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

简介 Introduction

J.S.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 J.S.BACH: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846–893)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 于转调。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846–893)

第一卷 BWV846—869

  • BWV 846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 in C major
  • BWV 846a – 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46)
  • BWV 847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 in C minor
  • BWV 848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3 in C-sharp major
  • BWV 849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4 in C-sharp minor
  • BWV 850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5 in D major
  • BWV 851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6 in D minor
  • BWV 852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7 in E-flat major
  • BWV 853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8 in E-flat minor (The fugue of this work is actually in D-sharp minor, the enharmonic key of E-flat minor)
  • BWV 854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9 in E major
  • BWV 855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0 in E minor
  • BWV 855a – Prelude and Fugue in E min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55)
  • BWV 856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1 in F major
  • BWV 857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2 in F minor
  • BWV 858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3 in F-sharp major
  • BWV 859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4 in F-sharp minor
  • BWV 860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5 in G major
  • BWV 861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6 in G minor
  • BWV 862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7 in A-flat major
  • BWV 863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8 in G-sharp minor
  • BWV 864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19 in A major
  • BWV 865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0 in A minor
  • BWV 866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1 in B-flat major
  • BWV 867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2 in B-flat minor
  • BWV 868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3 in B major
  • BWV 869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Prelude and Fugue No. 24 in B minor

第二卷 BWV870—893

  • BWV 870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 in C major
  • BWV 870a – 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70)
  • BWV 870b – Prelude in C maj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70)
  • BWV 871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 in C minor
  • BWV 872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3 in C-sharp major
  • BWV 872a – Prelude and Fugue in C-sharp maj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72)
  • BWV 873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4 in C-sharp minor
  • BWV 874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5 in D major
  • BWV 875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6 in D minor
  • BWV 875a – Prelude in D mino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BWV 875)
  • BWV 876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7 in E-flat major
  • BWV 877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8 in D-sharp minor
  • BWV 878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9 in E major
  • BWV 879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0 in E minor
  • BWV 880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1 in F major
  • BWV 881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2 in F minor
  • BWV 882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3 in F-sharp major
  • BWV 883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4 in F-sharp minor
  • BWV 884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5 in G major
  • BWV 885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6 in G minor
  • BWV 886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7 in A-flat major
  • BWV 887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8 in G-sharp minor
  • BWV 888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19 in A major
  • BWV 889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0 in A minor
  • BWV 890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1 in B-flat major
  • BWV 891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2 in B-flat minor
  • BWV 892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3 in B major
  • BWV 893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2: Prelude and Fugue No. 24 in B minor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这不仅能 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种。这种曲体起源,可能是自由 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它。托卡它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梅鲁洛的托卡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后来,弗洛贝尔格(Johann Jakbb Froberger,1616—1667)等,把即兴性的第三部极端缩小,把第二部赋格曲扩大,最后把第三部删去。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 赋格。前奏曲原来是乐曲的即兴部分,并无确定形式,所以巴赫在这部作品中,赋予各种形态,大约可分为3类:1.音形装饰化;2.旋律型,在和弦伴奏之上, 流动着美妙的旋律;3.创意曲型,主题以对位方式运作。赋格曲形态也是千变万化,大致也可分为两类:1.浓缩型,有较多次的主题导入,主题的反行或紧密发 展等使用较多的对位技法。2.弛缓型,与浓缩型相反,除呈示部,全部声部的发展都是绝无仅有。

巴赫的这部《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在排列过程中, 以细微的差异体现变化、体现转调的魁力。这些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彼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靠调性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巴赫在每一调性的表现 中,都充分拓展了该调性的音乐内涵,每一凋性的表现和调性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这部平均律当时使用的乐器,音乐史家们一直争执不 已。有人认为是用击弦的古钢琴 (Clavichord),有人认为是用拨弦的大键琴。持击弦古钢琴观点者认为,击弦古钢琴虽比大键琴音量小,键盘上音域也窄,但能靠手指敲击作力度渐强 渐弱变化与圆滑奏,巴赫当时因此而钟爱它,认为大键琴缺少精神性。而持大键琴观点者则认为,当时,1719年,巴赫曾亲自挑选,高价为克膝宫廷买了一台大 键琴,他所有的键盘音乐都是在这台他心爱的大键琴上创作的。不管如何,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作品,巴赫所希望的是优美如歌的奏法。这部《平均律钢琴曲 集》的全部48曲为:

