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在课堂上下,胡适熙用自己的审美影响学生们,教他们带着爱去演奏、演唱音乐作品,让他们明白无论对生活的希望还是对美的感知,都是潜移默化的。

相关 About

胡适熙 Hu Shixi 钢琴教育家

时间:2019-04-10 02:04 音乐周报 林旖

她几十年如一日,在看似平凡的“钢伴”岗位上不断精进

胡适熙
胡适熙

人们常说“音乐使人年轻”。她活在音乐的世界里,常怀感恩,岁月也似乎对她有所眷顾,那些磨难或是顺遂都没能在她优雅的面庞上雕蚀出过多的痕迹。外在的年轻,由内在的年轻催生。今年80岁的胡适熙,在学生和朋友眼中,一直是个年轻人。

胡适熙,我国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钢琴伴奏,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教研室主任。上世纪60年代,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不断与中外著名歌唱家合作演出,并代表中国先后出访美国、俄罗斯、芬兰、朝鲜、奥地利演出,为参加国际声乐比赛的选手担任伴奏,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四姐妹中的老幺最爱钢琴

胡适熙出生在一个“洋派”的家庭,全家深受美国文化影响。她9岁多的时候,父亲在美国攻读完博士学位,为了四个女儿的教育,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回国,回国后便给家里添置了一架钢琴,还聘请了一位私人钢琴教师到家里给四姐妹上课。

四姐妹从小就着迷于在教堂里听宗教音乐,《翠堤春晓》《剑胆琴心》《一曲难忘》《出水芙蓉》等电影被她们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琴声给家里平添了生活情趣,这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洋派”家庭在广州颇有名气。

当时,胡适熙的大姐和二姐已经在教会学校学习过钢琴,有一定基础,她和三姐则是从零起步。就这样,四姐妹一起开始了正式的钢琴学习。在四姐妹中,胡适熙对钢琴、对音乐的悟性比姐姐们更强,学习很主动。三姐很调皮,总是不想上课,而胡适熙则相反,总是抢着弹琴。后来,姐姐们都没继续学下去,而她则一直在广州跟随曾任广东省钢琴协会会长的钢琴教育家李素心每周上课。

胡适熙14岁时,时任武汉中南音专附中校长的夏之秋到广州招生,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也在广州招生,是时候决定未来是否要走专业从事音乐的路了。最终,胡适熙进入中南音专附中,开始了历时4年的学习。学校管吃管住,还有德国专家在学校任教。那个阶段,胡适熙学习了很多肖邦作品,学校的德国专家教了她两年,对她演奏的肖邦赞赏有加。

十七八岁中学毕业时,胡适熙早已打定主意。她没回广州,提上行李,执意和两个同学结伴跑到了天津去考中央音乐学院。结果一考就考取了,自此师从德高望重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朱工一学习。

“钢伴”定终身

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制是五年,到四年级就分专业了,分去独奏的只有包括刘诗昆、殷承宗等在内的寥寥几位,其他专业课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学习伴奏和教学伴奏。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和声乐系主任的俞喻萱很看重胡适熙的才华,还没等到胡适熙毕业,俞教授就提出让她到声乐系工作。胡适熙天生偏爱具有歌唱性的事物,相对于管弦乐伴奏,她更喜爱声乐伴奏。于是,她毕业后便进入了声乐系,事业从此发展得相当顺利。对于钢琴演奏,她没有一点儿奢望,就是喜欢“弹伴奏”。正因此,她几十年如一日铺在自己的专业上,勤奋、严谨,将钢琴伴奏、声乐艺术指导这个看似平凡实则极其重要的专业不断精进。

1963年胡适熙大学毕业,工作的第一年“四清”就开始了。全校“搞四清”,集体去到农民家中住了两个月。回校后已是“文革”前期,又要“搞三化”,这时钢琴专业的人已经比较倾向于弹奏革命歌曲了。1964年,胡适熙与林耀基的女儿林蔚出生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全体去了红星公社,只留下胡适熙和郭淑珍两位老师看管当年招收的十几个学生,这也使得胡适熙和郭淑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无论男声、女声,全部被要求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每一首歌胡适熙都要按照乐谱为不同声部的各种人在各种不同的调上弹无数遍的伴奏,此外,还要弹奏京剧伴奏。对于从小弹肖邦、贝多芬的胡适熙,“革命化”的音乐环境无疑是对艺术生涯的摧残,一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随后“文革”开始了,胡适熙和郭淑珍以及学生们去河北“搞四清”,与刚刚9个月的女儿分隔两地。当她回到北京,在楼道里碰到被人抱着的女儿,满心欢喜,可盼来的却是根本认不出她的女儿开口喊她“阿姨”。她和爱人林耀基当时都任教于五七艺术大学音乐系,可他们的孩子却因为出身问题不能入读,只能寄养在别的老师家里,直到后来极左思潮退去,才有机会入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胡适熙一直为自己当年没能陪伴女儿成长而感到歉疚,虽然这一切都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和很多人一样,胡适熙的专业在“文革”浪潮中停滞,不能练习钢琴而改拉手风琴的她那时总担心专业会突然断掉。她曾背着手风琴和学生们去到天津的海港,被老吊车吊上钻井台为工人演出“为工农兵服务”。

