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每当听到这天鹅绒般的声音飘入耳畔,就会有一个歌者的轮廓划过脑海。唱美声、改民族、尝试跨界,四十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年过古稀,但仍旧矢志不渝从事地坚持着歌唱。专家权威们称道他歌声中字如珍

相关 About

吴雁泽 Wu Yanze 男高音歌唱家

2008-06-27 18:12 中国音乐报 于玲玲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每当听到这天鹅绒般的声音飘入耳畔,就会有一个歌者的轮廓划过脑海。唱美声、改民族、尝试跨界,四十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年过古稀,但仍旧矢志不渝从事地坚持着歌唱。专家权威们称道他歌声中字如珍珠、明晰、清亮,声随字行,字引腔流,有串珠之连贯,音乐界称他是“歌唱诗人”。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吴雁泽。人们都说他宝刀不老,台上精神矍铄,台下 “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几十年来,吴雁泽曾出访过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以及委内瑞拉、圭亚那、台湾、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受到高度评价。在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一曲《啊!我的太阳》震惊了意大利歌坛,报刊评论是“来自东方的第一位男高音成功者”。1991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独唱会,轰动全国。新加坡音乐家在报上撰文称赞“中国美声唱法震撼狮城”,我国《参考消息》报特将此文于1991年10月12日、13日两日连续转载,为祖国的声乐艺术事业争了光。1989年、1994年两次在香港举办音乐会均受到香港听众的热烈欢迎,报纸一再评论是“真正中国民族特色的高水平演唱”。1993年9月底赴香港大学参加中国声乐研讨会,发表了《继承传统,借鉴西洋,为祖国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论文。与会者一致认为该文对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突出地体现了吴雁泽在继承中国民族民间演唱,发展中国式美声唱法方面的重要作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经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艰苦过程,吴雁泽也同样是跌宕起伏度过了他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

无心插柳柳成荫并不是意外

    吴雁泽出生在了山东淄博的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在中学时代就将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且一直为之努力着,1959年高中毕业后,他顺理成章的考入了山东省内的一所医学院。正当一切的一切已经按照预设的轨迹成为现实时,一张不起眼的电线杆小广告却突如其然的改变了他的命运,本该握起手术刀的吴雁泽阴差阳错地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从此走了上音乐的道路。

    吴雁泽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景,拿到医学院录取通知书后,他在大明湖畔闲逛,一根电线杆上突然了一则“小广告”进入了他的视线,定睛一看竟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简章,这则不起眼的“小广告“一下子点燃了他对艺术的向往的火焰。就这样,在同学的鼓动下,冒着被父母反对的危险,他毅然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济南的考试,他说:“我就玩一把,过把瘾,还真过上了。”当时到济南考点招生的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和姜家祥,他们听到吴雁泽演唱后唱,当时拍板济南考区就是他了。两位老师的知遇之恩吴雁泽到现在都记得,吴雁泽说:“如果没有两位老师,可能我就不会走上音乐这条道路。”很多人觉得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但在吴雁泽自己看来,或许并不是太意外。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从小就喜欢唱歌的他凭借先天的嗓音条件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12岁时便在村里的戏台上演出自己编曲的“歌剧”《啼笑因缘》。中学时代成为当时淄博一中惟一的“男高音”。1956年,全国上下都在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高中还没毕业的吴雁泽也与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排演的电影歌剧《天仙配》,并以董永的形象第一次亮相舞台。1957年,他还参加了山东省的文艺汇演并且获得独唱二等奖。中学时代的音乐老师从这些点点滴滴中发现了吴雁泽的艺术天赋,他经常从当时的《收音机节目报》中划下预告,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他来老师宿舍听广播,训练演唱能力,并教给他一些简单的简谱、乐理,希望有朝一日吴雁泽能够走上专业演唱、艺术家的道路。现在看来,音乐老师独具慧眼的,中学时代的积累为吴雁泽日后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夜半歌声”寻感觉