第一卷:

  • 1.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 2.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后半段是粗旷的托卡它风格。
  • 3.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赋格曲: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
  • 4.升C小调,BWV849,前奏曲:莱曼评此首为“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各声部模仿、变形,是“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赋格曲:五声部,三重赋格曲构造,有如巨大的神圣的教堂的结构。
  • 5.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 6.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成两半,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 7.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
  • 8.降E小调,BWV853,前奏曲: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赋格曲:二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
  • 9.E大调,BWV854,前奏曲:近似创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园气氛。赋格曲:三声部,充满活泼的气氛。
  • 10.E小调,BWV855,前奏曲: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二声部,创意曲形式。
  • 11.F大调,BWV856,前奏曲:以轻快的琶音进行,可谓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巴瑟比埃舞曲节奏。
  • 12.F小调,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郁。赋格曲:四声部,半音阶型,两个对位旋律成为彼此对照。
  • 13.升F大调,BWV858,前奏曲:复杂的音形装饰型。赋格曲:三声部,优雅的类似前奏曲的赋格曲。
  • 14.升F小调BWV859,前奏曲:荚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阴郁的原野”。赋格曲:四声部,对位旋律是由所谓“叹息的动机”形成的。
  • 15.G大调,BWV860,前奏曲:轻松、明朗的风格。赋格曲:三声部,舞曲风格。
  • 16.G小调,BWV861,前奏曲:类似巴赫初期的圣咏组曲。赋格曲:四声部。
  • 17.降A大凋,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气氛。赋格曲:四声部,主题与前奏曲类似。
  • 18.升G小调,BWV863,前奏曲: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全卷中情绪最丰富者,发展极为自然、美妙。
  • 19.A大调,BWV864,前奏曲:类似F小调前奏曲,3个主题结合变成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
  • 20.A小调,BWV865,前奏曲:较粗犷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
  • 21.降B大调,BWV866,前奏曲:轻巧跳跃的分散和弦,然后是托卡它的快速句型。赋格曲:三声部,具快乐的舞曲风格主题。
  • 22.降B小调,BWV867,前奏曲:类似教堂内的庄严祈祷。赋格曲:五声部,类似16世纪的管风琴音乐。
  • 23.B大调,BWV868,前奏曲: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主题是典型的变格主题。
  • 24.B小调,BWV869,前奏曲:类似科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行板。赋格曲:四声部,巴赫标示的速度为“极缓慢”。

第二卷:

