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此次《贝多芬5部大提琴奏鸣曲》仍由DECCA推出,更显示其岁月愈久,技艺愈精,追求愈高的骄人业绩。

相关 About

秦立巍 Li-Wei Qin 大提琴演奏家

2010-06-27 20:50 新民晚报 李严欢

李严欢

    秦立巍录制的唱片不能算多,但张张掷地有声。之前已经有两张独奏专辑分别被国际品牌DECCA和EMI收罗旗下,而此次《贝多芬5部大提琴奏鸣曲》仍由DECCA推出,更显示其岁月愈久,技艺愈精,追求愈高的骄人业绩。

    其 实对他而言,录制贝多芬的全部大提琴奏鸣曲似乎是早晚的事。“如果说巴赫的《无伴奏组曲》是大提琴音乐中的‘圣经’,那么贝多芬的这些奏鸣曲对演奏家而言 就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字典’,里面充满着不同的技法、结构、和声和对位,活似一部大提琴工具书。”这位演奏家如是说。

    虽 说贝多芬一生只为大提琴写下5部奏鸣曲,但这些作品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秦立巍之所以一气呵成录下这5部奏鸣曲,正是因为希望让听众一同穿梭贝多芬一生 的创作旅程。“早期的两部相对来说结构直接,让人很容易感到贝多芬的乐观;中期那部就炫技多了,表现力也强了;晩期的两部,贝多芬将音乐的内容都浓缩起 来,结构也复杂多了,这是更个人化的声音。”显然,他对这些作品早已有了透彻的了解。在DECCA发行唱片之前,他曾在伦敦、格拉茨、新加坡的独奏会中多 次以全套形式演奏。

    一开始,秦立巍与钢琴家AlbertTiu在录音棚中花了5天时间,每天攻下一部。他们将每部奏鸣 曲从头至尾录制几遍,再从中选出状态最佳的一次作稍许剪接。“但回家后再仔细听母带,发现仍有许多不足。于是两人便商量再进棚作些修补。不料再次走进录音 棚,便萌生出全部重录的念头。于是决定推倒重来。”十天内反复录制,终究换回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所以当回忆起录音过程时,还是让秦立巍颇有几分成就和满 足。

    欣赏秦立巍演奏的这5部奏鸣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他对作曲家、作品的尊重和对音乐本身的专注,即如何在贝多芬 设置的框架中表现自我。这里我们听不到早已司空见惯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置作曲家意图于不顾的“夸张”、“刺激”的演绎,也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他追求的 是对作品本色的表达和纯粹、透明的演出效果。他说,之所以将第一次录音推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觉得那次的演奏太兴奋,有些突出自我,不够纯正。

    想 来这与他诚实的个性有关。他的老师林应荣教授曾多次向我称赞这位学生的诚实。此外,在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随大提琴家拉夫·科什鲍姆学习的那段经历,对于 他对作品“原貌”的追求亦影响不小。“英国人对乐谱相当重视。一个横跨两小节的渐强,就是两小节的长度,不可以提早开始,也不能延迟结束。我渐渐明白,尊 重作曲家写在乐谱的指示有多么重要,也慢慢明白它们背后的道理。”他回忆道。这次录音,他事先做足案头工作,仔细研究、客观分析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这些 年在教学中的经验,也对他帮助不小。如果说过去他在演绎时,更多依靠的是直觉和本能,那么现在这些本能渐渐变得理性了。虽然我们依旧不难察觉出其中敏锐的 情感表达,但他往往更看重的是作品的结构、内中丰富的和声转变,以及它们背后更深层的意义。钢琴家AlbertTiu的演奏触键干净利落,踏板用得极有 节制,这样倒也奏出几分古钢琴的味道,更接近于贝多芬时代的演绎面貌。两位演奏家之间相得益彰的合作,仿佛是心甘情愿地让自己扮演一个向听众忠实传递贝多 芬意图的角色,成为作曲家与听众间的一座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