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出生在圣彼得堡,也去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化学家。十九世纪末俄国主要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与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组成强力集团。

简介 Biography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1833年11月12日-1887年2月27日),出生在圣彼得堡,也去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化学家。十九世纪末俄国主要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之一。他与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组成强力集团。

生平简述

鲍罗丁是当时格鲁吉亚王子Luka Gedevanishvili的私生子,及后将他登记成某个奴隶的孩子。从小鲍罗丁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演奏钢琴,但是他专精的领域还是在化学,并且考获医药博士资格。取得博士资格后,他在医药学院当一名化学系教授。 1862年鲍罗丁跟随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学习作曲,并开始创作第一交响曲,翌年更与一位钢琴家结婚。1869年巴拉基列夫指挥了鲍罗丁第一首交响曲,同年开始编写第二首交响曲以及歌剧《伊戈尔王子》。但这首交响曲于1877年首演时并不算成功,经过鲍罗丁的配器修改后,1879年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指挥中,获得了好评。1880年他写成另一首为人所熟识的管弦乐作品《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同时匈牙利的李斯特亦为他安排于德国首演其第一交响曲,以及后来于比利时及法国的演出,使他的名声传出了俄国。

相比强力集团的其他成员,鲍罗丁对室乐有颇浓厚趣。除了钢琴外,鲍罗丁亦是一名业余的大提琴手。1881年所写成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当中第三乐章 "夜曲" 奠定他在强力集团中的室乐创作地位。1882年,他开始创作第三交响曲,但在1887年2月27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这时他只完成了首两个乐章部份,而历时18年的《伊戈尔王子》亦未曾完成。后来他所遗下的手稿和未完成作品,主要皆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所整理及补遗。

鲍罗丁死后葬在俄国圣彼得堡的季赫温墓地。季赫温公墓位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外,安东·鲁宾斯坦也葬于此(其弟尼古拉·鲁宾斯坦葬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该处也是多位俄国着名音乐家和文学家下葬的地方。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格林卡、穆索斯基、鲁宾斯坦、费奥多·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的父亲) 和柴可夫斯基。

由于鲍罗丁平日主要都在实验室工作,只会于星期天、假日或者抱恙时才会作曲,因此他又得名为“星期天作曲家”。

作品介绍

歌剧

  • 伊戈尔王子

1869年,鲍罗丁开始制作的歌剧,根据十二世纪的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自编脚本并作曲。有些人认为这是他最出名的作品,它包含了经常被独立出来演出的鞑靼人舞曲,在死时这部歌剧并没有完成,原因是他投注了更多的心血在化学之上,后来这个作品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接力完成。

管弦乐

  • 交响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1880),鲍罗丁另一首为人所熟识的管弦乐曲,生动的描绘一个对他奇异而陌生的地区。
  • 降e小调第一交响曲 (1862-1867)
  • b小调第二交响曲 (1869-1876),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作修订。
  • a小调第三交响曲 (1886-1887),作曲家逝世前只完成头两个乐章的草稿,同样由格拉祖诺夫补遗。

室内乐

  • 钢琴五重奏
  • A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
  • D大调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写过两部弦乐四重奏,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风格,以旋律柔美而取胜。其中D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乐章慢板,后曾被改编成管弦乐单独演出,并且命名为《夜曲》。这部作品是献给作者夫人的,曲调柔婉抒情,朴实亲切。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这是对人类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感情的揭示。主部主题充满生活气息,具有奋进精神。它是建立在俄罗斯民歌基础上的,极富歌唱性。
第二乐章 奏鸣曲式,充满活力的谐谑曲。主部主题轻快、活泼,副部主题柔美抒情。两个主题对比鲜明,饶有情趣。
第三乐章 夜曲,这一段抒情优美、淳雅宁静。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小提琴则以清新秀丽的格调与之对应,如双人起舞,表现了青年恋人间窃窃私语和热烈的感情。乐章在渐渐消失的微弱声中结束,如恋人在分别时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主部主题的音乐表现出强劲和不安,而副部主题则抒情优美,表现了对光明的向往。音乐明快刚劲,但又不失舒展悠远,强调了本曲的抒情性。

作品评价

鲍罗丁是19世纪下半叶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中的一位富于独创性的作曲家。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歌剧、交响乐、室内重奏等方面,都有被公认的优秀代表作。他在歌剧《伊戈尔王子》中,体现了俄罗斯古代史诗般的宏伟壮丽,也表现了古代东方民族的慓悍、粗犷和委婉、艳丽,并抒发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交响音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旋律优美、配器清新、结构简练,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以朴实生动的抒情气质和新颖优美的音乐语言,赢得了各国音乐听众的赞誉。

他的音乐趣味虽带有明显的西方影响,但在其民主、进步的世界观和追求俄罗斯和东方民族风情的艺术观支配下,使其作品展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史诗性、抒情性的特征。他写有两部歌剧,一部是写于1867年的《勇士》(仅写到第二幕),一部是写于1869—1887年间的《伊戈尔王》,两部歌剧均热情抒展爱国豪情,恰似宏伟的历史画卷。四幕歌剧《伊戈尔王》根据俄罗斯12世纪的长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歌剧描绘了古代俄罗斯布基弗尔城的伊戈尔王为复兴祖国而斗争的故事。剧中优美的东方风味的旋律、细腻的和声语言、色彩性的配置效果以及迷人的歌舞音乐均令人回味无穷。著名的唱段有雅洛斯芙娜的咏叹调、伊戈尔王的咏叹调。特别是第二幕中的波洛维兹舞曲,以优美的旋律、精致的和声、鲜艳的色彩、奔放的风情,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歌剧音乐的民族特点。《伊戈尔王》是最强烈地发挥鲍罗丁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此作创作始于1869年,直到鲍罗丁去世,实际只完成了一部分,后由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整理完成。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鲍罗丁
音乐人信息
简介:俄国民族乐派作曲家
指数: 8.7
类型:人物 男
出生:1833年11月12日
逝世:1887年2月27日
年龄:53岁
地区:俄罗斯
职业:作曲家
时期:浪漫时期
派别:强力集团
其他 :化学家
链接: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0-01-10 11:25