  • 1.C大调,BWV870,前奏曲:庄重如管风琴曲。赋格曲:三声部,莱曼评述:“无邪的游戏”。
  • 2.C小调,BWV871,前奏曲:宁静、优雅的阿勒曼舞曲。赋格曲:四声部,但大半以三声部展开。
  • 3.升C大调,BWV872,前奏曲:快板部分是准赋格曲(fgato),此曲原是独立的一首前奏曲与小赋格曲。赋格曲:四声部,原是《6首小前奏曲》的第一首后半部,经改订后,编于此曲。
  • 4.升C小调,BWV873,前奏曲:抒情风格的三重唱。赋格曲:三声部,类似吉格舞曲。
  • 5.D大调,BWV874,前奏曲:此曲有《管弦乐组曲》的影子,已呈现初期奏鸣曲式构造。赋格曲:四声部。
  • 6.D小调,BWV875,前奏曲:活泼而充满幻想类型。赋格曲:三声部,没有对位旋律,但有主题逆行的紧密法。
  • 7.降E大调,BWV876,前奏曲:类似鲁特琴组曲的第一首。赋格曲:四声部。
  • 8.升D小调,BWV877,前奏曲:阿勒曼舞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高贵、歌唱性的主题。
  • 9.E大凋,BWV878,前奏曲:精致的三声部技法的完美体现,是这部曲集中最美的一首。赋格曲:四声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全曲分为6部分经文歌形式。
  • 10.E小调,BWV879,前奏曲:科莱特舞曲风格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与E大调赋格曲形成强烈的对照。
  • 11.F大凋,BWV880,前奏曲:严格的五声部和声进行,风琴音乐风格。赋格曲:三声部,与内省型的前奏曲形成对照。
  • 12.F小调,BWV881,前奏曲:有显著的和声形态,类似意大利作曲家哈斯(Johann Hasse,1699-1783)风格。赋格曲:三声部,间奏部有明显的主调音乐倾向。
  • 13.升F大调,BWV882,前奏曲: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主题从导音开始,间奏部是嘉禾舞曲节奏。
  • 14. 升F小调,BWV883,前奏曲:类似器乐协奏曲慢乐章的小抒情调。赋格曲:三声部,3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
  • 15.G大调,BWV884,前奏曲:活泼的协奏曲形式。赋格曲:三声部,由轻快的分散和弦组成。
  • 16.G小调BWV885,前奏曲:严格的四声部,最慢板。赋格曲:四声部,此曲结构精致,主题和对位旋律的关系,不只是通常的八度关系,采用了能转换为十度、十二度的二重对位技法。
  • 17.降A大调,BWV886,前奏曲:协奏曲形式。赋格曲:四声部,此曲是使用了少有的、音域超过八度以上的高尚主题。
  • 18.升G小调,BWV887,前奏曲:二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摇篮曲般宁静的主题。
  • 19.A大调,BWV888,前奏曲:三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此曲主题与前奏曲主题相似。
  • 20.A小调,BWV889,前奏曲:第二卷前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技法上是创意曲,但其组织却近似舞曲形式的二段体。赋格曲:三声部,强有力的主题和对位旋律快速运行形成紧张感,与前奏曲形成对照。
  • 21.降B大凋,BWV890,前奏曲:全曲明确分为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3部分。赋格曲:三声部,特征是从第二部(第41小节)初次导入了一直环绕主题的两个对位旋律。
  • 22.降B小调,BWV891,前奏曲:严格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3个主题均具沉重的表情。
  • 23.B大调,BWV892,前奏曲:活泼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高雅的品质体现。
  • 24.B小调,BWV893,前奏曲:协奏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明朗,富于谐谑的对应与交织。

巴赫的这部《十二平均律曲集》是第一次为“十二平均律”系统作曲的尝试。虽然在他之前大约20年,已经有人针对当时刚刚兴起的“十二平均律”,尝试 写了一些针对新音律的曲子。比如1702年,J.C.F. Fischer就曾经为“十二平均律”所给出的新12音阶中的9个写了一套曲子。但是从整体上为全部12个音作曲的第一人,是巴赫。正是他的这套《十二平 均律曲集》,最终向人们证明了“十二平均律”是可以用来作曲的,而且其效果之美妙,以前的人们从未曾领略过。在推广“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这部作品是有 特殊贡献的。

在这里,针对从C、C#、……到B的每一个音,巴赫分别在大调和小调的框架内,各写了一首曲子。即他为C大调、c小调、C#大调、c#小调,……, 一直到b小调,一共写了24首曲子。这样系统的尝试,可谓前无古人。所以《十二平均律曲集》在巴赫在世时就很受欢迎。随着 “十二平均律”的普及,后世的钢琴家们几乎都学习过《十二平均律曲集》,所以现在它被称为“钢琴演奏的旧约全书”,一点也不奇怪。

曲集里的每首曲子都是由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组成的。前奏曲(Prelude)原来是指乐手在演奏之前,为了测试自己的乐器是否调好了弦或者定准了音 高,而随意演奏的一个小乐段,后来逐渐定型成一种固定的曲式。前奏曲一般比较明快、有即兴的成份,而且音域跨度比较大。赋格(Fugue)是复调音乐中最 常见的曲式之一。通常是有一个声部演奏出“主题”,然后其它声部依次对这个“主题”作出回应,最开始的声部再对这些回应作出相应的回应,几个声部之间交相 辉映,极其绚丽多彩。巴洛克音乐的技巧性在这部作品里展露无遗。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分两卷,分别出版于1722年和 1744年。每卷都包含有前面提到的一整套24首前奏曲和赋格,总共48首。它们的巴赫作品目录编号分别是BWV 846-BWV 893。一般来说,第一卷的曲子要明亮,欢快一些,第二卷要严肃、灰暗一些。这可能和巴赫自己的年龄增长有关。

