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英语:Cleveland Orchestra)是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支管弦乐团。它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管弦乐团之一。它被认为是美国最“欧化”的乐团。

简介 Biography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英语:Cleveland Orchestra)是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支管弦乐团。它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管弦乐团之一。它被认为是美国最“欧化”的乐团。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成立于1918年,第一任首席指挥是尼古拉·索科洛夫。成立之初,乐团就已经积极参与广播和录音活动。曾任乐团的首席指挥有阿尔图·罗津斯基(1933-43)、埃里希·莱恩斯朵夫(1943-44)、乔治·塞尔(1946-70)、洛林·马泽尔(1972-82)和克里斯朵夫·冯·杜南依(1984-2002)。目前首席指挥是弗兰兹·威尔赛·莫斯特。

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名列“美国五大”,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指挥巨匠塞尔严格的训练之下,成为一个富涵冷静理性、清晰明净、均衡细腻的绝佳团体。魏瑟莫斯特则是从二零零二年九月起接掌克里夫兰管弦乐团,被视为是福特万格勒继承人的魏瑟莫斯特年轻时即展现过人的音乐才华,如今已被公认为是最耀眼的指挥巨星之一。

简介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是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支管弦乐团。是索尼音乐集团的专属乐团,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管弦乐团之一。它被认为是美国最“欧化”的乐团。克利夫兰乐团以合奏完美、均衡、明快,乐队音响透明著称。

发展历史

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创建于1918年,由克里夫兰音乐艺术家协会协办,首任指挥索科洛夫。1933年波兰指挥家罗津斯基继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在任10年为乐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全美最优秀的乐团之一。之后继任指挥是莱因斯多夫与塞尔。1957年开始了乐团第一次大型音乐活动,赴欧洲22个国家举办29场音乐会,好评如潮,被誉为世界一流乐团。1972年由马泽尔任指挥,保持了原有的水平,并赋予乐团以新的特色。乐团有百余名乐手,配合完美和谐,音响透明、美妙。马泽尔之后由多纳尼、阿什肯纳吉出任指挥。

美国克利夫兰的乐团,是美国著名交响乐团之一。又译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1918年在克利夫兰音乐艺术协会的协助下,由休斯(Adella Prentiss Hughes)创建,同年12月11日举行第一次音乐会,索科洛夫担任指挥。此后对乐团影响较大的指挥有罗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1933-1943)、赛尔(George Szell, 1946-1970)和马策尔(1970-1982)等人。罗津斯基为乐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乐团加入了著名乐团的行列。赛尔时代乐团的演出活动增加了一倍,成为全年制演出的乐团,成员增加到107位;1957年率领乐团在欧洲22个城市演出,以后的10年中又3次率团赴欧洲演出,提高了乐团的国际声誉,进入美国五大交响乐团行列。马策尔在任的12年当中,乐团基本保持原有的水平,但演奏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1982年马策尔辞职后,由多纳尼(Christoph Von Dohnanyi)继任指挥。

乐团1931年起拥有自己的塞弗伦斯音乐厅(Severance Hall),1968年又建成布洛瑟姆音乐中心(Blossom Music Centre)。

乐团成立于1918年。第一任首席指挥是尼古拉索科洛夫。成立之初,乐团就已经积极参与广播和录音活动。曾任乐团的首席指挥有阿尔图罗津斯基(1933-43)、埃里希莱恩斯朵夫(1943-44)、乔治塞尔(1946-70)、洛林马泽尔(1972-82)和克里斯朵夫冯杜南依(1984-2002)。

现首席指挥是弗兰兹威尔赛莫斯特。

历届指挥

索科洛夫

克利夫兰的第一支高水准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到了1918年才宣告成立,此时,美国的许多大都市都早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乐团。乐团的创建人阿德拉·休斯在音乐艺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全部筹建工作,并请来了尼古拉·索科洛夫作为乐团的首任指挥。这一年的12月11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索科洛夫的指挥下举行了它的第一场音乐会。

