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沙汉昆,1926年生于广东兴宁市。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旋律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主任等职。

简介 Biography

沙汉昆,1926年生于广东兴宁市。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旋律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主任等职。 创作有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童声二重唱曲《喂好我的大黄牛》,无伴奏合唱曲《黄昏之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

艺术成就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作曲家之一的沙汉昆,最为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作品是《牧歌》。该曲是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沙汉昆于1953年创作的作品,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数十年来一直是大众传媒最常使用的音乐素材曲之一,被长期、广泛用于电视媒体。口耳相传之普及程度不亚于中华近代名曲《渔舟唱晚》。

身为作曲家,沙汉昆先生在艰苦的岁月中沉淀了深厚的创作功底,除完成繁忙的支部工作与教学工作外,仍笔耕不辍,坚持为人民创作,写有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童声二重唱《喂好我的大黄牛》、无伴奏合唱《黄昏之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其中童声二重唱歌曲《喂好我的大黄牛》灌制成唱片,流行全国。小提琴独奏曲《牧歌》是1953年沙汉昆先生就读上海音乐学院时创作的作品,乐曲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尔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展现了草原地区美丽壮阔的景象,真切地表达了牧民对草原与生活的热爱,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小提琴曲之一。如今,这些作品不仅广为流传,而且一直是音乐教学的典范,更成为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身为理论家,沙汉昆先生积极努力,勇于探求。他在大量研究古典及近代作品的基础上,开设了“作曲技法基础写作”课程,并编写了完整的教材,把传统作曲技术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进行锻炼。沙汉昆先生发表有学术论文《论巴赫的旋律形态》《建立“旋律学”很有必要》《论旋律》《发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设想与实验》等,著有《中国民歌的结构与旋法》《旋律写作教程》《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等。这些论著,体现了沙汉昆先生广阔的视野、扎实的个人创作心得与教学经验,剖析入理,兼具较高的理论性与广泛的应用性,是中国旋律学研究、民族器乐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人物生平

1950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沙汉昆根据皖北民歌“五更调”,改编成童声二重唱歌曲《喂好我的大黄牛》 ,灌制唱片,流行全国,宣传了土改和土改后走上富裕的农民生活。

1953年 ,从东蒙民歌改编而来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与是年诞生,毫无疑问,这首曲子是最为脍炙人口的我国小提琴曲之一。 假如现在你在打开搜索引擎,敲入“沙汉昆”一查,往往可以查到五、六十条结果。 除了个别条目是有关沙汉昆的一些著作外,这些结果都是某篇文章里的一个“短语”:“... 沙汉昆的牧歌...”没有更多的其他内容。 但反过来正说明了此曲的普及程度。 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妥帖地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这部作品诞生以后,受到了小提琴家和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贵阳合唱团曾演唱过无伴奏合唱《牧歌》令观众陶醉,沉浸于南北朝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沙汉昆
音乐人信息
简介:作曲家
类型:人物 男
出生:1926年
逝世:2023年1月24日
年龄:97岁
地区:中国
职业:作曲家
学生:樊祖荫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3-02-07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