据说巴赫写这部曲集最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们作为练习教材,他自己也许认为这只是音乐入门读物吧?第一卷的副标题就是《为了渴望学习音乐的青年而 作,也供那些已经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士消遣之用》(第二卷仅仅简单地题为《24首前奏曲与赋格》)。这部曲集现在也被当作钢琴的入门练习,很多学钢琴的孩子 们估计对这部曲集也是印象深刻,主要原因恐怕是因为它太难了,特别是第二卷。

历来演奏《十二平均律曲集》的名家数不胜数。比如在1930年代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演奏全部两卷《十二平均律曲集》的瑞士钢琴家费什切(Edwin Fischer,1886-1960),特立独行的加拿大钢琴怪杰古尔德(Glenn Gould,1932-1982)等等。这里给大家提供欣赏和下载的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苏联钢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演奏的版本。李希特是位音乐天才,背谱的能力可能至今无人可敌(据说《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二卷他只用了一个月就全部 领会了),演奏时对音乐的处理非常独到且富有诗意。其他的钢琴大师比如古尔德就非常欣赏李希特。(静斋)

《平均律键盘曲集》,是巴赫古钢琴音乐中的最高杰作,在整个音乐史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音乐上的"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 每卷由二十四曲组成,两卷共四十八首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是十二平均律首次被这样完整地运用,预示了键盘乐器的远大前程,在当时古钢琴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奠 定了现代钢琴的技术,而且就其音乐本身来说,也有根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被视为古典音乐的典范.《平均律键盘曲集》是为键盘弦乐器 (Clarier)写的,他所说的Clarier常被误解为克拉维科德,实则泛指键盘弦乐器,包括克拉维科德与哈普西科德,第一本巴赫传记作者福克尔认为 巴赫喜欢克拉维科德,因而他的《平均律键盘曲集》,《创意曲》,《英国组曲》等都是为克拉维科德写的,但巴赫在遗嘱中提到的家藏乐器中有六架哈普西科德族 乐器,却没有一架克拉维科德,可见福克尔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曲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按同一体系安排的,即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依次类推,按半音的顺序遍及全部大小调.按纯律调音的古钢琴只能弹少数几个调,调性一多,音就不准了,所 以超过三,四个调号的调性几乎不用,平均律在巴赫之前就为人所知,但从未付诸实践,巴赫特意要求古钢琴按平均律调音,即将八度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 这样就能弹出所有的大小调,并可以自由地转调,而转调又是将主题材料加以戏剧性展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曲集的每一首都包括一个前奏曲和一个赋格曲,所 以,《平均律键盘曲集》也有叫作《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的.赋格艺术对一般作曲家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在天才的巴赫手中,却可以写成最富于 情感最深刻动人的作品.他的赋格主题既有抒情性的,悲剧性的也有风俗性的,英雄性的,它们是当时德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巴赫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巴 赫在赋格的创作中,将这一体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充分发挥写作上的自由度,只严格遵循呈示部的原则,而在展开部或插部则灵活地施展他的变化技能,他 运用主题的技艺性处理(倒影,逆行,扩大,紧缩)作为贯穿前后的线索,而在富于对比的答题和对题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变化,并加进新的因素,使全曲达到高度的 对比统一.巴赫在赋格创作上又一超越前人的地方,是他的赋格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均衡的结构感,这是因为在赋格大厦的底部有坚实的和声基础,和声在巴赫乐 思的发展上和结构布局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巴赫的赋格至今仍被视为复调与和声相结合的最高典范.从宏观上品味这两卷作品性格上的差异,我们甚至能够感 受到巴赫生活上的沧桑与变迁:

  1. 第一卷创作于1722年,巴赫37岁,那几年在克滕的宫廷里任职,受命创作了许多非宗教音乐,前此不久的1720年,巴赫的第一个妻子去 世,翌年他与小17岁的安娜马格达莲娜结了婚,写第一卷时,巴赫必定还沉溺于新婚的喜悦之中.第一卷里的巴赫很有生活情趣,其音乐使人亲近,容易引起共 鸣,每一首都那么鲜明而有特点,听来引人入胜.
  2. 第二卷里表现的是另一个样子的巴赫,事隔十六年后,他已经逐渐走向老年,早就离开了克滕,在莱比锡古老而又阴沉的托马斯教堂任职,埋头创作了无数宗教音乐清唱剧,第二卷里的巴赫衰老且略带悲凉.第二卷也不像第一卷那样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地写了约四年之久.