索科洛夫出生于基辅,童年时代来到美国,开始接受音乐教育,曾在波士顿交响乐团任小提琴手,并曾以小提琴家的身分环游欧洲。作为指挥第一次登台是在曼彻斯特的一家剧院。回到美国后,在旧金山组织起一个弦乐团,自任指挥。索科洛夫在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任职达15年之久,使这个尚处于建团初期的乐团形成了合奏细腻的演奏传统。

创建之初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没有一所固定的演出地点,音乐会分别在建立于1893年、能够容纳5000人的格雷斯军械库和建立于1920年、能够容纳2190人的共济会大厅举行。直到1931年,当塞弗伦斯大厅建成时,乐团才终于有了一个理想的演出场地,这个能够容纳1800名观众的音乐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乐团永久性的大本营。

阿图尔·罗津斯基

索科洛夫于1933年离任之后,阿图尔·罗津斯基成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新一任的指挥。随后是埃里希·莱因斯多夫执掌乐团,任期仅仅维持了3年。1946年,乔治·塞尔成为乐团的首席指挥,并成为美国公民。从此,把持这个位置达24年之久,直到1970年逝世。

塞尔时期

塞尔是对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历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位指挥家,在任内,乐团的演奏员人数增加到了107人,音乐会演出延长到了全年。在许多人看来,塞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而更有人认为能够超越的只有托斯卡尼。对于音乐的极度认真的态度是塞尔最突出的特点,在严格的训练下,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能够很快崛起似乎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塞尔的名字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把这支乐团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成为在美国甚至欧洲都少有对手的超级乐团。这是一支典型的古典乐团,它的风格和音色都特别适合于演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尽管这个乐团是一个以美国式的炫技表演和欧洲式的纯粹音响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它确实是美国音乐文化的结果。冷静而富于理性的柔美,几乎令人窒息的清晰与明净,这些特征使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成为一个以均衡、细致、明快的音响而著称的乐团。塞尔始终认为演出中应当让音乐自己说话,而它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准确无误的演奏。乐团中的一位演奏员曾说:“他甚至排练灵感。”显然,乐团在音乐会上的一切表现都是由事先精心准备的方针所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侥幸成分。塞尔坚持让演奏员们以一种类似于室内乐的方式来演奏,互相倾听,互相感受,这样才能达到合奏的默契与自如,才能创造卓越的管弦乐效果。客观、冷静、避免感情的泛滥,这是塞尔的演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塞尔的曲目范围令人稍感局限,一般只演奏那些能够吸引他的音乐。所擅长的是德奥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另外也包括诸如西贝柳斯、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和沃尔顿等人的作品,而对于法国和俄罗斯学派的音乐则涉猎较少。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处理多种曲目时显示出些许差距。

塞尔曾经率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很多城市巡回演出,并且于1957年和1967年两度远渡欧洲。在逝世前不久,还率领乐团在亚洲旅行。

塞尔逝世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一时难觅合适的首席指挥人选,于是一度由首席客座指挥皮埃尔·布列兹填补空缺。布列兹曾经于1965年首度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那一次也是在美国的首次登台。此后布列兹一直与这支乐团关系密切,迄今为止,是合作次数最多的一个美国乐团。

马泽尔时期

1972年,洛林·马泽尔担任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在马泽尔时期,这个乐团尽管仍然保持着塞尔时代它在美国乐坛的影响力,然而也发生着微妙而耐人寻味的变化。它不再是在演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方面独一无二的乐团,因为这个领域并非马泽尔的强项。在接过乐团的帅印之后,马泽尔一直试图改变那种已经成为僵死的模式的序曲一协奏曲一交响曲这种音乐会曲目结构,而将其融入新的思维和形式,并且以此来使乐团和听众都能更接近于作曲家的创造。在乐团正常的音乐会系列之外又开辟了新的节目,引入一些非同寻常的音乐作品。马泽尔承认当代音乐作品的演出不论对作曲家本人还是对于公众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他几乎没有听到过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其他艺术因素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音乐会中,比如在音乐会上朗诵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诗篇,有一次甚至把贝多芬谈话簿中的内容加以戏剧化的表演等等。最初,已经对塞尔时期的标准曲目和完美演出习以为常的观众对这种别出心裁的作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使出席音乐会的人数锐减,上座率出现了巨大的滑坡;但是马泽尔的新尝试最终还是造就了新的观众群体。更令人惊奇的是,居然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演出中让学校的儿童们与乐团一同表演。

