但对于降B调和降E调单簧管到底哪个音色更接近原谱,还有争议。

结构

该作品共四个乐章:

  • 1. 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 2. 如歌而生动的行板
  • 3. 小步舞曲:活泼的甚快板
  • 4. 柔板—活泼的甚快板

全曲时长约30分钟。

第一乐章

首乐章(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从错误的调性开头:一个和缓的七度和弦,并转到F音。然后才进入欢快的快板部分。当时的评论家认为这样的开头不符合规矩,很不妥当。快板的主题与莫札特《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首乐章的主题有相似之处,明朗有力,在长笛的连接下多次模进,最后回归主调。第二主题旋律性较强,伴奏则多断音。呈示部重复后,展开部以主题的重现开始,加入了特强和乐队齐奏的部分。木管乐器的模进引入了再现部,第一主题强烈地重现。在一个渐强过后,第二主题出现。乐章结束处,贝多芬同时使用了第一主题和引子中的七度,并最终得到解决。该乐章,其弦乐和睦管的对话,其力量充沛的尾声,都是典型的古典乐派风格。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如歌而生动的行板),奏鸣曲式。虽是行板速度,但演奏的相当快,跟一般大众所知道的行板非常不一样。起头第二小提琴演奏出一个优雅的主题,并由其它乐器重演,包括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卡农段;第二主题则较为轻盈。呈示部结尾处配器十分特别,小提琴和长笛演奏三连音,并有不合拍的和弦伴奏,但背景有持续的鼓点。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甚快板)不仅速度快,也有充满能量和简洁有力的节奏感,与传统的小步舞曲大不相同。贝多芬的前辈海顿和莫札特都已经将小步舞曲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贝多芬则加以创新。虽然有较为保守的降D调乐段和三声中部,该乐章的模进、幽默感和齐奏的力度都超乎了宫廷小步舞曲,而有了之后谐谑曲的要素。

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甚快板)开头不常见地使用了由慢到快的模式。此开头如同玩笑一般:一个齐奏的和弦之后,小提琴逐渐演奏音阶上的音,先是三个音,再是四个,直到整个音阶;并由此过渡到欢快的快板部分。第二主题有低音持续的伴奏,与整曲风格一致。其表达方式和多样性还是古典乐派的,但形式更为复杂、情感更为激烈。贝多芬学者托维将该乐章的开头称为“猫从袋子里跳出来”。

评价与解读

该作品作于贝多芬早期中较晚的时候;看起来十分简单,是古典派风格,但实际上其鲜明的性格、紧凑的素材处理、有些鲁莽的幽默感、不浮夸的表达方式,以及大量的使用管乐器然而不失清澈的音效,都是贝多芬自己的。托维称该作品为“礼仪的喜剧”。舒曼评论道:

“ 贝多芬不仅在其最终的《第九交响曲》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在《第一交响曲》中同样如此。”

该作品并不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那般激进,但依然有着创新之处,尤其是第三乐章超常的速度和力量。当时的评论家明显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评价不一:有的称之“原创性的杰作”、“令人愉快……可与前辈的大作相提并论”,但也有意见称“木管乐器使用过多”,还有认为是“令人迷惑的大爆炸”,甚至“音乐艺术的危险”、“刺耳却不能打动心灵”。现在看来,该作品中不协和的地方简直微不足道;但在当时,这是极其不被接受的。

影响

  • 该作品为贝多芬日后成熟风格的形成奠下基础,例如频繁使用突强(sforzando)。
  • 第二乐章的鼓点有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开头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结尾的影子。

唱片

这首《第一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 1.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 429 152—2(第一、第四交响曲)。
  • 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419 048(70年代,画廊版,第一、第四,《企鹅》评为三星),卡拉扬 60年代版为DG 429 036—2(5张,全套,1990年重版)。80年代金版为439 001—2(第一、第二),《企鹅》评60年代版也为三星,80年代版为三星保留一星。
  • 3.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 427 031—2(第一、第四,1988年录音)。
  • 4.朱里尼指挥斯卡拉爱乐乐团版,Sony SK 48236(第一、第六,《企鹅》评介三星)。

《企鹅》评为三星的还有:

  • 1.哈农库特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版,(第一、第三),Teldec 9031 75708—2。
  • 2.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BMG/RCA GD 60002。

这首作品的历史录音,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EMI CDH7 63033—2。托斯卡尼尼有1937年录音,指挥BBC交响乐团,BIDDWHL 008/9。1951年录音,指挥NBC,RCA GD60324。门盖尔贝格(Mengelberg)有一个1930年录音,BIDD WHL020,指挥纽约爱乐(1994重制)。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贝多芬 - C大调第1交响曲 Op.21
作品信息
作曲 :贝多芬 1799-1800
编号 :Op. 21
时长 :0:30: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2-13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