唱片推荐

巴赫这套《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大键琴演奏,首选:

  • 1.吉尔伯特演奏版(Gilbert)。吉尔伯特70年代才作为独奏家而登台,后来参加加亚尔德大键琴三重奏组,l973年后参加英国古 代音乐团,资历稍浅。但他演奏的这套《平均律》却后来居上,较朴实地贴近了巴赫的精神,《企鹅》评介三星。DG,Archiv公司,CD编号413 388-2(4张)。
  • 2.莱昂哈特(Leonhardt)演奏版;BMG/RCA公司,CD编号GD770l1(第一卷),GD77012(第二卷),《企鹅》对这个版评介三星保留两星。
  • 3.莫洛尼(Moroney)演奏版,法国HM公司,CD编号HMC 901285/8(4张),莫洛尼这个版录于1980年,《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用钢琴演奏的版本,首选:

  • 1.古尔德(Gould)演奏版,古尔德版 LP在哥伦比亚公司,第一卷编号为MS6408、6538、6776(3张)。第二卷编号为MS7099、7499、30537(3张),制成CD后,编 号为SonyM3K 42266(3张)。古尔德演奏速度也许过快,但那种快速指法、力度变化,尤其是表现赋格曲时那种丰富的层次,无人能及。古尔德版,日本《唱片艺术》评为 最佳名曲。
  • 2.古尔达(Gulda)版,Philips公司,LP编号412 794-1(5张),制成CD后编号为412 794-2(4张)。古尔达版速度较慢,用比较朴实的手法演奏,与古尔德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 3.里赫特(Richter)演奏版,里赫特在苏联 OlymPia公司与BMG/RCA分别录过两个版,Olympia公司,CD编号OCD 536(第一卷两张),OCD537(第二卷两张)。BMG/RCA公司,CD编号为GD60949(4张)。两版比较,无论演奏还是录音,都以 BMG/RCA版为好,里赫特的演奏较注重于力度变化,情感投入过多,有人认为不贴近巴赫精神,但从欣赏角度,效果极好。

《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历史录音:

大键琴演奏版可选兰多芙斯卡(Landowska)版,兰多芙斯卡对大键琴演奏的贡献,在于“复活了大键琴的演奏艺术”,当是这一曲目的演奏权威。 她的这一套,第一卷:BMG/RCA公司,CD编号6217-2-RG(录于1949—1951年);第二卷BMG/RCA公司,CD编号7825-2- RG(录于 1951—1954年)。

兰多芙斯卡演奏速度慢,全套演奏达5小时左右(古尔德演奏2个多小时,古尔达、里赫特演奏4个多小时)。兰多芙斯卡版,共有 CD5张。用钢琴演奏可选菲舍尔(Fischer)版(录于1933年)或吉泽金(Gieseking)版(录于1950年)。菲舍尔版:EMI CD编号CHS7 63188-2(3张),吉泽金版:DG大师历史录音版,CD编号429 929-2(3张)。

这两位都是老一代的权威,速度都快,菲舍尔演奏似过于匆忙,味道还不如吉泽金。这3套唱片,《企鹅》评兰多芙斯卡版为历史录音三星,菲舍尔、吉泽金版均为录音三星保留一星。

《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其它版本,大键琴演奏可选:

  • 1.库普曼(Koopman)版,Teldec公司,CD编号2292 45428-2(第一卷),2292 45429-2(第二卷)。
  • 2.阿斯佩抡(Asperen)版,EMI公司,CD编号CDS7 49727 2(第一卷两张),CDS7 49658 2(第二卷两张)。
  • 贾勒特(Jarrett)版,ECM公司,CD编号835 246-2(第一卷两张),847 936-2(第二卷两张)。

钢琴演奏可选:

  • 1.尼古拉耶娃(Nikolayeva)演奏版,Kni公司,418042(第一卷两张),418 043(第二卷两张)。
  • 2.席夫(Schiff)演奏版,Decca公司,CD编号414 388-2(第一卷两张);417 236-2(第二卷两张),《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 3.肯普夫(Kempff)版,选曲两张,DG公司,LP编号253 0807,253 1299。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巴赫 -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 BWV 846-893
作品信息
作曲 :巴赫
编号 :BWV 846-893
体裁 :赋格曲 / 前奏曲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12-07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