    从山东到北京,吴雁泽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改行后的吴雁泽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并且在一直为之努力着。在音乐学院的五年,他抱着多学多听多看的谦虚态度兢兢业业地学习。从山东农村初来乍到进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进入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看来似乎是一步登天,但其中经历的困难只有吴雁泽自己知道。看到身边很多从大城市考入中央音乐音乐学院的同班同学,看着他们弹得一手好钢琴让吴雁泽非常羡慕,“鲤鱼跃龙门”的幸福感觉一下子从他的心中灰飞烟灭。他就像一张报纸一样等待着在这个音乐殿堂中被描绘。

    这个时候的吴雁泽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一口浓厚的“山东腔”让吴雁泽难以启齿,他不好意思开口说话,更不能操着一口方言腔演唱。入学后的一年半里,收音机成了吴雁泽最好的朋友,每天只要有空,他就会打开收音机听电台广播员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而且还跟着模仿。一年多以后,山东腔终于变成了普通话。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克服普通话的障碍,在钢琴演奏、音乐理论等方面也小有进步,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增加了吴雁泽继续前行的信心。学校的琴房紧张,他就趁着吃饭没人用钢琴的时候,跑去琴房打开琴盖来练,很多挨饿受累的时光默默过去,吴雁泽暗下决心,哪怕是吃不上饭,也一定要弄懂钢琴。正是抓住了每天这些一点点的时间,让他的内心备感幸福和充实。

    进入音乐学院,吴雁泽拜在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先生门下。蒋先生给他上第一节课时就告诉他:“雁泽啊,将来你唱歌最好的声音就像在你的脑门上,有一层朦朦胧胧的天鹅绒,那么柔和那么舒服,这个声音就对了。”在蒋英先生悉心的调教下,他的声音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从一个用大白嗓子、毫无方法可言的“自然派”逐渐开始揣摩“天鹅绒般柔美的音色”的奥秘。吴雁泽说:“一般的演唱给人的感觉是种冲击感,而“天鹅绒”的感觉就好像声音像鹅毛般你的头顶扫来扫去,让人觉得有柔软、舒服、有感染力。”

    在音乐学院的五年里,他一直抱着多学多看多听的态度,刻苦学习。他开玩笑说;“当时的我在现在看来也算个追星族了,李光曦、王昆、郭兰英、郭颂、胡松华都是我的偶像。”为了听个几位歌唱家在民族宫的音乐会,吴雁泽饿着肚子,退掉三天的伙食费来买一张门票。郭兰英在首都剧场开音乐,吴雁泽退了四天的伙食费买了张票去听。郭老师的演唱让他兴奋不以,他感觉到郭兰英的声音非常舒畅,演唱仿佛是被一根线签着,鼻子牵着整个声音,感觉非常通畅。演出结束后,吴雁泽冲到后台,在郭老师卸妆的时候向她请教,他说:“在您的演唱中,为什么我总感觉到有一根线牵在鼻梁上?”郭兰英很吃惊,问他是谁?他回答说自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郭兰英很高兴,拍着他的头说:“傻小子,你说对了,我这就叫“一线牵”的唱法。”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吴雁泽如获至宝,半夜三更回到学校后,径直走进了琴房,开嗓练声,自己寻找着郭老师“一线牵”的感觉,后来因为这次半夜三更的练声,吴雁泽在音乐学院被封了一个绰号——“夜半歌声”,以后学校里很多人见面都这样叫他。

    在音乐学院,除了学习声乐演唱,他们还学习了很多戏曲曲艺方面的知识,京剧、河北梆子、静音打鼓、三弦……这些知识对吴雁泽从美声转成民族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这些演唱不仅包含了民族声乐的咬字吐词问题,而且对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声也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年,吴雁泽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民族声乐的男生演唱者在进入中老年阶段后仍然保持美妙歌唱的发声技术展开课题研究,通过自己实践和摸索解决“吸中有唱、唱中有吸”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吴老师仍旧每天坚持练声。

