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陈平的这本专著是一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著作,是对大剧院7年来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它是可供全国剧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一本培养职业剧院管理者的教科书。它已超出剧院管理的范畴,对于我国的艺术院团、艺术机构的管理也都有可吸收、借鉴的地方。

相关 About

国家大剧院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中国最高艺术殿堂

时间:2016-01-12 00:16 中国文化报 孙家正

《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
《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

1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音乐出版社、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剧院管理论坛”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音乐总监陈佐湟、戏剧总监徐晓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等专家、领导、艺术家汇聚一堂,围绕《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套装书的出版特别是其深刻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

歌剧表演艺术家田浩江,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指挥家张艺,导演李六乙,作曲家唐建平,资深媒体人陈原、初小玲、赵忱以及来自大江南北的剧院管理者、艺术院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莅临大会,大家一致认为,陈平撰写的《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是一本填补了我国剧院管理领域空白的教科书,与此同时,它亦超越“剧院”这一专业空间,在大文化范畴内体现了国家大剧院运营8周年来积累下的经验以及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上的理性总结。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陈平的专著撰写的序文,更是全面而科学地评价了该书在当下以及未来必将产生的意义,难能可贵,其中见地,值得钻研与回味。

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天安门广场扩建及其周边建筑的总体规划时,已经考虑到大剧院的问题。至上世纪50年代,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正式确定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建设国家大剧院。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程一度搁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全民族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建设国家大剧院便顺理成章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7年,中央批准启动这一工程的建设。为此,成立了以北京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具体操办该项工程的业主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历时十载,剧院于2007年9月落成。

在工程接近尾声的2006年,中央对于大剧院的性质、体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为公益性的国家文化机构,交由北京市负责管理运营。根据中央的决定,文化部与北京市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经中央同意,明确几点:一是交由北京市管理后,大剧院作为国家重点文化机构的性质、地位不变,其隶属关系直属北京市委、市政府;二是参照国家重点文化机构规格,组建管理团队,选一名懂文化、善管理的副部长级干部出任院长;三是剧院的业务事项,接受文化部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其涉外文化业务项目直接报文化部审批。从几年的实践来看,这样的安排和设计有利于明确职责、协调关系、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固然不容易,管理运营好这一现代化的文化机构则更加困难。如果说一座大剧院的诞生及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的话,其建设落成,仅仅只是这部交响乐的序曲。

大剧院落成后,人们特别是文化界对剧院能否成功地管理和运营,十分关注,特别对于谁将出任大剧院的首任院长,可谓拭目以待。北京市委经过慎重研究并报中央同意,选派陈平同志出任院长。陈平同志是一位有文化工作经历又主持过党政全面工作的领导干部。他懂文化艺术,也善于协调管理。特别是他热爱艺术,对文艺事业充满兴趣和激情。他所领导的团队,在短短7年间,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求索创新,开拓进取,取得的巨大成功、形成的良好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国家大剧院业已成为百姓欢迎、艺术家向往、世界关注的表演艺术中心,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品牌。

大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和工作导向,采取各种办法让高雅艺术面向大众、走进人民。7年来,1200多万观众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大剧院坚持引进和自创并举的方针,真正成为展示民族优秀艺术的平台和中国人了解世界多彩文化的窗口。不仅如此,我认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陈平同志作为首任院长,他较快地意识到,在繁忙的运营管理中,必须保持一种清醒和自觉,在亢奋的艺术激情中,必须拥有一种冷静的理性思维,从而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创建一种汲取世界之长、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剧院运营管理模式。因此,他十分注重总结和思考,努力把经历上升为经验,把经验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一点,我想便不会有这样一本大作摆在我们的面前。

陈平同志写的这本书是我所了解到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剧院运营管理的专著。它凝聚了大剧院人的大量心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当前,各地盖了很多大剧院,据我所知,运营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实际已难以为继,移作他用。运营的困惑和困境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有诸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统一、如何保证艺术质量、如何培养观众、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如何组建专业队伍等等,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作者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理念,例如创新、“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艺术改变生活”、准确定位、构建模式、制定战略、重视专业化、把握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珍惜和尊重人才等等,恰恰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符合两个效益相结合的方向,这也是大剧院艺术创作生产非常活跃、演出品质常年第一、经营发展又好又快、人民群众拥护喜爱的关键所在和不竭动力。

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伴随国家的日益强盛,各地的文化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化投入逐渐加大,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在这种新形势下,新建剧院如何坚持正确的文艺方针和工作导向,如何遵循艺术规律,发挥两个效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已成为我们当前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情况下,国家大剧院的实践及成功,以及通过其成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创造的模式,恰恰给我们全国其他剧院特别是这些年来新盖的“大剧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陈平的这本专著是一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著作,是对大剧院7年来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它是可供全国剧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一本培养职业剧院管理者的教科书。它已超出剧院管理的范畴,对于我国的艺术院团、艺术机构的管理也都有可吸收、借鉴的地方。全书不仅从宏观层面论述了大剧院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经营哲学、成功的外部原因和“大剧院模式”复制推广的价值等,而且从微观层面详细介绍了大剧院产品分类设计、演出经营组织、剧目制作生产、舞台管理、品牌传播推广、演出节目营销、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既充满辩证法和方法论,又充满经营哲学和管理思想,既尊重艺术的双重属性,又尊重艺术和市场双重规律,这也充分展现了其国家意识、创新意识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持,想必不仅对那些从事剧院运营管理的团队和职业管理者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对我国剧院管理的研究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一个改革开放、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国家,中国的剧院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虽然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但是只要在创新、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剧院发展便前景广阔。正如陈平同志讲的,从职业院长培养做起,从业态提升做起,从找到成功模式做起,由此逐步带动全国整个剧院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可以探索的路径。这个路径中的四个关键点都很重要,而培养人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可供剧院管理者借鉴的参考书,更是一本以剧院管理运营为视角和实例,启示人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教科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最终取决于文化,而文化的发展、艺术的繁荣,最终取决于人才。领导者也好,全社会也好,如果真正关心国家的发展、文艺的繁荣,那么就让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去关注、珍惜和培养人才。

(本文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作的序)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