“钢伴”再出发

七八年的时间里,胡适熙艰难地坚守着心中的艺术理想。直到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招收了“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胡适熙的伴奏职业才开始恢复,此时的她已年近四十。

当时,国内还很难听到西洋歌剧的唱片,她和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一起到全国各大城市演出,曲目包括《我爱你,中国》《鳟鱼》以及格里格的《梦》等中外歌曲,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她们还一起录制了《铁蹄下的歌女》《我为新春而发出歌声》《塔吉克人民怀念毛主席》《塞外春曲》等作品。胡适熙与男低音歌唱家杨彼得合作演出了《伏尔加船夫曲》《跳蚤之歌》等歌曲,也开始和一批后起之秀合作演出。她曾赴朝鲜在“庆祝金日成生日”的活动上为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担任钢琴伴奏。因为出身不好,胡适熙曾在一次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前被临时换下,这令她很受打击。但此事发生后不久,她作为第一批代表团成员,被国家选派赴美国演出,在每一地都受到极高礼遇。这使她深切感到,国家在改革开放后,一些政策得到了纠正,让艺术家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教学那时已步入正轨,沈湘、郭淑珍等名师名家按照国际规范教学,学生们从古典到浪漫艺术歌曲、歌剧都有机会接触。胡适熙给沈湘和郭淑珍的学生弹伴奏最多,这两位教授是她深深敬佩的同事,也是她人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不仅在业务上,在学问上、在人生各方面都给了她影响。

亦师亦母

与教学上的突飞猛进相比,声乐艺术指导的概念在中国逐渐普及则经历了更长的过程。从最初演唱者根据声音和音乐感觉来选择“钢琴伴奏”人选,其他很难说出个所以然,到真正在声乐艺术指导的帮助下,把握音乐的风格语言进而完整地完成作品,人们的认知和观念在进步。作为中国最资深的声乐艺术指导之一,胡适熙付出了巨大努力,善于自己总结,多听、多吸收。

爱人林耀基虽专攻小提琴,没学过声乐,但对音乐的规范极为敏感,常常启发胡适熙的演奏与教学。他们常在一起研究、讨论音乐作品,不局限于声乐或是弦乐。他们对演奏演唱专业的声音、音乐研究尤为感兴趣,结合自然界、物理原理与生活,找到更科学、更容易的触键方法。对于句子的方向与呼吸,更重要的是预感,内心先有歌唱,心中要有方向。而沈湘和钢琴家刘诗昆也常给胡适熙以启示,她把这些启示总结,运用到了钢琴演奏和教学上。

胡适熙把学生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女儿常年不在国内,学生们成了她家的常客,经常到她家吃饭。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那时常去做客,郭淑珍开玩笑说:“么红,你可别把胡老师家冰箱里的好吃的都吃光了啊!”19岁就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是在胡适熙的关心下成长的。张立萍毕业后出国,胡适熙每次到美国、加拿大都会和她见面,多年保持着联系。

教学相长,教学是学生进步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经验的过程。许多老师都认为胡适熙在钢琴伴奏专业的老师中算是很能讲的,更重要的是她讲的东西能令学生信服。她教学生们学会如何掌握并规范地完成一个曲子。弹钢琴或搞器乐的人,脑子和感觉要在前面,手在后面。有些人读一本书能说出很多,有些人读完说不出来,有些人说的很精练、很概括,而且还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看谱子也是一样,看完以后要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而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要根据年级制定从低到高的要求,让他们有能力胜任未来的工作。胡适熙的学生们直到毕业多年后都还会记住老师的话,觉得很受教益。

67岁才退休的胡适熙至今一直被学校返聘,带了十几年钢琴伴奏研究生。她平时常被学生们邀请去听他们的音乐会,并给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在课堂上下,胡适熙用自己的审美影响学生们,教他们带着爱去演奏、演唱音乐作品,让他们明白无论对生活的希望还是对美的感知,都是潜移默化的。

热爱生活的胡适熙保持着很多爱好。她喜欢游泳,喜欢逛街,特别喜欢花花草草,家里常年摆着各种漂亮的鲜花。比起豪华的大房子,她更愿意把自己的家布置得温馨、精致。她经常旅行,去到世界各地游览,品尝美食。她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找寻音乐感,平时看书则偏爱女性传记、历史故事,比如林徽因、合肥四姐妹、上海名媛郑念、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的书。胡适熙认为,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活得特别精致,穿衣打扮要体现出自己的气质品味。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精致优雅一直印在她的脑海里,她还记得小时候穿的花边上衣、掐腰裙子,而现在也时常走走优雅、洋气的“复古风”。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