四十年高歌《草原上升期不落的太阳》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是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的开头几句。四十多年前,还是学生的吴雁泽就开始唱这首歌。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吴雁泽仍喜欢唱这首歌。我们无数次的听他唱起这首悠扬的歌曲。吴雁泽现在回忆起这首歌的几十年的演唱仍旧激动不已。第一次拿到《草原山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大学时代,当时一拿到就觉得这首歌非常好,它既有么蒙古民族的音乐素材,又是歌颂了在新中国成立后,蒙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新的生活面貌。是一首中国民族声乐比较完美的作品,吴雁泽一唱就是十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看到国家逐渐强大,经济腾飞,人民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吴雁泽逐渐感到,按照原来的演唱,这首歌已经不能够满足他去表达对祖国蒸蒸日上发展的振奋和喜悦,所以在演唱中,他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将“白云下马儿跑”加入了内蒙特有的长调。另外在全曲结束时用以一个更高的高潮将原来的音一下子跳到HighC去了,这一跳将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照耀大地,草原上万物接受阳光普照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吴雁泽的这次二度创作在声乐界引起了大家普遍的赞同,就连歌曲的原作者美丽其格先生都说:“雁泽啊,你赋予了这首歌新的生命,太好了。”下工厂、进农村、随着心连心慰问演出、京九铁路慰问团、南昆铁路慰问团……吴雁泽带着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走遍了祖国各地,吴雁泽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觉得心潮澎湃,每次都好像是千百万人民一起在高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这首歌中能够充分享受到整个国家的强盛,代表着广大人民对祖国最美好的歌颂。

歌唱始终是我的生命

    1964年毕业后,吴雁泽留校任教,并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担任演唱。不到半年,文化部下发通知要吴雁泽借调到武汉歌舞剧院,接替那里的主要演员谢芳和她的爱人的工作,进行对调。吴雁泽一去就是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湖北省大大小小72个县市,如饥似渴地深入民间体验生活,汲取湖北各地文化精华,积累音乐素材。由他演唱并传唱至今的许多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湖北地域文化特色,像《清江放排》、《再见,大别山》都是出自湖北的那段经历。吴雁泽说,这些深入民间的积累是他歌唱事业的一笔财富。在武汉工作期间,吴雁泽曾任武汉歌剧舞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并兼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是湖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等职位。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尽管身兼繁重的干部工作,但吴雁泽并没有荒废自己业务,他一边当干部,一边在舞台上演唱。他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歌唱者,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演员,从未离开过舞台,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就是歌唱,那么歌唱就要天天练声。

    回忆起初到湖北的日子,吴雁泽仍旧记忆犹新。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如火如荼的上演,这是一部由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集中了很多音乐、舞蹈、戏曲、话剧等艺术人才,为歌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一直到建国几十年革命历程的大型文艺作品。 因为借调,吴雁泽遗憾的错过了北京的演出,但是196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也组织文艺工作者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吴雁泽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严格的筛选后,担任了这次《东方红》的主要演员。1965年,湖北省全年演出《东方红》,甚至又时一天演出两场。吴雁泽回忆,那一年《东方红》在湖北大概演出了370多场,这对于一个独唱演员来时是巨大的考验,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也就是那一年,吴雁泽娇嫩的嗓子变成“铁嗓子”。1965年8月,周总理专程来到武汉观看湖北版的《东方红》。当听到吴雁泽的《赞歌》时,周总理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叫什么名字,说这个小伙子不错。省里的领导向总理介绍了他的情况,总理说:“我看他很有前途,他唱得很好,这个赞歌他唱得很有味道,而且还跟松华同志还不太一样。”并且在第二天上午,要吴雁泽去他的住地为他再唱一次《赞歌》。从此总理就记住了武汉有一个吴雁泽。以至于后来吴雁泽多次被借调到东方歌舞团随团出国演出回北京演出等都与周总理的提携之恩是分不开的。周总理在武汉观看《东方红》排演时,对吴雁泽说:“好好唱,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他到现在还记在心里。正因如此,吴雁泽下定决心要为人民歌唱一辈子。他说:“歌唱祖国的艺术作品在我的艺术生涯在中几乎占据了百分之百的位置,我要一辈子为祖国歌唱。”

    1992年,吴雁泽被文化部调回北京,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但他仍旧是一手行政工作一手业务活动,他说:“歌唱始终是我的生命。”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