这些一连串的大胆的作法固然在公众当中造成了轰动的效应,但是对于乐团演奏水准却无法带来帮助。在马泽尔时期,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所特有的缜密、准确的演奏风格趋于消失,在马泽尔华丽、眩目的指挥风格下,那种在长期精心训练下才达到的传统正“无可奈何花落去”。

克里斯托夫

克里斯托夫·冯·多赫纳尼于1984年成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终于令人欣慰地再度将乐团的演奏带回到塞尔的传统中去。多赫纳尼是一位谨慎而优雅的指挥,这个特点所指挥的德奥古典乐曲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但是多赫纳尼从来不愿把自己局限于狭窄的圈子里,不愿成为人们所说的那种“专门家”。与马泽尔时代相比,克利夫兰管弦尔团的曲目更为宽泛,音色也更加优美,特别是其弦乐声部,常常会产生只有欧洲乐团才能发出的细致入微的色彩。

从1929年开始,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就在这个城市的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开辟了专门为儿童演出的系列音乐会,这项传统一直延续到今日。1965年以后,乐团还于每年的夏季在与克利夫兰临近的北安普敦的中心举行音乐会,使乐团的活动时间扩大到了全年。乐团还设有附属的合唱团。

乐团成员

弗朗兹

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德文:Franz Welser-Möst ,原名Franz Leopold Maria Möst,1960年8月16日-),生于林兹,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

威尔瑟-莫斯特曾在Balduin Sulzer底下学作曲,还兼修小提琴,后来当上了指挥。他在1985年前一直指挥着奥地利青年乐团。

1986年他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引起轰动,因而在1990到1996年继续与乐团合作。1995年到2002年他成为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指导。2002年他成为克里夫兰管弦乐团首席指挥,9个月之后,他的合约一下子延到2011-12年乐季。2005年9月1日他兼任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总监。他已在苏黎世指挥超过40场歌剧。

威尔瑟·莫斯特还作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和萨尔斯堡音乐节。他指挥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古斯塔夫·马勒青年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林望杰

指挥家林望杰:中国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身兼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常任指挥,以及弗罗里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拥有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是华裔中少数世界级指挥家的个中翘楚,深获已故指挥巨擘伯恩斯坦的称许。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乐季起,林望杰担任中国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已进入第二年,担任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已进入第十四年,而担任弗罗里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也已经有十一年。

林望杰自一九九零年起每年都指挥该团一年一度的市区夏季音乐会,一九九七年二月,率领克里夫兰管弦乐团赴弗罗里达州作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倍受肯定。秉持对乐教的热忱,林望杰在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三年之间曾协助创立克里夫兰管弦乐团附属青年乐团,并担任音乐总监。近期更将荣膺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布拉森音乐节总监 。

一九八八年林望杰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合作。一九九五年春季,林望杰指挥上海交响乐团,这是在中国大陆的首度演出。随后赴北京指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该场音乐会经电视转播,在中国各地总共有八亿五千万以上的观众欣赏到林望杰的指挥。林望杰最近及未来的客席指挥行程表包括再度与纽约爱乐、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及温哥华交响乐团等多个乐团合作。

特点

该团音响均衡、透明,音色明快、美妙,演奏细腻、严谨,合奏默契、完美。国北京1998年5月30日,被誉为世界最优秀乐团之一的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在京的首场演出,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数千名观众一起兴致勃勃地欣赏了音乐会。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音乐人信息
简介:1918年建立
类型:乐团
建立:1918年
地区:美国
其他:交响乐团 / 美国五大管弦乐团
音乐总监: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01-30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